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Sdraam-en/北海大陆架案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North Sea Continental Shelf
法院国际法院
案件全名North Sea Continental Shelf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Netherlands;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Denmark)
判决下达日期1969年2月20日 (1969-02-20)
案件观点
在判决书后附声明: Muhammad Zafrulla Khan

在判决书后附声明: César Bengzon
独立意见: Philip Jessup
独立意见: 主席 José Bustamante y Rivero
独立意见: Luis Padilla Nervo
独立意见: Fouad Ammoun
反对意见: 副主席 Vladimir Koretsky
反对意见: Kōtarō Tanaka
反对意见: Gaetano Morelli
反对意见: Manfred Lachs

反对意见: Max Sørensen (ad hoc for The Netherlands)
法庭成员
法官José Bustamante y Rivero (主席)
Vladimir Koretsky (副主席)
Sir Gerald Fitzmaurice
Kōtarō Tanaka
Philip Jessup
Gaetano Morelli
Muhammad Zafrulla Khan
Luis Padilla Nervo
Isaac Forster
Andre Gros
Fouad Ammoun
César Bengzon
Petrén Sture Petrén
Manfred Lachs
Onyeana
Mosler (德国特别法官(ad hoc for Germany))
Max Sørensen (尼德兰特别法官(ad hoc for The Netherlands))

德国丹麦尼德兰(也被称为北海大陆架案)是1969年提交到国际法院的一系列争端。 这些争端涉及丹麦、德国和尼德兰之间关于北海大陆架油气资源丰富区域“划界”的数个协议。

案件事实[编辑]

北海专属经济区

德国的北海海岸呈凹形,而荷兰和丹麦的海岸呈凸形。如果按照等距原则(“画一条线,每一点距离彼此相等”)确定划界,相对于其他两个国家,德国将获得资源丰富的大陆架的较小部分。 因此,德国认为,应当用海岸线的长度来确定划界。[1] 德国希望国际法院按照国家相邻土地面积的比例分配大陆架,德国认为会让其获得一个公正和公平的份额,而不是按照等距原则。[2]

由于该争议的存在,丹麦和荷兰已经批准了1958年《日内瓦大陆架公约》,希望其第6条第2款(等距原则)得到适用,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没有批准。

第六条[3]

一、同意大陆礁层邻接两个以上海岸相向国家之领土时,其分属各该国部分之界线由有关各国以协议定之。倘无协议,除因情形特殊应另定界线外,以每一点均与测算每一国领海宽度之基线上最近各店距离相等之中央线为界线。

二、同一大陆礁层邻接两个毗邻国家之领土时,其界线由有关两国协议定之。倘无协议,除因情形特殊应另定界线外,其界线应适用与测算每一国领海宽度之基线上最近各点距离相等之原则定之。

三、划定大陆礁层之界限时,凡依本条第一项及第二项所载原则划成之界线,应根据特定日所有之海图及地理特征订明之,并应指明路上固定、永久而可资辨认之处。

判决[编辑]

法院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在作出裁决之日,等距原则是否对所有国家都具有约束力,即是否是一个习惯国际法原则。 法院认为,虽然公约只是起源于契约,但确实有可能被纳入国际法,从而对未成为公约缔约国的国家产生约束力。 但是,法院指出,“这一结果不能轻易视为已经达到”。[4]

接下来,首先必须使该条款具有可产生规范的基本特征,如可以构成一项一般法律规则的基础。首先,第6条第一款的规定是把适用等距原则的义务放在第二位,使它排在通过协议实施划界的主要义务之后。第一款开头对主要义务的规定很不寻常,因其内容本身即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一般法律规则,即在这里国家间的协议优先于等距原则。此外,法院认为,第6条中对等距原则的规定中,所体现的等距的范围和含义仍然不明确。[5]

在第74段中,法院认为,虽然习惯国际法的产生并不必然要求拥有一个相当长期的实践,但是,在有关时期内,在所援引条文的意义上,国家实践应是广泛和实际的统一,这是一项不可或缺的要求。而等距原则不满足该要求。[6]

此外,如第77段所述,这种做法作为一种主观要素,必须源于法律确信。 换句话说,有关国家必须感到它们遵守了相当于法律义务的义务。[7]

最后,法院最终敦促当事方“消除附带特征的影响(德国的凹陷形海岸),这种特征可能导致不合理的差别待遇”。在随后的谈判中,德国获得了它所寻求的大部分额外大陆架。[8] 这些案件被看作是“衡平实践”的一个例子,即“法外”的衡平,即法官以判决手头案件所必需的衡平规则补充法律。[9]

外部链接[编辑]

注释[编辑]

  1. ^ Janis, Mark W., An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Law, 4th ed. (New York: Aspen, 2003), 73.
  2. ^ 国际法院. NORTH SEA CONTINENTAL SHELF CASES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DENMARK; FEDERAL REPIJBLIC OF GERMANY /NETHERLANDS) JUDGMENT OF 20 FEBRUARY 1969 (PDF). [2020年10月2日] (英语). 15. The Federal Republic, for this …… is one according to which each of the States concerned should have a "just and equitable share" of the available continental shelf, in proportion to the length of its coastline or sea-frontage…… 
  3. ^ 联合国. 大陆礁层公约 (pdf): 2. 1958年4月29日 [2020年10月12日] (中文). 
  4. ^ 国际法院. NORTH SEA CONTINENTAL SHELF CASES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DENMARK; FEDERAL REPIJBLIC OF GERMANY/NETHERLANDS) JUDGMENT OF 20 FEBRUARY 1969 (pdf): 42. [2020.10.2] (英语). 71. In so far as…… it clearly involves treating that Article as a norm-creating provision which has constituted the foundation of, or generated a rule which, while only conventional or contractual in its origin, has since passed into the general corpus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is now accepted as such by the opinio juris, ……At the same time this result is not lightly to be regarded as having been attained. 
  5. ^ 国际法院. NORTH SEA CONTINENTAL SHELF CASES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DENMARK;FEDERAL REPIJBLIC OF GERMANY/NETHERLANDS)JUDGMENT OF 20 FEBRUARY 1969 (pdf): 43. [2020.10.12] (英语). 
  6. ^ 同上 (pdf): 44. 
  7. ^ 同上 (pdf): 45. 
  8. ^ 1969 I.C.J. Reports 4, 50.
  9. ^ Janis, Introduction,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