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Danicachen226/臺灣省婦女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臺灣省婦女會,又名臺灣婦女會。為1946年創立的婦女團體,由全臺各縣市之婦女會組成,致力於婦女運動,是目前臺灣史上會齡最長的婦女團體。[1]

臺灣省婦女會
成立時間1946年
創始人謝娥、鄭玉麗、李緞、許世賢、劉玉英等
創始地臺北市
后继机构中華民國婦女會總會
類型社團法人
總部臺北市重慶南路二段59號2樓
領導人徐劉淑媓
使命聲明促進婦女權益與社會福祉

組織宗旨[编辑]

臺灣省婦女會成立宗旨為:「喚起婦女之國民責任心,提高其道德與智能以促進其對國家及社會之服務,增進自身及社會之福利」,即亦促進性別平等,並為社會福祉作出貢獻。[1]

工作任務[编辑]

  1. 改善女性生活:發展女子教育、女子職業以及社會公益救濟,致力於改善女性之社會處境與經濟生活,如職業培訓班與國際女性慈善事業等
  2. 保障女性權益:促進、倡導與維護女性權益。
  3. 探究女性議題與推動相關知識傳播:研究女性所面臨的問題,編輯、發行有關婦女議題的書刊,推動相關知識的傳播。[1][2]

組織沿革[编辑]

臺灣省婦女會時期(1946-2001)[编辑]

緣起[编辑]

1946年,有感於臺灣婦女運動與組織的建立勢在必行,各地相繼成立區域性的婦女組織,如李幫助、楊金寶等人籌組的臺灣婦女協會;許世賢與許碧珊籌組的嘉義婦女協會;謝娥等人籌組的臺北市婦女會等。[3]

3月22日,謝娥選派臺北市婦女會主要會員李緞、鄭玉麗、吳清香等人前往新竹、台中、台南、高雄、台東、花蓮、宜蘭等地,完成各縣市婦女會的籌備,進而聯名發起組織「臺灣省婦女會」。[1]

同年5月16日,由謝娥號召[4],鄭玉麗、李緞、許世賢、劉玉英等30人響應,[5]正式申請成立臺灣省婦女會,並於臺北市召開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6]

婦女會建立事紀[7][编辑]

時間 組織 事紀
1946-01-03 臺灣婦女協會 成立於高雄市,李幫助為第一任理事長
1946-01-11 臺灣省婦女協會 成立於臺北市,由三青團協助成立
1946-02-17 臺北市婦女會 成立於臺北市,謝娥為第一任理事長
1946-03-22 臺北市婦女會 推派李緞、吳清香、鄭玉麗等人拜訪各地婦女會。
1946-04-22 臺北市婦女會 討論「廢除聘金制度、提倡集體結婚、擬開設法律講座、開設婦女職業介紹所、推行國語、國文運動。」等議題
1946-05-16 臺灣省婦女會 經核准,成立於臺北市,謝娥為第一任理事長
1946-10-01 臺灣省婦女會 召集各縣市代表,召開全省理事會[8]

社會服務行動[编辑]

臺灣省婦女會成立後,偕同各地婦女會組織,致力於對女性群體的福利與救濟、女性權益的提升與性別平權思想的傳播。[1]

針對當時女性在社會處境、經濟生活上的弱勢,臺灣省婦女會推動廢除公娼制度與保護養女運動,爭取女性人身自主權;[9]設立婦女職業輔導學校、職業訓練講習班與相關工廠,改善婦女經濟困境;[10][11]創辦幼稚園與托兒所,協助處理幼兒托育問題;編輯《臺灣婦女月刊》、《臺灣婦女通訊》和《臺灣婦女》等刊物,傳播性別平權思想。[12]

此外,臺灣省婦女會也積極透過支持參政者與游說政界人物等方式,爭取女性權利。[4]多有省婦女會核心幹部參與政治,擔任各級民意代表如縣市參議員、省參議員及中央民意代表,例如許世賢[13]黃廖素娥、梁許春菊、游蘇鴦等。[14]

中華民國婦女會總會時期(2001~今)[编辑]

時至2001年,有感於時代的改變,第19屆臺灣省婦女會於2001年10月15日改制為「中華民國婦女會總會」,持續發展各類婦女工作。[5]

行政架構[编辑]

由各鄉鎮區婦女群體組成鄉鎮區婦女會。

由鄉鎮市區婦女會依照行政區域召開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理監事及縣市代表出席縣市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理監事及全國會員代表,組成縣市婦女會。

全國會員代表出席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理監事,組成中華民國婦女會總會。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為最高權力機構,下設理事會及監事會,各有理事長、常務理事與監事長、常務監事。並置秘書長,下設總務、組訓、文教三組。[15]

參考資料[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吳雅琪. 臺灣婦女團體的長青樹--臺灣省婦女會(1946-2001).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臺北). 2008 [2024-05-31]. 
  2. ^ 關於我們_沿革. 中華民國婦女會總會. [2024-05-31] (中文). 
  3. ^ 林秋敏. 臺灣省新運婦女工作委員會與戰後初期臺灣婦女工作 (PDF). 國史館學術集刊. 2003, (3): 283-302 [2024-05-31]. doi:10.7058/BAH –通过Airiti library. 
  4. ^ 4.0 4.1 謝娥女士談,今後女工作. 民報. 1946-03-28. 發刊號:169, 版次:2 [2024-05-31] (中文). 
  5. ^ 5.0 5.1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臺灣第一個全省性婦女團體─臺灣省婦女會(1946-).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臺灣女人. [2024-05-31] (中文). 
  6. ^ 台灣省婦女會,召開代表大會. 民報. 1946-05-17. 發刊號:219, 版次:2 [2024-05-31] (中文). 
  7. ^ 余佩真; 苗延威. 亂世裡的婦女運動:以「台灣婦女協會」(1946)為中心的討論 (PDF). 2011年台灣社會學會年會, 台灣大學社會系. 2011-12 [2024-05-31]. 
  8. ^ 省婦女會開理事會,討論職業問題. 民報. 發刊號:453, 版次:3. 1946-10-02 [2024-05-31] (中文). 
  9. ^ 游千慧. 一九五○年代台灣的「保護養女運動」:養女、婦女工作與國/家. 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新竹). 2000 [2024-05-31]. 
  10. ^ 婦女會籌設家政補習校. 民報. 1946-10-14. 發刊號:465, 版次:3 [2024-05-26] (中文). 
  11. ^ 省婦女會將增第二縫紉工廠. 民報. 1946-10-14. 發刊號:465, 版次:3 [2024-05-26] (中文). 
  12. ^ 吳雅琪. 戰後臺灣婦女雜誌的長青樹-《臺灣婦女》月刊. 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 2008, (16): 273-287 [2024-05-31]. doi:10.6352/mhwomen.200812.0273 –通过Airiti library. 
  13. ^ 莊雅茹. 戰後臺灣女性參政之先驅:許世賢(1908-1983)的政治生涯.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2002 [2024-05-24] –通过Airiti library. 
  14. ^ 梁雙蓮; 朱浤源. 從溫室到自立―臺灣女性省議員當選因素初探(1951~1989). 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 1993, (1): 91-124 [2024-05-24]. doi:10.6352/mhwomen.199306.0091 –通过Airiti library. 
  15. ^ 關於我們_組織章程. 中華民國婦女會總會. [2024-05-31] (中文).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