维基百科:同行评审/香港聯繫匯率制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港聯繫匯率制度[编辑]

香港聯繫匯率制度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希望透過徵求各位的意見,讓本條目能更加完善,繼而能達到優良,甚至乎特色的級數。—-ALEX--Contαct- 2011年3月13日 (日) 14:15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3月13日 14:15 (UTC) 至2011年4月13日 14:15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份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術語完成度连贯性等與條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在下认为:

银本位制时期-1863年至1935年,不如改成1863年至1935年-银本位制时期这样所有年份靠左,而标识靠右,比较符合习惯。
相比起浮動匯率聯繫匯率制度在動盪的時勢能為香港帶來穩定,此句有些不通
新加坡元波幅範圍及斜度,坡元匯價隨即上升,坡元是否为新元?

Merphisto (留言) 2011年3月23日 (三) 13:18 (UTC)[回复]

很感謝閣下的意見。年份靠左,而标识靠右的確比較好看,已更改了,文句不通之處亦加入了標點,語意應該能解得通。坡元經翻查過後,的確是新元,也許是香港的叫法。---ALEX--Contαct- 2011年3月23日 (三) 14:29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联系汇率对外来冲击的承受能力之图表(资料来源: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此图的内容文字非常小,基本看不清楚,能否改一下px?Merphisto (留言) 2011年3月23日 (三) 13:25 (UTC) 另外在下发现一个问题还要与您讨论,一个句子最后引入一个参考文献,则应该是 “。ref/ref” 还是“ref/ref。” 我翻译英文条目的时候大多使用的是前者,为什么刚才看了一些中文的发现用后者的居多呢? 我前面在贵条目中修改了几个。Merphisto (留言) 2011年3月23日 (三) 13:50 (UTC)[回复]

圖表已經放大,但似乎排版怪怪的,不知您可有辦法解決?對於引入文獻,在下不清楚維基的慣例,放在句號前只是自己的想法。其實共識是如何?這個在下不清楚。但很感謝您的寶貴意見!---ALEX--Contαct- 2011年3月23日 (三) 14:29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證)、中立观点未發表的原創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