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Tb095811zhwiki/海蛟大隊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海蛟大隊(Fast Attack Boat Combat Group),是中華民國海軍轄下曾經存在的一支大隊,主要由快速攻擊艇英语Fast attack craft構成,任務為台灣近海的快速反應部隊,後因精粹案實施,於2014年11月1日被裁撤。[1]

背景[编辑]

前身[编辑]

1944年8月30日,停泊在波士頓海軍造船廠英语Boston Navy Yard的USS Decker (DE-47),即之後的太平艦

1954年11月14日,太平艦英语USS Decker (DE-47)被中共的魚雷快艇擊沉[2]。當時,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的「台南工學院直屬支隊」發起了鼓勵捐款的「建艦復仇運動[3]。1957年,復仇、雪恥、反攻、掃蕩、復國及建國六艘艦艇依序編入海軍魚雷快艇大隊[4],此即為海蛟大隊之前身。

成軍至裁撤[编辑]

1975年,國防部計劃將雄蜂飛彈改裝至魚雷快艇上做為小型反艦系統,後奉蔣經國核准成立「海鷗計劃室」,開始進行飛彈快艇的研發;1978年12月16日,美國中華民國斷交,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人民再發起自強救國基金的捐款行動[5]。1979年5月16日,運用此筆捐款獲得的12艘海鷗級飛彈快艇「自強中隊」在左營成軍,同年11月16日與原魚雷快艇大隊併編為海蛟大隊。

海蛟大隊最多曾下轄六個中隊,分駐蘇澳淡水馬公左營安平等基地。[6]

1990年代,海軍再考慮新一代的飛彈快艇,於是就有了光華六號飛彈快艇的研發。光華六號飛彈快艇自2009年起開始交船,一直到2011年底,共生產約30艘,汰換已經老舊的海鷗級飛彈快艇。

2014年,由於精粹案的裁軍計畫,海蛟大隊被裁撤,原屬艦艇打散至131艦隊轄下各戰隊,與錦江級巡邏艦混合編隊執行巡邏任務。

參考來源[编辑]

  1. ^ 羅添斌. 成軍35年 海蛟大隊解編. 自由時報. 2014-11-02 [2014-11-07]. 
  2. ^ 周官英. 憶往事、話太平-記太平軍艦遇伏 (PDF). 《海軍學術雙月刊》: 106–114. 2010年2月 [2014-11-07]. 
  3. ^ 張以牧. 強人威權體制下的青年組訓: 以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為中心的探討(1952-1959). 2011. 
  4. ^ 國史館. 民國重要史事檢索系統. [2014-11-07]. 
  5. ^ 葉學皙. 自強救國基金. 《中華百科全書》‧典藏版. [2014-11-07]. 
  6. ^ 鄭惠鴻. 海軍新一代快反戰力──海蛟大隊. 《青年日報》. 2009-11-09 [2014-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