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 talk:劉健遠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关于此版块

既往讨论已于2019年02月25日存档至User talk:劉健遠/存档 1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 (留言贡献)

您好,由于缺乏维护和兼容问题,维基媒体基金会和社群有意弃用结构式讨论(又称Flow),现在使用结构式讨论的讨论页未来将转换成Wikitext(维基文本)。因为您的讨论页启用了结构式讨论,所以向您递送此消息。我们邀请您参与相关讨论,并建议您先行考虑关闭此功能。如有问题,亦可至互助客栈求助区留言。給您帶來的不便,我們深表歉意。

回复“结构式讨论弃用通告”
蟲蟲飛 (留言贡献)
停止圖標
由於僅散發廣告/宣傳,您已被永久封禁
如果您認為有合理的理由可獲解封,請閱讀封禁申訴指導,然後在討論頁上的封禁通知下添加以下文字:{{unblock|您的理由 ~~~~}}。若您重新註冊賬戶使用匿名身份在討論頁申訴,會被視為繞過封禁發言,您用作申訴的賬戶亦會被封禁。
回复“封禁通知”

注意 (利用維基百科來發布廣告或推廣)

2
蟲蟲飛 (留言贡献)

请停止在维基百科中加入宣传材料。请注意,尽管您可以根据中立的观点添加关于产品或服务的信息,但是维基百科并不能作为一个广告或宣传的媒介。谢谢合作。

劉健遠 (留言贡献)

我會改至更中立,完全沒有廣告成份。

回复“注意 (利用維基百科來發布廣告或推廣)”
182.239.88.145 (留言贡献)

中立的觀點(英語:Neutral point of view,縮寫NPOV)是維基媒體的基本規則,亦是維基百科的支柱之一。所有維基百科條目以及其他百科式內容必須以中立的觀點書寫,在儘可能沒有任何偏見的前提下,平等地表達出任何曾在可靠來源中發表過的重要觀點。關於如何使一篇條目符合中立觀點的指導,參見中立的觀點指南;關於本方針中重點要素的舉例與解釋,參見常見問題解答。

「中立的觀點」是維基百科三大核心內容方針之一。其餘兩大方針分別是「可供查證」與「非原創研究」。這些方針共同訂立了可被維基百科條目接受的內容類型與質素。這些方針是相輔相成的,它們不能被彼此孤立地理解,編輯者應熟悉這三大方針。任何其他的方針、指引以及編輯者的共識,都不能逾越或取代這三大方針的規定。核心內容方針的頁面不能被擅自編輯,所有的編輯都應有助於改善這些規則的應用與理解。

中立觀點的含義

在天秤的兩邊均放有維基百科標誌,象徵維基百科觀點中立。 中立的觀點 捷徑: WP:YESPOV 在某個主題中,具有可靠來源的可查證觀點並不一定完全一致,它們可能會相互矛盾,而中立的觀點正是解決這種矛盾的手段。中立方針要求,當同一主題存在多個或相互牴觸的觀點時,它們中的每一個都應被平等表達。不應讓某一個觀點具有不合理的比重,或聲稱它被判定為「真理」。這樣的目的,是讓讀者可以接觸到各種重要且已發表的觀點,而不僅僅是最流行的那一個。同樣,也不應斷言最流行的觀點或各種不同觀點裏的某種中間觀點是正確的,因此其他觀點只為貶損而提及。我們應該讓讀者形成他們自己的意見。

中立的觀點既不同情也不反對其主題:它既不贊同也不反對觀點。顧名思義,中立的觀點是一種觀點,而不是缺乏觀點或消除觀點。在此方針下,消除條目內容是沒有道理的,因為它「POV」不中立了。條目內容應該清晰地說明、表達與描述出主題中的爭議,並不對其中任何一種觀點表示贊同。條目應提供足夠的背景材料,說明誰人持有觀點,持有的是什麼觀點,為什麼持有這一觀點,哪一種觀點更受歡迎;詳細的條目中還可以包括對每種觀點的評價,但必須避免偏袒。

偏見 中立要求將觀點不帶偏見地表達出來。任何編輯者與來源都有其偏見(換句話說,任何編輯者與來源都有其自身的觀點)——但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將這些來源組織起來,創作出一篇中立的條目。一篇可被認為是平衡而不帶偏見的條目,應該對爭議的所有涉及面都有分析說明,並包括各種觀點以及已發表的證據。如果條目內容被發現對某一觀點帶有偏見,那麼這篇條目應該被加以修正。[1]

明確表達 捷徑: WP:ASF 斷言事實,包括關於觀點的事實——但切勿斷言觀點本身。所謂「事實」,是指「不涉及嚴重爭議事物的一段資訊」。舉例而言,一項調查中產生的已發表結果便是事實。有一個星球叫做火星也是事實。柏拉圖是哲學家同樣是事實。沒有人會認真質疑這些東西。因此,我們可以隨時斷言任何事實。

從另一方面說,所謂價值觀或觀點,[2]我們可以說它們是「受爭議的事物」。有許多的主張都清楚地表達了價值觀或觀點。比如「偷竊是錯誤的」便是一種價值觀或觀點;「披頭士樂隊是歷史上最偉大的樂隊」是一種觀點;「美國是全世界唯一一個曾在戰爭中使用核武器的國家」是事實。但「美國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是對或錯」,則是價值觀或觀點。但是,假若出現邊界條件,相關觀點是否應受到重視從而被納入,目前尚無定論。[1]

當我們討論觀點時,我們應當把觀點歸屬於某個人或某類人,並討論他或他們持有這一觀點的事實。例如,不要斷言「披頭士樂隊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樂隊」,而是找到發表這一觀點的來源,如《滾石》雜誌:「《滾石》雜誌認為,披頭士樂隊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樂隊」,並將參考文獻以適當的方式在陳述當中註明。同樣的,如果有特定的民意調查,在該參考文獻的支持下便可以聲稱「利物浦的大部分居民都認為披頭士樂隊是最偉大的樂隊」;聲稱「披頭士樂隊的許多音樂都登上了英國單曲排行榜」也可以,因為作為一項事實這可以被加以查證。本段的第一個例子是在斷言個人的觀點;而第二個則是在斷言一項事實,這項事實說明一種觀點的確存在,並將它歸屬於可靠的來源上。

對於相互競爭觀點的歸屬,需注意觀點的歸屬應充分反映出支持這種觀點的相對水平,不應給讀者留下錯誤的勢均力敵的印象。例如,「據西蒙·維森塔爾所言,大屠殺是一項在德國滅絕猶太人的計劃,但戴維·歐文質疑這一分析」的陳述,這樣會在極大多數觀點與極少數觀點間製造一種看似勢均力敵的假象,因為這兩個觀點所歸屬到的對象都只不過是相應領域中的一位活躍者。

在事實中,只用「一些人認為……」來討論一項觀點是不充分的,這種做法被稱為「大規模歸屬」。[3]用於支持一個團體持有某個觀點的可靠來源,必須準確地說明這個團體的規模。此外,在如何適當地說明觀點上通常會存在分歧。要公平地表達爭議里的所有重要觀點,有時需要修飾與緩和對某個觀點的描述,或提出這一觀點的一些說法,並將它們歸屬到特定的團體上。

要創作一篇中立觀點的條目,還離不開對可靠來源的精挑細選。在討論一個觀點所基於的事實時,引入競爭觀點所基於的事實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這樣可幫助讀者獨立評判相互競爭觀點的可信度。切不可暗示某一觀點的正確性。明確誰人持有這些觀點也非常重要。最好的做法,一般是舉出觀點中的某一個典型代表來說明。

參見後文的讓事實自己說話。Wikipedia:描述觀點是一篇關於本小節主題的論述。

達到中立 捷徑: WP:NPOVHOW 參見:Wikipedia:中立的觀點指南和Wikipedia:中立的觀點常見問題解答 條目命名 主頁面:Wikipedia:命名常規 一篇維基百科條目須有一個確定的名稱。[4]防止分列觀點的普遍限制同樣適用於條目名稱。如果與條目主題相關的命名爭議的確存在,這一爭議應當出現在條目內容當中,並以可靠來源加以證實。此外,維基百科編者不能為了解決非中立爭議而使用標新立異的條目名稱。將條目名稱分段並列也是錯誤的做法,比如「地平說的地球/地圓說的地球」或「地平說的地球 (地圓說的地球)」的形式都是不正確的。[5]合成詞也可能是不適當的,如「地球的形狀」或「地球 (形狀上有爭議)」;特別應注意不能為了解決分列的觀點而刻意杜撰新名詞。

有些時候,條目標題本身可能便是爭議與對立的來源。特別是當描述性標題所表明的觀點「支持」或「反對」某一特定議題時。中立的條目標題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能確保文章的主題出現在合適的上下文中。因此,百科式的條目標題應能表現出最高程度的中立性。條目可以在儘量少用感情詞彙的情況下涉及相同的內容,或為了確保中立觀點而涉及更多的內容(例如將「對毒品的批評」修改為「對毒品的社會觀點」)。中立的標題鼓勵多種觀點以及負責任的條目寫作。

當條目標題為姓名等專有名詞時,可能出現的爭議往往是應不應該使用某一特定名稱。維基百科對此傾向於描述而非指定,應使用在可查證的可靠來源中找到的常見中文名稱。如果對象是地理特徵等沒有生命的實體時,一般應使用中文出版物中最常見的名稱。參見Wikipedia:命名衝突以取得進一步的指引。

條目結構 捷徑: WP:STRUCTURE 有時,一篇條目的內部結構可能需要額外的注意,以防分列觀點與不合理的比重損及條目的中立性。雖然並沒有一項規則會規定條目的結構,但在一些情況下我們應該注意條目的結構。必須注意確保整體敘述的廣泛中立性。

完全基於內容本身所表現的觀點,而將文字或內容「隔離」到不同的位置或子章節的做法,可能導致非百科性的條目結構,譬如在上下文中出現「支持者」與「反對者」辯論的內容。[6]這樣可能會導致事實遭到劃分:主要段落中的敘述是「真實」與「無異議的」,而其餘內容則具有「爭議性」並因此很有可能是錯的,如果會對讀者造成這樣的暗示,那麼很可能這是不合適的。更加中立的做法應是將爭議寫入敘述性的內容中,而不是將它們「提煉」成單獨的章節,而相互無視對方的存在。

留心於安排格式、標題、註腳以及其他可能導致過度偏袒問題中某「一方」的元素,並在結構與文體上確保中立的讀者可以公平公正地評判所有相關觀點的可信度。[7]

參見:Wikipedia:格式手冊 不合理的比重 捷徑: WP:DUE WP:UNDUE WP:不合理的比重 WP:WEIGHT WP:UNDUEWEIGHT WP:比重 中立性要求條目應該公平地表達所有以可靠來源發表的重要觀點,並應與每個觀點的顯著性成比例。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通常來說,條目不應給予少數觀點與更受歡迎的觀點同樣多的描述,且通常根本不應包含極少數的觀點。例如,地球的條目不應提及當代人對地平說觀點的支持,因為顯然當代只有極少數人才支持這一觀點。

在專門用於敘述少數觀點的條目中,條目所關注的少數觀點可得到更多的關注與空間;然而,在這樣的頁面里,儘管少數觀點會(且通常會)佔有較大的篇幅,但仍需以合適的方式提及與之相關的多數觀點,且不能表現出多數觀點與少數觀點比例一致的假象。具體而言,仍需澄清哪一部分內容描述的是少數觀點(且這實際上就是少數人的觀點)。仍應充分、詳盡地解釋多數觀點,使得讀者可以了解少數觀點與多數觀點的不同之處,同時,還應明確地確定與闡釋對少數觀點的爭論。詳細程度應以主題而定:例如,像地平說這樣展現歷史性觀點的條目,已經少有或沒有當代支持者,就只需簡要地提及它在當代的地位,而將討論的重心放在歷史中曾出現的觀點上,並中立地提到現代對這些歷史觀點的質疑。對於其他少數意見,可能需要更廣泛地說明多數意見,以免誤導讀者。Wikipedia:邊緣學說以及NPOV問與答提供了相關進一步的建議。

維基百科不應表現出少數觀點應比多數觀點更受重視的爭議。不應表現極少數人持有的觀點,除非這一觀點出現在描述它本身的條目當中。令重要少數觀點擁有不合理的比重,或將極少數觀點包括在內,可能會對讀者造成誤導,令他們誤解爭議的實際情況。維基百科旨在按比例表達某一主題的競爭觀點,而這種比例是根據競爭觀點在可靠來源中出現的次數來擬定的。這不單單適用於條目正文,還適用於圖像、維基連結、外部連結、分類以及所有其他內容。

不合理的比重不僅僅對觀點有效。正如讓觀點擁有不合理的比重是不中立一樣,讓其他有來源可查證的陳述擁有不合理比重同樣不是中立的做法。條目不應給予主題中任一方面不合理的比重,而應根據每一方面在主題中的重要性來合理安排比重。須注意,不合理的比重會有多種出現方式,包括且不限於:描述的深度、文字的數量、佈局的突出以及陳述的並列。

根據吉米·威爾士在2003年9月於英語維基百科的郵寄清單里給出的解釋: 如果是多數觀點,那麼提及普遍接受的參考文字便可很容易地證實它; 如果是重要少數觀點,那麼很容易找到一批知名的擁護者; 如果是極少數(或極有限)觀點,那麼它並不屬於維基百科,無論它是否真實,無論你是否能夠證明它,除非它出現在一些補充條目中。 請記住,我們是根據觀點在可靠來源中的流行程度來確定合理比重的,而不是靠支持它的維基百科編者來確定的。

如果您證明了某個尚未被廣泛認可的事物,維基百科並不是發表證明的第一場所。只有在它處發表與討論了您的證明後,維基百科才會提及。參見Wikipedia:非原創研究與Wikipedia:可供查證。

重要成分︰良好的研究 捷徑: WP:BESTSOURCES 根據可找到的最好與最著名的權威來源,進行良好且不帶偏見的研究,是避免他人對事物的描述是否中立而產生質疑的常見做法。可以到圖書館去搜尋著名的書刊文獻,並尋找最可靠的網上文獻。一點基礎工作就可以節省為證明該點而耗費的大量時間。

平衡 捷徑: WP:BALANCE 中立比重的觀點,是與它們的顯著程度成比例的。然而,當著名來源的觀點相互矛盾,且在相關的比例上平分秋色時,中立觀點方針的目的,便是讓競爭觀點以平衡的方式出現在同一頁面中。亦即是:根據來源的著名程度來描述反對的觀點,並以同樣平衡的方式來優先採用那些在表現事實方面一直最為成功的來源。

公正的語調 捷徑: WP:IMPARTIAL 維基百科描述爭議,維基百科不參與爭議。要對爭議進行中立的描述,就應始終以公正的語調來表現觀點,否則即便表現了所有相關觀點,條目看上去也只會是一篇支持者的評論文。即使主題是以事實而不是以觀點來表述的,同樣可以因為對事實的挑選、表現或組織形式而導致不恰當的語調。要讓條目達至中立,語調應該公正、準確、成比例地將所有方面收納於條目中。

維基百科條目的語調應當不偏不倚,既不贊成也不反對某一觀點。儘量不要直接引用參與者言辭激烈的爭辯;而應總結並以公正的語調來呈現這些爭議。

對人類作品的評價觀點 審美觀的表達是一種特殊情況。一些關於藝術品、藝術家以及其他創作性主題(如音樂家、演員、書籍等)的維基百科條目,往往在描述過程中充滿熱情。但這並不適合於一本百科全書:我們也許不能同意某某人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結他手。然而,卻又的確有必要提到某位藝術家或某個作品在公眾與專家眼中的評價。概述對一件作品的常見評註,進而引用或提及持有這些評註的知名人士,是適當的。例如,莎士比亞被廣泛認為是最偉大的英語作家之一這點,是一般人應該從一部百科全書中了解到的。對藝術作品的公眾與學術評論,只要它可供查證且注重研究,便會有助於在上下文中提及作品,從而提高條目的可信度;然而,某一個維基百科貢獻者的特別觀點則不在納入的範圍中。

中立性爭議及其處理 中立性與可查證性 常見的爭議往往是:一位編者聲稱,某項事實是可查證且可列明來源的,因此應該收錄。

在這一類型的爭議中,需明確的一點是,可供查證是不能凌駕於中立性之上的。既可查證又有可靠來源支持的內容,有可能仍然會表達觀點或有選擇性地引用材料;在文字描述上使用贊成或否定的語氣,而非中立描述的適當語氣;讓某一觀點顯得更為突出或更可質疑,而不是中立觀點的呈現方式;排斥或給予某一觀點不應有的地位;在描述中傾向於強化或弱化某一觀點;以及其他可能令讀者對主題產生偏見的因素。

可供查證只是一項內容標準。中立的觀點才是維基百科的核心方針:它是強制性的、不可協商的且必須為所有條目遵循的標準。對於不合理的比重、非中立的事實甄選和行文表達乃至個人觀點,都不能以可供查證與可列明來源作為為之辯護的理由,哪怕一點點也不行。這兩者是不同的問題,都應該被完整地考慮到,以決定條目中到底能展現哪些內容。

分列觀點 分列觀點指的是,為了規避中立方針的限制,而建立一篇其主題已在其他條目中討論過的新條目,往往用於避免或突出有利或不利的觀點或事實。這一般都被認為是不可接受的。通常接受的做法,是只在一篇條目中討論某一主題的所有事實及其重要觀點。

參見Wikipedia:內容分歧取得本節討論問題的進一步說明。 讓事實自己說話 捷徑: WP:MORALIZE 用戶Karada針對薩達姆·侯賽因條目提供了以下幾點建議:

你根本不需要說他是邪惡的。因為希特拉的條目一開始也沒有說「希特拉是個壞蛋」——我們不需要這樣,他自己的行為便可證明他罄竹難書。我們只用冷靜地列出猶太人大屠殺的事實,並在某種程度上重現死難者痛苦的聲音就足以說明這點了,罵人是毫無意義且沒有必要的。因此這樣做就可以了:列出薩達姆的罪行,並列明你的來源。 抵制住貼標籤與道德說教的誘惑,讀者可能並不會接受你告訴他應該怎樣思考的好意。讓事實自己說話,讓讀者自己決定。

歸屬並證實有偏見的聲明 捷徑: WP:SUBSTANTIATE WP:ATTRIBUTEPOV WP:歸屬潛在偏見 有時,一段潛在有偏見的聲明,可以通過歸屬與證實來組織成一段中立的陳述。

例如,「杜岳是最好的棒球選手」本身只不過是一種觀點的表達。讓它適於維基百科的表達方法,是將這段聲明與某個執此觀點的人聯絡起來,比如:「康艾以及湯瓊這樣的棒球權威人士都讚譽杜岳的棒球技術」,並確保這樣的陳述是正確且可供查證的。這裏的目標,是將觀點歸屬於熟悉這一主題的專家身上,而不僅僅是聲稱這一觀點是正確的。

另一種方法,則是用支持這一觀點的事實材料來證明它:「從2003年到2006年,杜岳在棒球聯合總會中都是打擊率最高的選手。」拋棄含糊不清的「最好」一詞,這段陳述用杜岳優秀的方式來清楚表明了這一觀點。

人們往往喜歡用模稜兩可的文字來改述爭議或觀點的陳述:「許多人認為杜岳是最好的棒球選手。」但這種形式的陳述往往會引致顯而易見的抨擊:「好吧,許多人這樣認為,這些人都是一群蠢人」;或者是「到底多少人才是『許多人』?我覺得只是『少數人』這麼想的吧!」通過將聲明歸屬於某位知名的權威人士,或用其背後的事實來證實觀點,你就能避免這些問題。[3]

回复“中立”

大家發表一下,我只是寫自傳

5
劉健遠 (留言贡献)

應該沒問題

223.19.111.122 (留言贡献)

維基百科:自傳 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本頁是中文維基百科方針,經社群商議並採納。編輯者均應遵循本方針。 修改本文時請確保能夠反映共識,否則請在互助客棧及討論頁發起討論。 捷徑 WP:AUTO 本頁簡而言之:避免撰寫或編輯一篇有關您自己的文章,除了修正關於事實的明顯錯誤。 方針與指引(列表) 原則 五大支柱 忽略所有規則 核心內容方針 內容 生者傳記 使用檔案 中立觀點 常見問題 避免地域中心 可供查證 非原創 維基百科不是什麼 不是詞典 命名常規 行為 文明 共識 不要人身攻擊 編輯戰 編輯守則 保護方針 假冒簽名 騷擾 有償編輯 破壞 其他 刪除 執行 法律‎ 程序 列表 方針 指引 格式手冊 閱論編

我們強烈不鼓勵你在維基百科中撰寫自傳,除非你的寫作已經被社群中的其他編輯者認可。只有在非常明確的情形下才可以編輯你自己的傳記。

維基百科經歷過許多關於這些條目的重要性、事實準確性與中立性的漫長爭議[1]。避免編輯你自己的傳記會使維基百科保持中立並有助於避免將文章推向特定的觀點。

我們之所以不鼓勵撰寫自傳文章,是因為要寫出中立而可供查證的自傳實在是過於困難,其中隱含着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

如果你已經在其他地方發表過特定主題相關的項目,我們強烈歡迎你在維基百科的相關主題中貢獻您的專業能力。但是每篇維基百科的文章需要以中立的、公正的、廣泛的方式來概述這個主題,以提升對整個主題的相關知識。請在增進維基百科用戶的知識時先拋下偏見。對貢獻者進行自我吹噓的條目將很有可能被去除──這點在自傳條目上更是沒有例外。


目錄 1 自傳所存在的問題 1.1 為何會存在這些問題 2 如果維基百科已經有了關於你的條目 3 有關您的條目的問題 4 建立一個關於您的條目 5 參考資料 6 參閱 自傳所存在的問題 據說柴法德·癟頭士出生的當日同時發生了地震、海嘯、龍捲風、火災風暴,還有鄰近的三個行星爆炸,之後一會兒幾乎所有位於他銀河領地內的主要地主發出了多達六百七十多萬份的文書報告他們所受到的損失。然而這些話語都只是從癟頭士自己口中說出來的,甚至有許多理論可以來解釋這些現象。

(It is said that Zaphod Beeblebrox's birth was marked by earthquakes, tidal waves, tornadoes, firestorms, the explosion of three neighbouring stars, and, shortly afterwards, by the issuing of over six and three quarter million writs for damages from all of the major landowners in his Galactic sector. However, the only person by whom this is said is Beeblebrox himself, and there are several possible theories to explain this.)

— 《銀河便車指南》,Fit the Ninth 這段幽默的話語,點出了幾個自傳帶來的典型問題:

自傳通常都帶有偏見而只有正面的言論。人們常會把自己描述得過於正面,並且將個人觀點呈現為事實。然而,維基百科致力於避免將觀點呈現為事實。(Wikipedia:中立的觀點不只是意味使用第三人稱描述而已) 自傳可能難以查證。如果關於你的某個事實的唯一參考來源是你自己,讀者將無法驗證這個事實。(這通常會發生在描述自己的希望、夢想、思維與抱負時,讀者無法驗證你想些什麼)維基百科的所有條目內容都必須是可被查證的。 自傳可能包含原創研究。人們經常會在自傳中加上從未被發佈過的資訊,或著加上源自第一手知識的成果。這種類型的資訊需要由讀者進行初步研究才能夠加以證實。維基百科不是發表首個實例的地方;原創研究不為維基百科中允許。 為何會存在這些問題 這是因為你相信自己保持了中立並不意味着你確實保持了中立。無意識的偏見的確可能存在,而且也是導致自傳文章存在的問題的極常見原因──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不鼓勵人們撰寫自己的自傳和作單純的自我宣傳。這不僅僅會影響到中立性,更會影響到自傳的可查證性與非原創研究標準。一個人在這樣的偏見下,可能會不經意地認為一些事項不需歸咎其原因,而忽視了可供查證的原則。即使您可以只根據可查證的來源總合出一篇不帶有原創研究的自傳,您可能仍然不能以中立的方式來綜合這些內容。

如果維基百科已經有了關於你的條目 要以中立而客觀的方式描述自己是相當困難的。(請參考上面對「無意識的偏見」所作的敘述)所以,你應該讓其他人來進行寫作。

不過,在討論頁提供可用於撰寫的材料,或者在其中提供意見通常被認為可以接受,因為這樣可以讓獨立的編者們自行將條目整理好。如果您仍然想自己修改,則請他們對你加入的內容進行核可。

在特定的狀況下,你可以編輯與你自身相關的條目。所以您可以回退破壞;但當然得是非常明顯而不牽扯內容爭議的破壞時才可以。同樣地,你也可以自行修改有關你過時的資訊,例如婚姻狀態、目前的僱主、出生地這些項目(但務必記得在討論頁註明一下)。也請作好準備:當事實存在不同的闡述時,其他人仍然會重新編輯。

由於維基百科是一本百科全書,它應該是一個二次文獻或三次文獻──而不應該包括任何「新」的資訊或理論(參閱Wikipedia:非原創研究),而所有資訊都應該有可以檢查的第三方參考來源。您希望在關於您自己的文章中加上的事實、事件的重述與澄清都必須要被第三方所查證。

如果你經常在維基百科編輯,你可以使用

以在條目的討論頁中指認自己。

有關您的條目的問題 標註出這些問題的最簡單方式:寄送電子郵件到info-zh@wikimedia.org,附上問題的完整敘述。

維基百科不希望出現與您相關的不準確條目。我們希望能作到準確、公正、平衡與中立。我們的目標是在擁有並標助來源的情況下,準確地重現其他人的意見。你可以透過指引適當的參考來源──可以使文章的觀點變得更為平衡的參考來源──來幫助我們。

如果你的知名度足夠到可被收錄為條目,而條目中有許多問題卻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你可以在互助客棧/求助中發問,詳細敘述您的問題並請求未參與者的注目。

如果您不喜歡條目上的相片,你可以提供一張以自由內容方式授權的相片來幫助維基百科。如果您願意且有能力釋出你的宣傳照為自由版權的相片,那對我們和您而言不是皆大歡喜嗎?

另外,如果對有關您的文章存在法律方面的問題,請立即寄送信件到info-zh@wikimedia.org並謹記詳述細節。

建立一個關於您的條目 如果您的人生和成就可以被查證而真的足夠知名,其他的人或早或晚會建立有關你的條目。

我們強烈不建議您創建一個有關您自己的條目,因為:

獨立的創作將促使對於顯著性和可驗證性的獨立查證。所有對條目的編輯都要遵守Wikipedia:非原創研究、Wikipedia:中立的觀點與Wikipedia:可供查證。就算您已經盡力讓自傳條目遵守維基百科的方針,這篇文章可能還是沒有被檢查過──正因為是你所作的文章。 如果沒有第三方撰寫有關您的文章,會遇到一個風險:當條目被破壞時,將沒有感興趣的編者會修復,而這個破壞可能會維持很長的一段時間[2]。 自行建立的條目通常會被列在頁面存廢討論。不一定會被刪除,但許多人強烈地認為您不應該起草一篇有關您的文章。當心大多帶有貶意的第三方意見。 許多人會誇大他們自己的顯著性或知名度到超越第三方的想像。如果您在維基百科的指引下並不「知名」,建立這樣的條目可能會違反維基百科不是網誌、網站空間提供者、或社交網絡的方針,而可能會符合快速刪除的標準。 注意你所發送的任何內容都將無情地被其他人所編輯。在英文維基百科中,有些自傳的文章在經過社群一段時間的編輯後,內容反而使原作者垂頭喪氣;最後不得不提請刪除的情況發生了四次以上。但儘管如此,在原作者提請刪除的條目之中還是有些最後決定被保留。

如果你建立了自傳,你必須不帶有宣傳的意圖,並必須接受在內容不中立時,被其他人所中立化甚至被整篇刪除。如果你的確很知名,你也要預料到這篇條目將會被留下──你不能只因為對其不滿而將其刪除。中立的觀點方針是絕對而無可爭辯的,而所有的百科全書主題在維基百科中一視同仁。

如果你有在維護自己的個人網站,可以透過以下的方法協助其他維基百科的編者:確保任何你希望在維基百科條目中出現的資訊,都包含在你的網站中。個人網站中提供的基本傳記資訊可以被當作為參考來源,但除了「我是第一個創造這個小工具的人」或「我的書是那一年最暢銷的」之類的浮誇宣稱。正如同Wikipedia:可供查證所述:自行出版物與可疑來源中的材料可以作為說明它們本身文章中的來源,但只在以下情況下可以:與知名度有關、沒有過度的自我宣揚。

最後,你應該認真考慮維基百科社群在編輯自傳上所費的時間和精力,以及創建自傳對你的聲望造成的影響。就算你真的致力於中立的、可查證的自傳,許多經驗老道的維基百科人仍已經注意到自傳條目通常不會符合他們的預期──因此當有人遇見這篇違背部分規則的自傳文章,便會試着浪費時間和精力在修改內容上。再者,你也會因為違反規則和浪費許多人的功夫而遭受名聲上的打擊。

223.19.111.122 (留言贡献)

自傳無問題 但係無任何二手來源

劉健遠 (留言贡献)

我現在那有二手來源?

182.239.88.190 (留言贡献)

這樣你就不要寫 即使寫了也可以用g12和g5提刪

回复“大家發表一下,我只是寫自傳”

維基百科不是自我宣傳的平台

3
Kolyma (留言贡献)

如題。

223.16.128.130 (留言贡献)

任何事情,你都可以講係宣傳,其實就看你重點係點樣諗別人

223.19.111.122 (留言贡献)

https://zh.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E4%BA%BA%E7%89%A9%E6%94%B6%E9%8C%84%E6%BA%96%E5%89%87已故的人 對已逝世者應否建立傳記爭議較少,一般可從歷史角度知道其人是否有一定成就。基本測試為:

他在生前是否作出了相當的貢獻,足以名留青史? 在世的人 歡迎您在維基百科撰寫符合以下條件的人物介紹。然而不符合以下條件之人物亦可能收錄,惟須提供可靠來源以證明其符合通用關注度。

國家、一級行政區劃級的重要政治人物 傳媒有廣泛報導的政治人物 大眾廣泛認識的演藝人物,或對輿論有影響力的人 廣為人知、獲得廣泛高度讚譽、具有特別出色表現的運動員 導演、以及主要演員或配音員,或多部影視作品的重要配角。作品必須曾經以商業發佈,觀眾不少於5,000人 備註: 「重要配角」是可以分攤主角戲份、互動密切的角色;可參考各影視頒獎禮最佳男/女配角的提名的份量(指戲份,不是指演技),及官網角色介紹; 「重要配角」不包括跑龍套、閒角、茄哩啡等,如同事甲、同學乙等角色,此等角色或有名字、有對白,但故事主線並非在其身上,或只是偵探劇中數個案件中某一段落出現的疑兇、受害者之類; 不符合以上定義的藝人,必須曾獲得媒體專題介紹,才可獲得收錄資格。 作家、編輯、記者、電視或電影之製片、編劇、攝影師、藝術家(如畫家、雕塑家、書法家等)、建築師(只限文化創意)應至少符合以下條件之一: 此人被多個規範控制目錄系統所收錄。 此人作品為多間中央國書館或國家圖書館(可參考國家圖書館列表)收錄;或多間具關注度的專業圖書館、大學圖書館、或公共圖書館所收錄。 此人的概念、理論被多份獨立文獻廣泛引用。 此人的作品被廣泛演繹。如小說被改編成電影;或詩、文章等被用作具關注度的朗誦比賽誦材,或用作具關注度的歌詞等。(不包括非公開的朗誦比賽及參賽者自創詩歌或自選詩歌) 此人在共同創作一部作品或集體作品中作出了重大貢獻,而該作品具有獨立關注度。 此人的作品(a)已成為一個經典、(b)是重要展覽的重要組成部分、(c)贏得了重要的關注或(d)永久收藏於多個著名的畫廊或博物館。 音樂人,作品集賣出不少於5,000張 工程師等專業人士必須是在所屬行業內取得特殊成就,將名入行業歷史的人物 在有新聞價值的事件中,扮演關鍵角色的人物 新聞主播,於具有關注度的新聞頻道擔任正職,負責報道新聞、訪問嘉賓、或討論觀眾感興趣的時事話題等,而非單純讀出稿件的新聞播報

回复“維基百科不是自我宣傳的平台”
Tigerzeng (留言贡献)

User:劉健遠/沙盒页面存废讨论通知

您好,您先前创建或编辑的页面「User:劉健遠/沙盒」已被提出存廢討論正在討論该页面的存廢
維基百科非常歡迎您的編輯,但請先看看編輯幫助維基百科不是什麼,以免犯了常見的錯誤
请不要自行移除页面存废模板,討論是因为有编者认为页面不適合维基百科。請参与頁面存廢討論,您亦可以與提刪的維基人進行溝通。在讨论期间歡迎繼續完善原先的页面,多謝合作!
幫助:互助客棧刪除指導存廢覆核請求IRC聊天頻道

223.19.111.122 (留言贡献)

行開d la 呢度冇人識你呀!

回复“页面User:劉健遠/沙盒存废讨论通知”

不是宣傳工具,說個人自傳,我又要將我智慧傳承給下一代

7
劉健遠 (留言贡献)

看看內容先講嘢啦

劉健遠 (留言贡献)

大數據內,必須要有價值觀,如果沒有的話,人類都會滅亡呀,師傅!

劉健遠 (留言贡献)

當然我創立了,劉健遠現象、劉健遠效應、和劉健遠定律。作為現世一個都不算太普通的人,需要作出紀錄。

223.19.111.122 (留言贡献)

來源請求

182.239.120.17 (留言贡献)

維基百科不是發表創新意念的地方 捷徑: WP:FORUM WP:NOT#OR WP:NOT#FORUM WP:NOT#CHAT WP:NOTESSAY WP:NOT#JOURNALISM WP:OPINION Disambig gray.svg 「WP:FORUM」重新導向至此。 維基百科不是發表您個人思想或分析,或者公佈新資訊的地方。依據非原創研究方針,請勿於維基百科:

發表原創或初級研究 ,例如提出新理論及解法、原創意念、自創定義或詞語等。如果在初級研究之中獲得成果,請於其他場所,例如論文期刊、其他紙本形式、開放研究或網上出版物發表。維基百科會等到一項研究獲得發表,得到同行評審及公認為知識以後,才記載此項研究。增加內容至條目時,請援引可靠來源,以證明內容可供查證,而非純粹個人意見。 發表個人創新意念。朋友間流行用語、新創酒局遊戲或自創舞步,如未得到多個獨立而可靠的二手來源介紹及報道,未符《關注度指引》,則不應建立相關條目。

182.239.120.17 (留言贡献)

行開D la 維基百科不是發表您個人思想或分析,或者公佈新資訊的地方。依據非原創研究方針,請勿於維基百科:

發表原創或初級研究 ,例如提出新理論及解法、原創意念、自創定義或詞語等。如果在初級研究之中獲得成果,請於其他場所,例如論文期刊、其他紙本形式、開放研究或網上出版物發表。維基百科會等到一項研究獲得發表,得到同行評審及公認為知識以後,才記載此項研究。增加內容至條目時,請援引可靠來源,以證明內容可供查證,而非純粹個人意見。 發表個人創新意念。朋友間流行用語、新創酒局遊戲或自創舞步,如未得到多個獨立而可靠的二手來源介紹及報道,未符《關注度指引》,則不應建立相關條目。 發表個人評論文章。百科全書是用於總結人類知識,而非宣傳個人見解。有時候,某人意見可能值得收錄,不過應該由其他人去撰寫。若然想建立維基百科相關論述,請在自己用戶命名空間下、計劃命名空間或元維基發表。 討論非維基事宜。請謹記討論機制是用於協調編者寫好百科全書。如有維基百科相關事宜需要討論,不妨於其他用戶的討論頁交流商議。亦可在條目討論頁解決條目相關問題。然而,請勿在條目內展開任何討論。亦請勿在條目討論頁展開無關該條目編輯的討論,又或者當作詢問處來尋求指引或技術協助。如果留言內容不符合討論頁指引,則可以移去。本站亦設有知識問答頁,無關維基百科的問題可以發至該處。

Nightwayyyyy (留言贡献)

你去參考其他人的條目去寫你要寫的人,你這種寫法一出來一定會被刪。

回复“不是宣傳工具,說個人自傳,我又要將我智慧傳承給下一代”
223.19.111.122 (留言贡献)

維基百科禁止以任何方式進行廣告宣傳 維基百科拒絕宣傳。維基百科不是演講台、論壇、宣傳工具、廣告場所或者展覽平台。此項適用於用戶名、條目、分類、檔案、討論頁、模板及用戶頁。因此,請勿於維基百科:

作任何遊說、宣傳或招攬,包括商業、政治、科學、宗教、國家、體育或其他性質。條目當然可以客觀地描述某人或事物,但必須符合中立觀點。如有觀點或意見希望得到其他人支持,請移駕至個人網誌或論壇。[1] 發表評論。雖然有些話題,尤其涉及時事或政治,會教人情緒高漲及想談論評價,不過維基百科並非合適場所。條目篇幅分佈必須平衡,撰文角度有理,不失中立,尤其是新聞動態。而且,短時間內會過時的題材並不適合維基百科,編者當多加留意。 編造醜聞或宣揚小道訊息或流言蜚語。生者傳記或相關內容必須符合高標準。違反標準則可能是誹謗或者侵犯私隱。條目絕不可以純粹寫來毀壞他人名聲。 作自我宣傳。維基百科極不鼓勵用戶撰寫條目去介紹自己或有密切關係的事物。切記維基百科之中對所有條目要求一視同仁,此等要求包括維持中立。而在介紹自己或者有密切關係的事物時,要做到此等要求則可能極為困難。另外,本站亦不接受在條目內加入大量自傳來源或連結。參見︰維基百科:自傳、Wikipedia:人物收錄準則、Wikipedia:利益衝突。 宣傳、推銷或處理公共關係。公司或產品的條目必須客觀且不偏頗及避免宣傳語調。所有條目都必須附有獨立第三方來源以備查證,所以小公司一般不會收錄。維基百科條目亦非某公司或組織官方網站延伸或社會網絡行銷場所。如該公司或組織有關注度,則其條目可以加入商業機構網站鏈結,以資辨識及核證內容。維基百科並不會支持任何特定商業機構,或結合任何宣傳合作夥伴關係。請參閱關注度指引以了解公司機構關注度要求。另外,請勿宣傳或推廣任何活動或作任何公共服務廣播,縱然並非營利,亦請移步其他論壇。編者必須申報其有償編輯。參見Wikipedia:利益衝突。 用戶可以在用戶頁及維基百科命名空間發表關於維基百科方針及指引的意見,只要相關於維基百科現時及將來發展及並非志在擾亂即可。然而,請勿於條目討論頁評論某人、事或物。參見Wikipedia:討論頁指引。

回复“維基百科不是宣傳工具”
蟲蟲飛 (留言贡献)

User:劉健遠/沙盒的快速删除通知

您好,有编者认为您创建的页面User:劉健遠/沙盒内容不当,符合快速删除条件,该頁面很快会由管理员进行复核并决定是否保留。
維基百科非常歡迎您的編輯,但請先看看編輯幫助維基百科不是什麼,以免犯了常見的錯誤

请不要自行移除快速删除模板,快速删除旨在加快處理顯然不合適的頁面。若您认为删除理由不合適或您已对頁面做了改善,请在被提删页面快速删除模板的正下方加入{{hangon}},并在頁面的讨论页中说明理由。您亦可以与提删的维基人进行沟通,多謝合作!
幫助:互助客棧 · 刪除指導 · 存廢覆核請求 · IRC聊天頻道

回复“User:劉健遠/沙盒的快速删除通知”
没有更早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