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Claude 18h.ord/解讀美國名人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美國名人賽
120px
賽事資訊
舉辦地點美國奧古斯塔
創辦1934年3月22日,​90年前​(1934-03-22
球場奧古斯塔國家高爾夫俱樂部
標準桿72
長度7,435碼(6,799米)[1]
組織者Augusta National Golf Club
巡迴賽PGA巡迴賽
歐洲巡迴賽
日本巡迴賽
賽制比桿賽
總獎金$11.0 million
比賽月份April
賽會紀錄
總計270 老虎·伍茲 (1997)
270 喬丹·斯皮思 (2015)
距标准杆−18 as above
目前冠軍
西班牙 塞吉奧·賈西亞
2018年美國名人賽
Augusta 在美国的位置
Augusta 
Augusta 
比賽場地在 美國 的位置
Augusta 在乔治亚州的位置
Augusta 
Augusta 
比賽場地在 喬治亞州 的位置

美國名人賽(Masters Tournament),也稱名人賽大師賽,是屬於男子職業高爾夫球巡迴賽四大錦標賽之一。 賽程訂於四月的第二週(或稱第一個完整週),名人賽也是每年第一個舉辦的大賽,有別於其他大賽,這個賽事固定在美國東南部喬治亞州奧古斯塔市的一所私人高爾夫球場奧古斯塔國家高爾夫俱樂部持續舉辦。

名人賽源自於當時最負盛名的業餘高爾夫球冠軍鮑比·瓊斯投資銀行家克利福特·羅伯茲的共同理想。[2] 在1930年瓊斯贏得大滿貫後,為他申請到一座之前作為花樹種苗圃的大片土地,並延聘當代球場建築名家阿里斯特·麥肯齊共同為奧古斯塔國家高爾夫球場設計操刀。[1] 第一場賽事是距今84年前在1934年所舉辦的,本賽事的地位與美巡賽歐巡賽日巡賽同樣地被列入國際賽事獎金紀錄。相較於其他大賽,本賽事的球員數顯然少了許多,肇因於賽事本身一直都是在奧古斯塔國家高爾夫俱樂部單獨掌控下的私人邀請賽。

名人賽具有多項獨特的傳統。從1949年起,當屆冠軍都會獲得一件綠色外套,雖然那是屬於他們的私人財產,但是必須在一年後繳回俱樂部,存放在會館特別為冠軍們設計的衣帽間裡集中保管。除了少數例外,唯有首次獲勝的現任冠軍才具有將他的綠色外套穿到俱樂部以外場所的資格。通常再次獲勝的冠軍都會穿上他第一次獲勝的那件綠色外套(除非他的身材變得需要量製一件新的)。[3] 由本·侯根1952年發起的冠軍晚宴是在賽事開打前的星期二晚間舉行,只邀請前輩冠軍們和現任奧古斯塔國家高爾夫俱樂部的董事出席。自1963年開始,傳奇般的前輩冠軍們陸續被邀請來擔任首日賽事的出發開球儀式。享有這項榮譽的前輩們包括了弗雷德·麥克勞德喬克·和記生杰恩·薩拉森山姆·史耐德拜倫·尼爾森阿諾·帕瑪, 傑克·尼克勞斯,以及賈利·普雷爾。自1960年開始,每到了星期三,也就是第一回合展開的前一天,會有一場屬於名人表演性質的短洞賽在都是標準三桿的短洞球場舉行。

尼克勞斯在1963年至1986年間共獲得六次冠軍,是最大的贏家。帕瑪和老虎伍兹各赢得了四次冠軍,另外五位曾在奧古斯塔三度奪冠的球員則有:吉米·狄馬瑞山姆·史耐得賈利·普雷爾尼克·佛度菲爾·米克森。來自南非的普雷爾在1961年獲勝時,是首位名人賽史非美國籍的冠軍;第二位則是來自西班牙塞維·巴列斯特羅,分別在1980年1983年獲勝。

打從1933年奧古斯塔國家高爾夫球場啟用至今歷時85年,球場本身也經過多次修改它的基本建構。較大的變革包括:不定期地將果嶺整新塑造,甚至重新設計,沙坑數量的增加,水障礙的延伸,建造更高難度的開球台,種植數以百計的樹木和灌木叢,填造更多的斜坡小丘等等。[4]

賽事沿革[编辑]

在俱樂部入口處的名人賽標誌

奧古斯塔國家高爾夫俱樂部[编辑]

奧古斯塔國家高爾夫球場最早的理念是鮑比·瓊斯想要為退休後建立一座屬於自己風格的球場。他向好友克利福特·羅伯茲尋求建議,也讓他在俱樂部成立後擔任主席。他們四處探勘終於在喬治亞州奥古斯塔市覓到一塊寶地,當時瓊斯讚道:"太完美了!這片土地好似藏在那裏多年等著有人將它蓋成高爾夫球場。"[5] 那片土地早在十九世紀初就被用以遍植槐藍並自1857年起成為一整區的花樹種苗圃[6] 1931年瓊斯禮聘球場建築名家阿里斯特·麥肯齊來幫忙做設計與施工。球場終於在1933年正式啟用,但是麥肯齊卻等不及親見第一屆名人賽的開打已然辭世。[7]

早期錦標賽的年代[编辑]

1934年3月22日所舉辦的"奧古斯塔國家邀請盃"比賽,公認是第一屆的名人賽,由荷頓·史密斯奪冠,當時他獲得了1500美元的獎金。直到1939年才將名稱正式訂為美國名人賽。 第一年的場地規劃是將現今的第10洞至第18洞當作是前九洞、將第1洞至第9洞當作是後九洞[8] 等到了次年1935名人賽時才將整個場地規劃翻轉而沿用至今。[2]

一開始,奧古斯塔國家賽事邀請對象都是建構在鮑比·瓊斯與高爾夫球界密切的社交關係上。瓊斯曾經向美國高爾夫協會提出以奧古斯塔國家作為舉辦美國高爾夫公開賽場地的書面申請但美國高爾夫協會拒绝了這份申請,因為顧及到喬治亞州的炎熱夏天並不利於賽事的舉辦。[9]

杰恩·薩拉森在1935年打出了"舉世聞名的一擊",他掌握住標準五桿第15洞開在球道上的好球接著達成了雙鷹(信天翁)的成果。[10] 這一擊也讓薩拉森追平了暫居領先的克雷格·伍德,並奠定薩拉森在次日兩回合的延長賽中以五桿差距勝出。[11] 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賽事在1943至1945年間被迫停辦。同時為了支持國防戰力,奧古斯塔國家高爾夫球場亦被徵召作為飼養牛隻與火雞的牧場。[2]

1960至1970年代[编辑]

從1960年至1978年之間的名人賽事被當時號稱三強的阿諾·帕瑪,賈利·普雷爾和傑克·尼克勞斯所盤據,期間被他們三人共奪得了11次的冠軍(外加7個亞軍)。帕瑪繼1958年以一桿之差獲勝之後,[11] 繼續在1960年再次上演令人永誌難忘的另一齣以一桿險勝的劇情。在1960年戰至最後回合時他一路緊追領先者肯·范丘里,帕瑪藉著最後兩洞成功抓鳥而獲勝。往後帕瑪也陸續在1962年和1964年贏得另兩次冠軍。[11]

傑克·尼克勞斯
2006年的短洞赛

傑克·尼克勞斯在1960年代初期嶄露頭角,並與當時已廣受歡迎的帕瑪互爭長短。尼克勞斯在1963年以一桿之差擊敗東尼·勒馬,獲得他的第一件綠色外套。[12] 兩年後,他以271桿(低於標準17桿)的佳績創了當時球場的新紀錄,引得鮑比·瓊斯對尼克勞斯讚嘆地說他打了一場"我難以企及的比賽。"[13] 次年,尼克勞斯陷入了與湯米·杰卡布斯蓋·布魯爾間一場艱苦纏鬥的18洞延長賽終於為他贏得第三件綠色外套。[14] 這也讓尼克勞斯成為第一個在連續兩年裡贏得名人賽的冠軍。1972年他再次以三桿領先獲勝。[11] 1975年這場決賽,與湯姆·懷思科強尼·米勒成績相近互有起落的鏖戰下尼克勞斯以一桿勝出堪稱是名人賽事史上最刺激的一幕。[15]

1961年,賈利·普雷爾擊敗了當時尋求衛冕的帕瑪,成為名人賽事史上首位非美國籍的冠軍。[11] 到1974年,他以兩桿超前再度獲勝。[11] 之後近四年期間沒有在美國PGA巡迴賽裡有突出的表現,直到1978年普雷爾以42歲之齡用一桿之差氣走其他三位競爭者,為他贏得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的名人賽冠軍頭銜。[11] 普雷爾目前在名人賽創下的紀錄包括有連續23屆入圍決賽回合(與弗雷德·卡波司共同居首),及連續參加名人賽52次的戰史。[16][17]

另一場具有爭議的事件發生在1968年的名人賽。羅伯托·狄文生卓未經仔細核對即簽名繳了計分卡(由當時同組選手湯米·亞倫所計分),實際上他在最後回合中的第17洞是打出低於標準一桿的小鳥卻被錯誤地紀錄為平標準的4桿。根據高爾夫規則,球員在計分卡上簽了名繳交給委員會(即證明這是被球員確認的成績),如果某洞的紀錄是比真實情況多記了桿數,球員必接受較多的桿數紀錄但並不招致處罰。這額外多出的一桿紀錄讓狄文生卓錯失了向鮑伯·戈比挑戰星期一18洞延長賽的機會,當時誰能都有可能贏得那件綠色外套。狄文生卓的這次失誤引發高爾夫球界的名言,"不要笨到輸在規則上。"[11][18]

1975年李·厄德成為第一個在名人賽中出賽的非裔美國人[19] 話雖如此,卻直到15年後奧古斯塔國家高爾夫球場才終於批准了第一個黑人會員,羅恩·湯森,而與當年轟動輿論的小溪高爾夫鄉村俱樂部爭議事件一同落幕。[20]

1980至2000年代[编辑]

在1980年代與1990年代的20年間被非美國籍的選手撈走了11屆的冠軍,這股名人賽中強大的歐洲旋風較之其他三大賽更顯得突出,氣勢直逼當年美國高爾夫公開賽開辦的初期。1980年塞維·巴列斯特羅成為第一個贏得名人賽冠軍的歐洲人。尼克勞斯則是在1986年以46歲高齡贏得他名人賽的第六勝,也是名人賽史上年紀最大的冠軍。[11][21]

在此之前,從沒有任何一位選手在奧古斯塔遭受到比格雷·諾曼更大的競爭壓力。那是1987年的賽事,諾曼進入驟死延長賽的第二洞,眼看著一切順利時卻被對手賴里·邁茲一記出色的45碼劈起桿抓鳥成功而將名人賽冠軍拱手讓出。[22] 在1996年那場,諾曼先以63桿追平了大會首回合的最佳紀錄,並且在最後回合開打時以六桿領先佛度。諾曼無奈地以78桿作收時佛度卻以67桿的佳績倒贏了五桿(為他爭取到第三個名人賽冠軍寶座)。[23] 讓諾曼感受痛苦經驗的局面還有1986年的決賽已經連抓四鳥並列到領先地位,他只消保持平標準桿就能盯緊尼克勞斯繼續打星期一的延長賽,卻在第18洞開球後沒打好他的4號長鐵桿接著又失誤於平標準桿的一推吞了柏忌結束。

1997年,21歲的老虎伍兹贏得名人賽冠軍並以12桿領先的差距刷新了32年來72洞賽程裡的最大勝距紀錄。[2] 到了2001年伍兹再度贏得名人賽冠軍完成了他連續取得四大賽寶座的"猛虎滿貫"偉業。[11] 隔年他又贏了名人賽冠軍,讓他晉身名人賽事史上第三位連續兩年奪冠的紀錄人物,[11] ,直到2005年他在延長賽裡擊敗克里斯·迪馬科則是將近三年來再次掙到了久違的大賽冠軍。[11]

本大會成了女權運動者瑪莎·博克的抗議對象,在2003年名人賽期間她籌備一場迫使俱樂部能夠接受女性申請入會的訴求行動卻沒有成功。當時博克計畫在賽事的第三天圍堵奧古斯塔國家高爾夫俱樂部的大門口,但她的集會遊行申請許可被當局拒絕了。[24] 繼而法院的上訴亦遭到駁回。[25] 到了2004年,博克宣稱她對俱樂部尚無進一步抗爭的打算。[26]

2010年四月反而是奧古斯塔國家高爾夫俱樂部的主席比利·佩恩讓自己上了頭條新聞,他毫不忌諱地作出批判(在年度名人賽前媒體記者發表會中)有關老虎伍兹的私人生活誹聞。"他的個人行為已經超出這個具有歷史傳統賽事的想像與尺度," 佩恩在他的開幕致詞時如此抨擊。"這些事件不但讓大家感到失望也對孩子們及後代造成某些重大影響。"[27][28][29]

2003年的冠軍由麥克·維爾獲勝,使他成為第一個在四大賽得到冠軍的加拿大人,也是第一個名人賽的左撇子贏家。[11] 次年,冒出另一位左撇子,菲爾·米克森,他在最後一洞順利抓鳥以一桿之差勝過厄尼·艾爾斯贏得生涯中第一個大賽冠軍。[11] 米克森繼續在2006年和2010年再贏兩次名人賽冠軍。來自南非的查爾·舒瓦澤贏得2011年的冠軍,他在最後四洞連續抓鳥以兩桿勝距奪標。在2012年,布巴·華生戰至延長賽的第二洞才將冠軍到手。華生的獲勝點出了這10年間名人賽的第五位左撇子贏家。可在2003年之前,從未有過左撇子選手在名人賽獲勝的紀錄。2013年的冠軍由亞當·史考特獲得,也是第一位贏得名人賽冠軍的澳大利亞選手。[30] 布巴·華生以三桿的差距勝過喬丹·史皮斯喬納斯·布列司特的角逐贏得2014年的冠軍。是他在三年內第二度獲得名人賽的寶座。到2015年,史皮斯第二度參加名人賽獲勝也成為賽事史上第二年輕的贏家。[31]

傳統[编辑]

獎勵[编辑]

2014年美國名人賽的總獎金是900萬美元,冠軍獨得162萬美元。[32] 回憶在1934年的首屆賽事,冠軍荷頓·史密斯領到總獎金5000美元裡的1500美元。[33] 尼克勞斯首次在1963年獲勝後,領到2萬美元的獎金,到了1986年拿下最後一次冠軍時獎金已經提升到14萬4千美元。[34][35] 近年來總獎金呈現快速的成長。在2001年到2014年之間,冠軍獨得的獎金增加了61萬2千美元,而總獎金也增長了340萬美元。[32][33][36]

除了現金獎勵之外,名人賽的另一項贈給冠軍的獎勵就是那件獨有的綠色外套,這是從1949年以來在閉幕式中正式頒發的,至於之前的冠軍們則以非公開的形式陸續補發了。這款綠色的運動外套乃是奧古斯塔國家高爾夫俱樂部會員只在俱樂部裡穿著的官方制服;亦即賦予每一屆名人賽冠軍成為該俱樂部的榮譽會員。冠軍得主會在比賽結束後先前往衣帽間試身,接著回到第18洞的果嶺旁在觀眾們的祝賀下穿上那件象徵最高榮耀的綠色外套。只有當屆第一次獲勝的冠軍可以享有穿著該件綠色外套一整年的殊榮,之後就必須歸還俱樂部保管不論他還能再回來贏幾次。這項傳統創始於1949年,當時是山姆·史耐德共贏了三屆名人賽冠軍的首次獲勝。

話說這件綠色外套只允許該屆第一次獲勝的冠軍可以穿到俱樂部以外的場所,其餘的皆須按規定留存在俱樂部裡。但還是有幾個例外發生,包括賈利·普雷爾在1961年贏得首勝之後樂過頭將綠色外套遺忘在南非故鄉(縱使他一直是遵守著規定從未穿著它招搖);[37] 還有塞維·巴列斯特羅,在接受彼得·艾禮士到Pedreña他住的寓所作專訪時,竟然在獎盃室裡大曬他兩屆名人賽冠軍的其中一件綠色外套;另外是亨利·皮卡德,他的綠色外套則是趁著這項保管制度尚未被嚴格規定時取走的,先是存放在他的衣櫥裡數年,目前則是在俄亥俄州,比奇伍德的坎特伯利高爾夫俱樂部裡展示中,那是他擔任職業選手多年的俱樂部。[38][39]

依照傳統,在名人賽的閉幕儀式中上一屆冠軍會將綠色外套為新任冠軍做幫忙穿上的動作。當1966年,傑克·尼克勞斯成為首位連續兩年奪標的冠軍時只好按例為自己穿上綠色外套。[14] 可等到尼克·佛度(1990年)和老虎伍兹(2002年)接踵登上連續兩年奪標的冠軍時,則由奧古斯塔國家高爾夫俱樂部的主席為他們將綠色外套幫忙穿上。

另外有幾款獎勵會贈給比賽期間表現特殊的選手們。當日桿數最低的選手獲贈一座水晶花瓶,打出一桿進洞或是雙鷹的球員會得到一個大型的水晶缽。每個抓老鷹的成績也會為球員增添一個水晶高腳杯做紀念。

除了綠袍加身,冠軍還會獲得一枚金質獎章。1961年起一座塑有會館模型和刻上獲勝者姓名的大型全銀冠軍獎盃留在俱樂部裡作展示;自1993年起獲勝的冠軍則會收到一座纯银的複製獎盃作紀念。1951年起每屆亞軍會獲得一枚銀質獎章。從1978年開始,每屆亞軍會多獲得一個銀質的托盤作紀念。[2]

自1952年開始,名人賽頒發銀杯獎給業餘冠軍獎勵業餘球員能夠打入決賽。 到了1954年,大會也開始頒發銀質獎章給入圍決賽的業餘亞軍。[2]

2017年的一篇報導,有一件於1994年在某舊貨店被挖掘到的绿色外套,竟能在拍賣會中以13萬9千美元高價標售出讓。[40]

短洞赛[编辑]

短洞赛場地的第九洞

1960年開始增添了短洞赛的賽程,當年由史耐德獲勝。從此短洞赛固定在正式比賽前一天的星期三舉辦。 短洞赛球場於1958年建設完成。它包含了九個標準3桿的短洞,合計標準27桿,總長1,060碼(970米)。<[41]

截至2016年為止共有94個一桿進洞的成績紀錄在短洞赛的賽史,其中2016年的9個是最多的一屆。2015年那屆短洞赛卡米洛·維勒加斯 交出了兩個一桿進洞的成績成為這樁賽事的首位紀錄者。從來沒有一位短洞赛的贏家能在同一年獲得名人賽的冠軍。[42][43] 有幾位選手不只一次在短洞赛中獲勝,包括派洛·哈靈頓,山迪·萊爾和山姆·史耐德。前兩位更是連年獲勝。

這種饒富趣味的賽程,球員們也被允許攜家帶眷讓他們的子女擔任桿弟,以營造家庭和樂的氛圍。在2008年那一屆,短洞赛首次被ESPN排入電視實況轉播的節目表中。

在正式比賽開打的前一天,短洞赛的贏家會獲得一個水晶缽作為獎勵。[44]

參賽者的邀請方式[编辑]

比照其他大賽的慣例,身為名人賽的贏家自然會在他往後的職業生涯裡得到更多賽事的優先順位。當獲得名人賽冠軍時就會立即收到其他三大賽未來五屆的邀請(即美國高爾夫公開賽英國高爾夫球公開賽PGA錦標賽,但業餘身分暫不列入,除非他們在未來五年內轉為職業身分),並且獲得名人賽終身受邀的殊榮。他們也將成為PGA巡迴賽往後五個球季的當然會員和受邀參加五屆球員錦標賽的資格。[45]

由於名人賽的創設源自業餘高爾夫冠軍鮑比·瓊斯的理念,這令名人賽一直保有表彰業餘高爾夫的優良傳統。大會持續邀請來自世界各地頂尖的業餘高爾夫冠軍一起來共襄盛舉。因此,在頭兩天的賽程裡總是會看到現任的美國業餘高爾夫冠軍與回來衛冕的上屆名人賽冠軍安排在同組較勁。

受邀的業餘選手在賽事期間會被招待入住奧古斯塔國家高爾夫俱樂部會館樓上名為"鴉巢"的客房區。這個鴉巢面積有1,200平方呎(約110平方米)在比賽期間會騰出五個房間。

開幕開球儀式[编辑]

自1963年起,在正式比賽首發第一洞的榮譽開球已經成為這個賽事歷年來最大的儀式,通常會請一或多位傳奇般的前輩球員來開球。最早的榮譽開球儀式是請喬克·和記生弗雷德·麥克勞德來擔任的;這對搭檔從1963年起領銜演出每一年的賽事直到1973年,和記生的健康狀況已不允許他繼續揮動球桿。麥克勞德則繼續上場直到1976年過逝。拜倫·尼爾森與杰恩·薩拉森從1981年起接棒,山姆·史耐德跟著在1984年一起加入。三巨頭的演出持續到1999年薩拉森率先離世,尼爾森也在2001年叫停。2002那年史耐德則在他撒手人寰的前一個月打出了他的最後一次開球。

在2007年,阿諾·帕瑪接手了榮譽開球的差事。帕瑪持續在2008與2009兩年唱獨腳戲。[46] 到了2010年2011年美國名人賽, 傑克·尼克勞斯加入了帕瑪的賽事榮譽開球的行列。[47] 至2012年,賈利·普雷爾也被推派加入成為新的三巨頭組合。到了2016年的3月帕瑪宣布由於肩膀舊疾復發無法在2016年的開球儀式中揮桿。[48] 當時帕瑪仍參與了所有的典禮儀式。[49]

隨著2016年帕瑪的殞落,大會特別在2017年儀式中表彰對他的尊崇,屬於他的那件綠色外套披掛在一張白色的椅子上,讓每個胸口別著"阿尼的軍隊"徽章的與會人士默哀敬禮。[50][51]

冠軍們的晚宴[编辑]

每一年的冠軍晚宴都是在星期四正式比賽(及星期三短洞賽)開打前的星期二晚間舉行。1952年發起這個晚宴是由當時衛冕冠軍本·侯根的主意,目的在向以往名人賽的前輩冠軍們致敬。[52] 當年名人賽已經舉辦過15屆,參加的前輩冠軍們則有11位。堪稱名符其實的"名人賽俱樂部",晚宴除了包含前輩冠軍們,當然也會邀請奧古斯塔國家高爾夫俱樂部的榮譽會員,通常是由主席代表參加。

作為東道主的衛冕冠軍會負責挑選菜單。經常是由冠軍延聘精通他家鄉料理的主廚來獻藝 。幾個較突出的例子包括1989年的"肉餡羊肚",由蘇格蘭人山迪·萊爾引入[53] 與南非名菜咖哩肉派,由2008年的冠軍崔弗·尹莫曼提供 。其他按理出牌的則包括1986年德國冠軍伯納德·蘭格提供維也納炸肉排,尼克·佛度則是英國的炸魚與薯片,加拿大的麥克·維爾弄來了麋鹿和野豬肉以及維傑·辛的海鮮湯與南洋咖哩雞。1997年那次晚宴,由於1979年的冠軍法濟·鄒樂建議老虎伍兹最好不要點非裔美國人晚餐慣用的甘藍菜與炸雞的失言,引發了一場媒體的爆料爭議。2011年的晚宴菲爾·米克森作東以西班牙主題菜單原本期待塞維·巴列斯特羅來品嚐,無奈他病得太重不克參加且在一周後過逝。[54]

桿弟[编辑]

1983年之前,全部參加名人賽的選手都被要求必須雇用奧古斯塔國家高爾夫俱樂部的桿弟,[55][56][57] 根據俱樂部的傳統他們清一色都是非裔美國人。[20] 確實,身為俱樂部創辦人之一的克利福特·羅伯茲當時曾誇下海口,"只要我還活著的時候,打球的都是白人,扛袋子的桿弟都是黑人"。[58] 從1983年起,選手們可以聘僱自己理想的桿弟來參加比賽。

名人賽嚴格規定所有的桿弟必須穿著白色的連身衣制服,頭戴綠色名人賽帽以及腳穿白色網球鞋。制服的背面必須印有選手的姓氏有時會加上名字。衛冕冠軍的桿弟編號必然是第"1"號:其他選手的桿弟編號則按大會接受登記報到比賽時的順序排列。影響所及,在進入1970年代時其他幾個大賽以及PGA的巡迴賽都沿用了相同的桿弟管理條例;[59][60][61] 美國高爾夫公開賽首次允許選手們可以聘僱自己理想的桿弟來參加比賽則是在1976年[62][63]

其他傳統[编辑]

名人賽閉幕後的第二天,遠在蘇格蘭聖安德魯斯大學一群修讀鮑比·瓊斯的學者們會選個球場舉辦一場四球賽 - 目的是成為最後一批打者好讓球場的場務開始整理及修復球場以達到比賽開賽前的標準狀態。[來源請求]

賽制[编辑]

名人賽是每年第一個登場的四大賽。從1948年起除了幾次例外,最後回合的賽程排定在四月的第二個星期天。有四次的最後回是在四月的第一個星期天(1952年1957年1958年1959年)而1979年1984年這兩屆則是遲至四月15日,當月的第三個星期天才打最後回合。[2] 回溯1934年的第一屆是在三月下旬舉辦的而接下來的十屆都辦在四月的上旬,其中只有1942年那屆的最後回合剛好是落在第二個星期天。

比照其他大賽,名人賽建構在四個18洞的回合比賽,賽程排在星期四至星期天(若沒有任何因素延誤時)。相較其他高爾夫球巡迴賽,角逐名人賽的球員數少了許多,在前兩回合(前36洞)的球員編組也只有寬鬆的三人一組以及組序也不剖開由第1洞和第10洞分別出發,除非遇上會影響打球的壞天氣必須縮短時間。在四大賽中名人賽獨特之處是唯一由私人高爾夫俱樂部主辦的賽事而非由國家級的協會組織舉辦類似PGA的巡迴賽。[4]

比完36洞時,會用計分淘汰制來減少周末後兩回合的球員數。要達到"入圍"標準,選手成績必須是在前50名(包含並列),或是與領先者的差距在10桿以內。 這個新制度在2013年開始實施。[64] 舊制從1957年至1960年間,前40名(包含並列)以及與領先者的差距在10桿以內者入圍。從1961年至2012年間,則是前44名(包含並列)以及與領先者的差距在10桿以內者入圍。[64]1957年之前,沒有36洞計分淘汰制,所有受邀參賽者都可以如願地打完四回合。[65]

隨著淘汰確定後,入圍的選手們將展開後兩天決賽的36洞競爭。如果加總四回合的成績仍舊無法比出高下,所有並列領先的選手必須進入驟死延長賽再戰。先從第18洞開球接著從相鄰的第10洞打回來,如此重複進行,直到最後生存的贏家勝出為止。這個驟死延長賽的模式是在1976年開始採用的,原本規劃要從第1洞開打,[66] 但是前三年並未派上用場。倒是在1979年改變為從回九的第10洞開打,以方便電視轉播的拍攝作業。[67] 就在這一年採用了新的模式,名人賽的第一個驟死延長賽結束在第11洞的果嶺。在2004年修訂為目前從第18洞開打的安排,並在次年被用上。截至2017年,共發生了11次的驟死延長賽但是都沒有超過兩個洞就解決了。早年的延長賽是要在第二天打18個洞,除了在1935年第一次打延長賽,是比了36個洞;1970年則是最後一次比18個洞的延長賽,也從沒有加洞的狀況發生在打整回合延長賽的年代。

球場[编辑]

球場的前身是一座苗圃,每個洞自然地以相關聯的樹或灌木來命名。  以下是自2014年以來的規劃:

名稱 長度(碼) 標準桿 名稱 長度(碼) 標準桿
1 桂花 445 4 10 茶花 495 4
2 佛羅里達山茱萸 575 5 11 阿爾巴山茱萸 505 4
3 桃花樹 350 4 12 連翹花 155 3
4 蘋果花樹 240 3 13 映山紅 510 5
5 玉蘭 455 4 14 杉木 440 4
6 檜柏 180 3 15 火棘樹 530 5
7 蒲葦 450 4 16 紫荊 170 3
8 黃茉莉 570 5 17 南天竹 440 4
9 卡羅來納櫻 460 4 18 冬青 465 4
Out 3,725 36 In 3,710 36
Source:[1][68] Total 7,435 72

在每一個年代的開始,名人賽場地的長度有著不同的變動:

球場的長度延伸到7,445碼(6,808米)於2006年。第1洞縮了10碼 (9 m)於2009年,達成目前的總長度為7,445碼(6,808米)。

球場的修改[编辑]

與其他許多球場有著相同的處境,奧古斯塔國家高爾夫俱樂部身為冠軍球場近年來持續在增加長度。在2001年,球場還是6,925碼 (6,332 m)的測距卻在2002年延伸到7,270碼 (6,648 m),接著又在2006年加到7,445碼(6,808米);比起2001年足足增加了520碼(475米)。[69][70] 這些改變引發了眾多批評,包括名人賽史上幾位最出色的選手,傑克·尼克勞斯,阿諾·帕瑪,賈利·普雷爾和老虎伍兹。伍兹放話說,"打不夠遠的球員要開始吃苦頭了。" 奧古斯塔國家高爾夫俱樂部的主席虎提·詹森卻輕描淡寫地回應"我們對高爾夫球場所做的各種努力無非是使它打起來更舒適。" 經過一回合的試打之後,賈利·普雷試著為球場的改變作緩頰,他如是說,"確實充滿著許多批判,但我認為未必全然地客觀,我剛試了它一回合....基本上傑克·尼克勞斯只需一桿就能達到的地方我卻和其他傢伙一樣得要打第二桿才行"。[71]

早年,果嶺是採用寬葉的百慕達草。果嶺的速度變得很慢,尤其是在1970年代的末期,等到引進一種較強韌的窄葉百慕達草,能生長得較茂密與厚實。 到了1978年,三桿短洞的果嶺重新種植剪穎草,一種可以剪切得更短,除去顆粒的窄葉品種。[72] 經過測試,所有主場的果嶺都更換成剪穎草並且趕上1981年名人賽的使用。這種剪穎草成功地改善了果嶺表面的速度,也完全符合減少在果嶺上來回推桿所造成時間浪費的要求。[72]

趕在1975年名人賽前,沙坑裡的普通黃沙被新潮流的細白長石所取代。它是石英的系列在開採長石礦藏的衍生物也是從北卡羅萊納州運送過來的。[73]

球員數[编辑]

美國名人賽的球員數一向是四大錦標賽裡人數最少的,大約在90到100名球員上下。 與其他大賽不同,名人賽不設額外的晉級賽或是資格賽。這純粹是一場邀請賽事,受邀者是根據選手們符合那幾個被公認的標準大項時就會自動列入邀請對象。男子高爾夫世界排名的前50名都會接到邀請。[74]

歷年名人賽的冠軍們都是邀請的對象,然而自2002年起奧古斯塔國家高爾夫俱樂部變得不再鼓勵他們來參加比賽尤其是年事已高的前輩們。幾位傳奇等級的球員們則會被奉為榮譽開球的上賓。[75]

邀请類别
見註腳。[76]
註:類別7至類別11必須在開賽的第一天仍舊保持業餘的身分才能參加比賽。
  1. 美國名人賽的冠軍們(终身)
  2. 美國高爾夫公開賽的冠軍們(五年內)
  3. 英國高爾夫公開賽的冠軍們(五年內)
  4. 美國PGA錦標賽的冠軍們(五年內)
  5. 球員錦標賽的冠軍們(三年內)
  6. 現任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男子高爾夫比賽冠軍(一年)
  7. 現任美國業餘高爾夫錦標賽冠、亞軍
  8. 現任英國業餘高爾夫錦標賽冠軍
  9. 現任亞太業餘錦標賽冠軍
  10. 現任美國社會人士業餘高爾夫錦標賽冠軍
  11. 現任拉丁美洲業餘錦標賽冠軍
  12. 上屆美國名人賽進入大會名次前12位(含亞軍)
  13. 上屆美國高爾夫公開賽進入大會名次前4位(含亞軍)
  14. 上屆英國高爾夫公開賽進入大會名次前4位(含亞軍)
  15. 上屆美國PGA錦標賽進入大會名次前4位(含亞軍)
  16. 曾在PGA巡迴賽的正規賽事和季後賽事中奪得聯邦快遞盃滿點分配的冠軍們,以上屆美國名人賽結束後一周的傳承盃高球賽起計算至本屆美國名人賽開賽前一周完成的殼牌休斯敦公開賽止。
  17. 符合去年度參加巡迴錦標賽資格的球員們(即獲得去年度聯邦快遞盃滿點分配的前30名)
  18. 獲得去年度男子高爾夫世界排名前50名的球員們
  19. 在本屆美國名人賽開賽一周前擠入男子高爾夫世界排名前50名的球員們

大多數排名在前段的頂尖好手都會符合數項以上受邀的標準。美國名人賽委會基於慎重考量,可直接邀請任何不被歸納在上述審核類別的球員,這些名額被保留在國際選手邀請的特殊類別中。[77]

2014年以來的類別修正

2014年美國名人賽邀請類別的修正包括邀請對象涵蓋了PGA巡迴賽的秋季優勝成績,將之綁入審核資格(美國名人賽的前12名加上並列者,美國高爾夫公開賽,英國高爾夫公開賽,和美國PGA錦標賽的前4名),有別於以往參考年度獎金排行的做法,將計算方式提早在美國PGA錦標賽開打前即引用PGA巡迴賽的季末盤點取前30名列入邀請名單。[64] 2015年美國名人賽更增列了剛成立的拉丁美洲業餘錦標賽,成功地取代了在2014年美國名人賽後被取消的美國業餘高爾夫公共球場錦標賽的豁免資格。(最後一任受邀參賽的美國業餘高爾夫公共球場錦標冠軍是在2015年美國名人賽。)[78]

歷屆冠軍[编辑]

第一屆美國名人賽在1934年舉辦由荷頓·史密斯獲得冠軍,於1936年再度獲勝。登上寶座次數最多的選手是傑克·尼克勞斯,他在1963念到1986年之間共贏了六次。阿諾·帕瑪老虎伍兹各贏了四次,吉米·狄馬瑞賈利·普雷爾山姆·史耐德尼克·佛度菲爾·米克森各有三次贏得冠軍頭銜。普雷爾則是第一位在1961年美國名人賽獲勝的外國選手。得過兩次冠軍的球員包括拜倫·尼爾森本·侯根湯姆·華生塞維·巴列斯特羅伯納德·蘭格本·克倫肖何塞·馬力·奧拉查寶布巴·華生[79]

年份 冠軍 國籍 距標準桿
勝距 亞軍(s) 冠軍獎金 ($)
2018 1,980,000
2017 塞吉奧·賈西亞  西班牙 −9 延長賽 英格兰 賈斯汀·羅斯 1,980,000
2016 丹尼·威利特  英格兰 −5 3 桿 美国 喬丹·史皮斯
英格兰 李·衛斯伍德
1,800,000
2015 喬丹·史皮斯  美国 –18 4 桿 美国 菲爾·米克森
英格兰 賈斯汀·羅斯
1,800,000
2014 布巴·華生(2)  美国 −8 3 桿 瑞典 喬納斯·布列司特
美国 喬丹·史皮斯
1,620,000
2013 亞當·史考特  澳大利亞 −9 延長賽 阿根廷 安赫·卡布雷拉 1,440,000
2012 布巴·華生  美国 −10 延長賽 南非 路易·烏斯達仁 1,440,000
2011 查爾·舒瓦澤  南非 −14 2 桿 澳大利亚 傑生·得依
澳大利亚 亞當·史考特
1,440,000
2010 菲爾·米克森(3)  美国 −16 3 桿 英格兰 李·衛斯伍德 1,350,000
2009 安赫·卡布雷拉  阿根廷 −12 延長賽 美国 肯尼·佩里
美国 查德·坎貝爾
1,350,000
2008 崔弗·伊梅曼  南非 −8 3 桿 美国 老虎伍兹 1,350,000
2007 扎克·詹森  美国 +1 2 桿 南非 雷蒂夫·古森
南非 羅里·薩巴蒂尼
美国 老虎伍兹
1,305,000
2006 菲爾·米克森(2)  美国 −7 2 桿 南非 提姆·克拉克 1,260,000
2005 老虎伍兹(4)  美国 −12 延長賽 美国 克里斯·迪馬科 1,260,000
2004 菲爾·米克森  美国 −9 1 桿 南非 厄尼·艾爾斯 1,117,000
2003 麥克·維爾  加拿大 −7 延長賽 美国 萊恩·瑪蒂亞奇 1,080,000
2002 老虎伍兹(3)  美国 −12 3 桿 南非 雷蒂夫·古森 1,008,000
2001 老虎伍兹(2)  美国 −16 2 桿 美国 大衛·杜瓦 1,008,000
2000 維傑·辛  斐济 −10 3 桿 南非 厄尼·艾爾斯 828,000
1999 何塞·馬力·奧拉查寶(2)  西班牙 −8 2 桿 美国 戴維斯·樂芙三世 720,000
1998 馬克·歐米拉  美国 −9 1 桿 美国 弗雷德·卡波司
美国 大衛·杜瓦
576,000
1997 老虎伍兹  美国 −18 12 桿 美国 湯姆·凱 486,000
1996 尼克·佛度(3)  英格兰 −12 5 桿 澳大利亚 格雷·諾曼 450,000
1995 本·克倫肖(2)  美国 −14 1 桿 美国 戴維斯·樂芙三世 396,000
1994 何塞·馬力·奧拉查寶  西班牙 −9 2 桿 美国 湯姆·雷曼 360,000
1993 伯納德·蘭格(2)  德国 −11 4 桿 美国 奇·貝克 306,000
1992 弗雷德·卡波司  美国 −13 2 桿 美国 雷蒙·弗洛依德 270,000
1991 伊恩·伍斯南  威尔士 −11 1 桿 西班牙 何塞·馬力·奧拉查寶 243,000
1990 尼克·佛度(2)  英格兰 −10 延長賽 美国 雷蒙·弗洛依德 225,000
1989 尼克·佛度  英格兰 −5 延長賽 美国 史考特·霍克 200,000
1988 山迪·萊爾  苏格兰 −7 1 桿 美国 馬克·卡卡維查 183,800
1987 萊禮·邁茲  美国 −3 延長賽 西班牙 塞維·巴列斯特羅
澳大利亚 格雷·諾曼
162,000
1986 傑克·尼克勞斯(6)  美国 −9 1 桿 美国 湯姆·凱
澳大利亚 格雷·諾曼
144,000
1985 伯納德·蘭格  德国 −6 2 桿 西班牙 塞維·巴列斯特羅
美国 雷蒙·弗洛依德
美国 寇蒂斯·司全吉
126,000
1984 本·克倫肖  美国 −11 2 桿 美国 湯姆·華生 108,000
1983 塞維·巴列斯特羅(2)  西班牙 −8 4 桿 美国 本·克倫肖
美国 湯姆·凱
90,000
1982 克雷格·施泰德  美国 −4 延長賽 美国 丹·波爾 64,000
1981 湯姆·華生(2)  美国 −8 2 桿 美国 強尼·米勒
美国 傑克·尼克勞斯
60,000
1980 塞維·巴列斯特羅  西班牙 −13 4 桿 美国 吉比·吉爾伯特
澳大利亚 傑克·紐頓
55,000
1979 法濟·鄒樂  美国 −8 延長賽 美国 艾德·斯尼德
美国 湯姆·華生
50,000
1978 賈利·普雷爾(3)  南非 −11 1 桿 美国 洛·方賽斯
美国 修伯特·格林
美国 湯姆·華生
45,000
1977 湯姆·華生  美国 −12 2 桿 美国 傑克·尼克勞斯 40,000
1976 雷蒙·弗洛依德  美国 −17 8 桿 美国 本·克倫肖 40,000
1975 傑克·尼克勞斯(5)  美国 −12 1 桿 美国 強尼·米勒
美国 湯姆·懷思科
40,000
1974 賈利·普雷爾(2)  南非 −10 2 桿 美国 戴夫·史托頓
美国 湯姆·懷思科
35,000
1973 湯米·亞倫  美国 −5 1 桿 美国 傑西·史耐德 30,000
1972 傑克·尼克勞斯(4)  美国 −2 3 桿 澳大利亚 布魯斯·克蘭普頓
美国 鮑比·米契爾
美国 湯姆·懷思科
25,000
1971 查爾斯·庫迪  美国 −9 2 桿 美国 強尼·米勒
美国 傑克·尼克勞斯
25,000
1970 比利·卡斯柏  美国 −9 延長賽 美国 基恩·利特勒 25,000
1969 喬治·雅徹  美国 −7 1 桿 美国 比利·卡斯柏
加拿大 喬治·努森
美国 湯姆·懷思科
20,000
1968 鮑伯·戈比  美国 −11 1 桿 阿根廷 羅伯托·狄文生卓 20,000
1967 蓋·布魯爾  美国 −8 1 桿 美国 鮑比·尼可斯 20,000
1966 傑克·尼克勞斯(3)  美国 E 延長賽 美国 湯米·杰卡布斯(2nd)
美国 蓋·布魯爾(3rd)
20,000
1965 傑克·尼克勞斯(2)  美国 −17 9 桿 美国 阿諾·帕瑪
南非 賈利·普雷爾
20,000
1964 阿諾·帕瑪(4)  美国 −12 6 桿 美国 戴夫·馬爾
美国 傑克·尼克勞斯
20,000
1963 傑克·尼克勞斯  美国 −2 1 桿 美国 東尼·勒馬 20,000
1962 阿諾·帕瑪(3)  美国 −8 延長賽 南非 賈利·普雷爾(2nd)
美国 道·芬斯特沃 (3rd)
20,000
1961 賈利·普雷爾  南非 −8 1 桿 美国 Charles Coe (a)
美国 阿諾·帕瑪
20,000
1960 阿諾·帕瑪(2)  美国 −6 1 桿 美国 肯·范丘里 17,500
1959 小雅特·華爾  美国 −4 1 桿 美国 卡萊·密都科夫 15,000
1958 阿諾·帕瑪  美国 −4 1 桿 美国 道格·福特
美国 弗雷德·霍金斯
11,250
1957 道格·福特  美国 −5 3 桿 美国 山姆·史耐德 8,750
1956 小傑克·柏克  美国 +1 1 桿 美国 肯·范丘里(a) 6,000
1955 卡萊·密都科夫  美国 −9 7 桿 美国 本·侯根 5,000
1954 山姆·史耐德(3)  美国 +1 延長賽 美国 本·侯根 5,000
1953 本·侯根(2)  美国 −14 5 桿 美国 艾德·奧利佛 4,000
1952 山姆·史耐德(2)  美国 −2 4 桿 美国 小傑克·柏克 4,000
1951 本·侯根  美国 −8 2 桿 美国 史基·里格爾 3,000
1950 吉米·狄馬瑞(3)  美国 −5 2 桿 澳大利亚 吉姆·費里爾 2,400
1949 山姆·史耐德  美国 −6 3 桿 美国 強尼·布拉
美国 洛伊德·曼格龍
2,750
1948 克勞德·哈蒙  美国 −9 5 桿 美国 卡萊·密都科夫 2,500
1947 吉米·狄馬瑞(2)  美国 −7 2 桿 美国 拜倫·尼爾森
美国 法蘭克·史權納漢(a)
2,500
1946 赫曼·凱瑟爾  美国 −6 1 桿 美国 本·侯根 2,500
1943–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取消比賽
1942 拜倫·尼爾森(2)  美国 −8 延長賽 美国 本·侯根 1,500
1941 克雷格·伍德  美国 −8 3 桿 美国 拜倫·尼爾森 1,500
1940 吉米·狄馬瑞  美国 −8 4 桿 美国 洛伊德·曼格龍 1,500
1939 勞夫·高朵  美国 −9 1 桿 美国 山姆·史耐德 1,500
1938 亨利·皮卡德  美国 −3 2 桿 英格兰美国 哈利·庫柏
美国 勞夫·高朵
1,500
1937 拜倫·尼爾森  美国 −5 2 桿 美国 勞夫·高朵 1,500
1936 荷頓·史密斯(2)  美国 −3 1 桿 英格兰美国 哈利·庫柏 1,500
1935 杰恩·薩拉森  美国 −6 延長賽 美国 克雷格·伍德 1,500
1934 荷頓·史密斯  美国 −4 2 桿 美国 克雷格·伍德 1,500
  • 在"亞軍"欄位裡,依照當屆選手名單依字母排列,第(1)項根據當屆角逐亞軍的國籍名或第(2)項根據當屆多位角逐亞軍首先進入領先群者。
  • 驟死延長賽的模式訂立在1976年,首次派上用場在1979年,接著修正流程在2004年[80]
    • 總計11次驟死延長賽都沒有超過第二個洞;其中四次在第一個洞就見分曉,另外七次則是打到第二個洞得出高下。
  • 在1976年以前的延長賽都是要打滿18個洞,除了1935年那次延長賽,足足打完了36個洞。 

業餘冠軍[编辑]

自1952年起,名人賽也針對入圍決賽成績最佳的業餘選手頒發銀杯獎。自1954年起,對入圍決賽成績次佳的業餘選手頒發銀質獎章。總計有六位業餘冠軍們在往後的職業生涯裡獲得名人賽冠軍。這些著名的球員們有卡萊·密都科夫傑克·尼克勞斯本·克倫肖菲爾·米克森老虎伍兹塞吉奧·賈西亞

年份 冠軍 國 籍 距標準桿 大會名次
1934 查理·葉慈 +9 21
1935 勞森·力透 E 6
1936 強尼·道森 +6 9
1937 查理·葉慈 (2) +13 27
1938 湯米·泰勒
+10 19
1939 切克·哈伯特

查理·葉慈 (3)


+8 18
1940 查理·葉慈 (4) +5 17
1941 迪克·查普曼 +9 19
1942 查理·葉慈 (5) +16 28
1943–45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取消比賽
1946 卡萊·密都科夫 +5 12
1947 法蘭克·史權納漢 −5 2
1948 史基·里戈 +5 13
1949 查爾斯·科

強尼·道森 (2)


+7 16
1950 法蘭克·史權納漢 (2) +9 14
1951 查爾斯·科 (2) +5 12
1952 查克·科奇什 +9 14
1953 法蘭克·史權納漢 (3)

哈維·渥


+3 14
1954 比利·喬·巴頓 +2 3
1955 哈維·渥 (2) +2 7
1956 肯·范丘里 +2 2
1957 哈維·渥 (3) E 4
1958 比利·喬·巴頓 (2) E 8
1959 查爾斯·科 (3) E 6
1960 傑克·尼克勞斯

比利·喬·巴頓 (3)


+5 13
1961 查爾斯·科 (4) −7 2
1962 查爾斯·科 (5) E 9
1963 小賴布隆·哈里斯 +10 32
1964 迪恩·畢曼 E 13
1965 唐寧·葛雷 +6 31
1966 吉米·格蘭特 +11 28
1967 唐寧·葛雷 (2) +9 36
1968 溫尼·賈爾斯 E 22
1969 布魯斯·佛萊雪 +12 44
1970 查爾斯·科6) +4 23
1971 史提夫·梅爾涅克 +4 24
1972 本·克倫肖 +7 19
1973 本·克倫肖 (2) +7 24
1974 二回合淘汰無人入圍
1975 喬治·伯恩斯 +4 30
1976 柯蒂斯·史權吉 +3 15
1977 比爾·山德 +11 49
1978 林迪·米勒 −2 16
1979 鮑比·克蘭沛 +2 23
1980 杰·西格爾 +1 26
1981 杰·西格爾 (2) +6 35
1982 朱迪·穆德 +6 20
1983 吉姆·哈雷特 +9 40
1984 里克·費爾 E 25
1985 山姆·蘭道夫 +2 18
1986 山姆·蘭道夫 (2) +5 36
1987 鮑伯·路易斯 +21 54
1988 杰·西格爾 (3) +12 39
1989 二回合淘汰無人入圍
1990 克里斯·巴頓 +9 39
1991 菲爾·米克森 +2 46
1992 曼尼·澤曼 +6 59
1993 二回合淘汰無人入圍
1994 約翰·哈里斯 +17 50
1995 老虎伍茲 +5 41
1996 二回合淘汰無人入圍
1997 二回合淘汰無人入圍
1998 麥特·庫查 E 21
1999 塞吉奧·賈西亞 +7 38
2000 大衛·高賽特 +15 54
2001 二回合淘汰無人入圍
2002 二回合淘汰無人入圍
2003 里奇·巴恩斯 +3 21
2004 凱西·威騰伯格 E 13
2005 萊恩·摩爾 −1 15
2006 二回合淘汰無人入圍
2007 二回合淘汰無人入圍
2008 二回合淘汰無人入圍
2009 二回合淘汰無人入圍
2010 馬特奧·曼納塞羅 +4 36
2011 松山 英樹 −1 27
2012 派屈克·坎特利 +7 47
2013 關天朗 +12 58
2014 奧利弗·戈斯 +10 49
2015 二回合淘汰無人入圍
2016 布萊森·德尚布 +5 21
2017  史都華·哈格斯泰 +6 36

各項紀錄[编辑]

傑克·尼克勞斯同時是獲得美國名人賽冠軍最多(六)次與年紀最長的贏家,當他在1986年美國名人賽獲勝時已高齡46歲又82天。 尼克勞斯也同時擁有闖進美國名人賽前10名達22次以及入圍決賽達37次的記錄保持人。[81] 年紀最輕的贏家是老虎伍茲,1997年登上冠軍寶座時才21歲又104天。在那一屆伍茲同時打破了最大勝距(贏12桿),以及最低總桿數270(低於標準18桿)的兩項紀錄。喬丹·史皮斯則在2015年追平這項最低總桿數的紀錄。[82]

在2013年,關天朗成為美國名人賽史上打完四回合比賽年紀最輕的選手,當比賽開打時他只有14歲又168天;[83] 幾天後,他又成為美國名人賽以及其他男子高爾夫大賽中能夠入圍決賽最年輕的選手。[84]

賈利·普雷爾擁有52次最多參賽的紀錄。普雷爾也保持從1959年至1982年連續入圍決賽達23次的紀錄(1973年普雷爾因為剛動完外科手術而未參加比賽)。他與弗雷德·卡波司共同保有這項紀錄,卡波司除了1987年與1994年兩屆未參加比賽以外,紀錄則是從1983年至2007年計算連續入圍決賽達23次。[65]

尼克·普萊斯格雷·諾曼都擁有最低63桿成績的紀錄,分別是在1986年和1996年創造出來的 。

總桿數最高289(超過標準1桿)的獲勝紀錄有三次:1954年冠軍山姆·史耐德, 1956年冠軍小傑克·柏克,與2 007年冠軍 扎克·詹森。單回合的最多抓鳥紀錄為11個,是安東尼·金在2009年第二回打出的驚人表現。[82]

美國名人賽從頭至尾只出現四次雙鷹;最近的一次是發生在2012年最後回合的激烈競爭中。與後來獲得冠軍布巴·華生一起配對在倒數第二組的路易·烏斯達仁,在標準5桿名為佛羅里達山茱萸的第2洞從球道上以一記下坡距離260碼(238米)的4號長鐵桿飛落果嶺的左側,繼續向下坡滾進洞。[85] 另外兩個繼薩拉森於1935年在火棘樹 (第15洞)開創雙鷹紀錄之後罕見的壯舉分別發生於: 1967年的第一回合在第8洞(黃茉莉)布魯斯·德夫林距離248碼(227米)以4號木桿打向的果嶺達成雙鷹,1994年最後回合在第13洞(映山紅)傑夫·馬格特距離果嶺222碼(203米)的球道上取3號鐵桿一擊入洞。[86]

有三位球員都曾有高達四次爭冠只得亞軍的紀錄:本·侯根 (1942, 1946, 1954, 1955), 湯姆·懷思科 (1969, 1972, 1974, 1975), 傑克·尼克勞斯 (1964, 1971, 1977, 1981)

媒體轉播[编辑]

美國電視網轉播[编辑]

CBS體育台自1956年起每年都為美國名人賽做全國性的實況轉播,[87] 當初是使用六具攝影機只能為最後四個洞的戰況呈現畫面。在1993年之前觀眾都無法見到前八個洞的過程肇因於主辦單位要求的門檻過高,但是到了2006年,有超過50部攝影機在現場穿梭為大家捕捉精彩鏡頭。主席傑克·史蒂芬察覺後九洞的戰況總是較"引人注目",增加這區塊的播報就是提升廣告贊助的鐵票,而前九洞的實況反會位賽事減少現場觀眾與降低收視率。[87][88][89] 美國有線電視網在1982年起增加了第一回合與第二回合的實況轉播。[90] 從2000年起美國名人賽都是以高畫質電視做實況轉播,也是第一個採用這種新規格的高爾夫賽事。[來源請求] 在2008年,ESPN取代美國有線電視網擔任前兩回合的轉播。這可是從CBS體育台挖了幾位體育賽事製作人與評論家,可是後來能在ESPN大紅的史考特·范佩爾 成了當家主播(繼麥克·提律哥之後取代比爾·邁各迪當時在美國有線電視網的角色)。[91][90][92]

在2005年,CBS採用高畫質有線手提攝影機轉播賽事,同時配合標準畫質無線手提攝影機的機動取景。在2006年,一串被稱為"阿門角即時看"的場景交錯畫面同時播放著從第11洞,第12洞和第13洞所有選手擊球的關鍵鏡頭在四個回合裡完全不漏。[93] 這可是在四大賽中首次完整出現同時多洞場景交錯畫面轉播的賽事。在2007年,CBS又增添了"名人賽提前看",一種趕在電視實況轉播開播前一小時就在網路上預先播報各種有關賽事爆料的新鮮事,每天在網路上不停地被點閱著。在2007年,CBS更增加了第15洞與第16洞現場全程實況的網路播放。在2011年,"名人賽提前看"因為ESPN獲得主辦單位授權在星期四與星期五每天提早開播各一小時的轉變下被迫放棄了。在2011年,阿門角被DirecTV數位衛星直播採用4K解析度超高畫質電視播出—也是首次在全美運動賽事出現的轉播規格。[94][95] 第二個提供4K轉播包含第15洞和第16洞實況的頻道也在2017年加入了,[96] 2018年將會出現畫質更佳的高動態視頻[97]

儘管奧古斯塔國家高爾夫俱樂部始終都是指定CBS擔任其全美實況轉播的媒體,但一直都是以每年簽約的方式進行著。前CBS體育台總裁尼爾·皮爾森聲稱兩者的關係好到不行"三兩下就能定案"。[87] 這種缺乏長期合約保障的情況,在於俱樂部對轉播權利金的依賴並不高(歸因於他們的會籍資產太富裕了),這使得CBS在各方面都得容忍奧古斯塔國家對轉播內容擁有更高的掌控權,或者至少會行使一些號稱為自我審查的意見,以保持往後繼續掌控的權利。可是俱樂部方面卻是堅稱對轉播內容一向尊重從未曾要求過甚麼。[98][99] 儘管如此,幾個主持人的表現似乎不符合俱樂部所期待端莊的要求而被更換,著名的有傑克·惠特克賈利·麥考德[98] 更別提有些涉及到奧古斯塔國家爭議議題的部分是完全沒得商量的,例如2003年瑪莎·博克的抗爭事件。[99]

實況報導中提到賽事的歷史典故已成為固定橋段且高於其他高爾夫的轉播;主持人要像老主顧似地將陳年往事如數家珍而不是像一般觀眾或球迷對過去一知半解。而這些陳年往事也是年復一年被捧著。[100] 俱樂部也不允許宣傳任何其他的節目,或是任何贊助商的服務項目。[100] 比起其他大賽實況轉播時段的各種限制條例名人賽顯得更加慎重。直到21世紀大會才允許CBS對打完18洞後的領先者做專訪,這已經是其他三個大賽的標準作業。[98] 自1982年起,CBS一直以戴夫·洛金斯作曲的"奧古斯塔"做為賽事轉播時唯一的主題音樂。那是洛金斯在1981年首次造訪奧古斯塔球場期間創作的歌曲。[101]

俱樂部要求廣告插播必須最少量,目前限制在每小時只給四分鐘(當被要求12分鐘或更多);這龐大的開銷只能靠招募三家財力雄厚的公司給予獨家贊助的配套來補貼—在2013年,這三大"全球贊助商"為IBM埃克森美孚石油美國電話電報公司[100] 在2014年,梅賽德斯-賓士取代埃克森美孚石油接手全球贊助商。[102] 俱樂部也招募分級的贊助配套,不提供美國電實況轉播時的插播,給予兩個"國際夥伴"的名額;在2014年,這兩家公司分別是勞力士優比速(不久即升等為"全球贊助商"取代了梅賽德斯-賓士)。[102] 在瑪莎·博克爭議事件後的立即效應,就是在2003年與2004年的美國電視實況轉播沒有任何廣告插播。[98]

收音機轉播[编辑]

從1956年起魏斯伍德第一網(WestwoodOne由前身全球撥接Dial Global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 Radio合組而成)就開始以現場逐洞向全美國做無線電實況播報。也同時在美國名人賽的官方電台做聯播。這個聯播會穿插以兩至三分鐘的狀況更新後重作發聲的方式貫穿整個賽事,直到當天賽事結束的播報片段約長達三至四小時之間。[103]

全球電視實況轉播[编辑]

從1986年起英國廣播公司體育台在英國轉播美國名人賽實況,也同時在子台英國第五實況廣播以評論方式作收音機播報。隨著英國廣播公司高畫質台在2007年開播,英國的觀眾們也能以高畫質欣賞大賽 。BBC體育台掌握了電視及收音機轉播授權直到2010年。[104] BBC體育台的轉播乃是不准插播商業廣告的因為它是靠其他電視授權來資助。自2011年的美國名人賽,是由天空體育台開始擔任賽程及前一天的短洞賽的實況轉播,不但是高畫質,更是轉播比賽以來首次引進3D立體視頻。BBC體育台只剩下前兩回合的摘要直播授權至於後兩回合的轉播,就只得向天空體育台接洽授權了。[105] 在愛爾蘭,愛爾蘭塞坦塔體育台先得到四天賽程的播放,自2017年起由愛爾康體育台接手四天賽程的實況轉播,在前兩回合是獨家播放,但是到了週末就得和愛爾蘭廣播電視網一起作後兩回合的聯播。[106]

加拿大,美國名人賽的實況轉播權是由貝爾傳媒掌控的,並劃分給兩種頻道一是TSN有線體育網(有線電視頻道),與CBS和ESPN同步作黃金時段的現場直播,另一是加拿大電視網(無線電視頻道),則是與CBS同步作週末時段的現場直播,另外有體育網(加拿大),是以法語播出。2013年以前,在加拿大是由一家叫做葛拉翰·桑伯恩傳媒的市場行銷公司先得到美國名人賽實況轉播授權,[107] 他們是先向環球電視(加拿大),TSN有線體育網及體育網(加拿大)等電台購買時段入手(除了2012年的法語實況轉播權是落在電視協會(加拿大)電視協會體育台(加拿大)之外)取得轉播授權的,同時也靠這個授權在加拿大賺飽了電視廣告託播。這在加拿大體育節目的電視轉播界裡是少有的特例, 通常都是電視台直接向賽事委員會或國際合作權利人接洽轉播事宜,例如ESPN國際聯播網 (ESPN也同時擁有TSN有線體育網的少部份股權)。在2013年,環球電視(加拿大)和TSN有線體育網開始直接招攬美國名人賽轉播時的電視廣告託播,同時合作為加拿大觀眾製播預告分析及精彩摘要評論的專屬節目(當時還是由ESPN/CBS全權掌控賽事轉播與報導的階段)。[108][109]

2015年12月15日,TSN有線體育網的母公司貝爾傳媒宣布擁有從2016年起美國名人賽在加拿大獨家實況轉播的長期呵約。電視轉播的部分會分配給旗下的加拿大電視網,TSN有線體育網則利用它延伸的五個服務頻道提供額外的節目片段(包括阿門角即時看以及每回合開打前的暖場時段)這也是之前被獨家壟斷的數位平台。[110][111]

在其他53個國家,其中包含拉丁美洲的大部份國家,整個賽事的海外實況轉播的授權都是掌握在ESPN國際聯播網的手中。[112]

觀賽門票[编辑]

雖然美國名人賽的入場券不是最昂貴,卻是最難搞到的門票。甚至連練習賽都一票難求。申請參觀練習賽的門票早在一年前就已超額登記,能成功被選上的申請者還得靠隨機抽籤時的好運氣。正式比賽的門票只針對老主顧名單販售,這等同於封閉性的包票。這份冗長等待候補的老主顧名單是在1972年時開放登記,不久即在1978年關閉。曾經在2000年重新開放一次但隨即關閉。從2008年起,美國名人賽開始允許比賽日讓兒童在家長親自持有本人觀賽證的陪同下免費入場(年齡限制8歲至16歲之間)。[113]

取得美國名人賽觀賽證的高難度造就了所有賽事中最大的黃牛票市場。[114] 每年絕大多數的觀賽證只分送到老主顧、死忠球迷和會員的手中,這些長期擁有觀賽證的老觀眾們偶而也會決定將手中的門票透過龐大的入場券交易市場諸如:StubHub,TicketCity,和VividSeats出售。能夠在這些交易市場上搶到的門票也大都只有單日使用的觀賽證,而非眾人引領以盼的4天全程觀賽證。[115]

附加閱讀[编辑]

參考來源[编辑]

  1. ^ 1.0 1.1 1.2 2014 Masters Preview. Sports Network. April 9, 2014 [April 14,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April 15, 2014).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Masters Milestones. www.masters.org. [February 9, 2016]. 
  3. ^ Kelley, Brent. Do Masters Champions Get to Keep the Green Jacket?. About.com. 
  4. ^ 4.0 4.1 Owen, David. The Making of the Masters: Clifford Roberts, Augusta National, and Golf's Most Prestigious Tournament. Simon & Schuster. 1999. ISBN 978-0-684-85729-9. 
  5. ^ Sampson, Curt. The Masters: Golf, Money, and Power in Augusta, Georgia. New York City: Villard Books. 1999: 22. ISBN 0375753370. 
  6. ^ Boyette, John. Augusta National's natural beauty was born in nursery. Augusta Chronicle. April 3, 2006 [August 27, 2012]. 
  7. ^ History of the Club. www.masters.org. [January 22,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January 19, 2008). 
  8. ^ Although front and back are the terms more commonly used, for the Masters they are called the "first" and "second" nines
  9. ^ The Augusta National Golf Club. February 8, 2012 [April 8, 2012]. 
  10. ^ Boyette, John. With 1 shot, Sarazen gave Masters fame. The Augusta Chronicle. April 10, 2002 [April 13,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April 7, 2008).  参数|newspaper=与模板{{cite web}}不匹配(建议改用{{cite news}}|website=) (帮助)
  11. ^ 11.00 11.01 11.02 11.03 11.04 11.05 11.06 11.07 11.08 11.09 11.10 11.11 11.12 11.13 Past Winners & Results. [February 9, 2016]. 
  12. ^ 1963: Jack Nicklaus wins second pro Masters. The Augusta Chronicle. March 22, 2012 [January 25, 2008]. 
  13. ^ 1965: Nicklaus wins by nine to shatter Masters record. The Augusta Chronicle. March 22, 2012 [October 7, 2014]. 
  14. ^ 14.0 14.1 1966: Jack Nicklaus first to win consecutive Masters. The Augusta Chronicle. March 22, 2012 [October 7, 2014]. 
  15. ^ 1975: Nicklaus wins fifth Masters as Elder breaks color barrier. The Augusta Chronicle. March 23, 2012 [October 7, 2014]. 
  16. ^ Historical Records & Stats – Tournaments Entered. [February 9, 2016]. 
  17. ^ Historical Records & Stats – Cut Information. [February 9, 2016]. 
  18. ^ World Golf Hall of Fame Profile: Roberto De Vicenzo. World Golf Hall of Fame. [February 9, 2016]. 
  19. ^ McDaniel, Pete. The trailblazer – Twenty-five years ago, Lee Elder became the first black golfer in the Masters. Golf Digest. 2000 [January 29,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February 7, 2008). 
  20. ^ 20.0 20.1 Diaz, Jaime. Augusta National Admits First Black Member. The New York Times. September 11, 1990 [November 20, 2008]. 
  21. ^ Historical Records & Stats – Champions / Winning Statistics. [February 9, 2016]. 
  22. ^ Ballard, Sarah. My, Oh Mize. Sports Illustrated. [February 5,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April 3, 2008). 
  23. ^ Tournament Results: 1996. www.masters.org. [January 21,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November 3, 2007). 
  24. ^ Brown, Clifton. City of Augusta Is Sued Over Protest at the Masters. The New York Times. March 13, 2003 [November 23, 2008]. 
  25. ^ Court Rejects Burk Appeal. The New York Times. October 4, 2003 [November 23, 2008]. 
  26. ^ To Burk, No Point Picketing Masters. The New York Times. February 29, 2004 [November 23, 2008]. 
  27. ^ Bondy, Filip. Masters chairman Billy Payne rips Tiger Woods for 'disappointing all of us'. Daily News (New York). April 7, 2010. 
  28. ^ Svrluga, Barry. Billy Payne disappointed in Tiger Woods's 'egregious' behavior. The Washington Post. April 8, 2010 [May 12, 2010]. 
  29. ^ Billy Payne's remarks regarding Tiger Woods playing at Augusta. Los Angeles Times. [May 12,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April 11, 2010). 
  30. ^ Matthews, Chris. As it happened: Scott wins US Masters. TVNZ. April 15, 2013. 
  31. ^ Jordan Spieth, 21, leads Masters wire to wire for 1st major win. ESPN. Associated Press. April 13, 2015. 
  32. ^ 32.0 32.1 $9,000,000 Masters Results. The Sports Network. [April 14,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April 15, 2014). 
  33. ^ 33.0 33.1 Westin, David. Purse exceeds $1 Million. The Augusta Chronicle. April 7, 2001 [November 28,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October 25, 2008). 
  34. ^ Reilly, Rick. Day Of Glory For A Golden Oldie. Sports Illustrated. April 21, 1986 [February 9, 2016]. 
  35. ^ Nicklaus, Jack; Bowden, Ken. Golf My Way. Heinemann. 1974. ISBN 0-434-51350-4. 
  36. ^ 2014 Masters Prize Money Announced. Augusta Chronicle. April 12, 2014 [April 13,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April 13, 2014). 
  37. ^ Lukas, Paul. The real story behind the green jacket. ESPN. [November 18, 2008]. 
  38. ^ Lispey, Rick. Master Teacher: Nearly forgotten now, teaching pro Henry Picard was a big star when he won the 1938 Masters. Sports Illustrated. April 10, 1995 [February 9, 2016]. 
  39. ^ Michael Kernicki hosts Major Championship at Canterbury Golf Club. GolfGuide.com. [April 10,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November 11, 2010). 
  40. ^ Masters-style green jacket bought for $5 at Toronto thrift store sells for $139K. Toronto Star. Associated Press. April 10, 2017 [April 11, 2017]. 
  41. ^ Uhles, Steven. Par-3 Contest will be family show. The Augusta Chronicle. April 9, 2008 [April 13,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April 19, 2008). 
  42. ^ Par 3 Contest. www.masters.org. [January 25,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January 19, 2008). 
  43. ^ Kelley, Brent. The Par-3 Contest at The Masters. About.com. [January 25, 2008]. 
  44. ^ History: The Trophy Case. [November 18,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October 24, 2008). 
  45. ^ Players – Qualifications for Invitation. [November 20,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May 29, 2008). 
  46. ^ Arnold Palmer to hit opening Masters tee shot. Golf Today. [February 4, 2008]. 
  47. ^ Gola, Hank. Arnold Palmer, Jack Nicklaus kick off 2011 Masters as honorary starters with tee shots at Augusta. New York Daily News. April 8, 2011 [April 8, 2011]. 
  48. ^ Ferguson, Doug. Palmer to skip opening tee shot at Masters. Albany Times Union. March 16, 2016 [March 20, 2016]. 
  49. ^ Masters 2016: Arnold Palmer makes poignant appearance on 1st tee. The Guardian. April 7, 2016 [April 9, 2017]. 
  50. ^ Gary Player and Jack Nicklaus join Masters tribute to Arnold Palmer. The Guardian. April 6, 2017 [April 9, 2017]. 
  51. ^ Fit for a King: Arnold Palmer honored in moving tribute at Augusta National. Golf.com. April 4, 2017 [April 9, 2017]. 
  52. ^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at the Masters. [November 20,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October 14, 2008). 
  53. ^ Masters Club. www.masters.org. [January 25,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January 9, 2008). 
  54. ^ Masters Champions Dinner: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55. ^ Tour caddies at Augusta?. Times-News (Hendersonville, North Carolina). November 12, 1982: 14. 
  56. ^ Wade, Harless. Tradition bagged at Masters. Spokane Chronicle (Washington). April 6, 1983: C1. 
  57. ^ Anderson, Dave. New Masters caddies collide. Sunday Star-News (Wilmington, North Carolina). April 10, 1983: 6D. 
  58. ^ Reilly, Rick. Strokes of Genius. Sports Illustrated. April 21, 1997 [February 9, 2016]. 
  59. ^ Loomis, Tom. Chi Chi prefers own caddy. Toledo Blade (Ohio). Associated Press. April 6, 1973: 30. 
  60. ^ Westchester winner may bypass events. Victoria Advocate (Texas). Associated Press. August 26, 1974: 1B. 
  61. ^ Touring golf pros prefer their own caddies. Reading Eagle (Pennsylvania). Associated Press. May 5, 1974: 76. 
  62. ^ Open golfers to pick own caddies in 1976. Toledo Blade (Ohio). Associated Press. November 15, 1975: 17. 
  63. ^ Break for some. Rome News-Tribune (Georgia). Associated Press. January 18, 1976: 3B. 
  64. ^ 64.0 64.1 64.2 Harig, Bob. Masters tweaks qualifications. ESPN. April 10, 2013 [April 16, 2013]. 
  65. ^ 65.0 65.1 Cut Information. www.masters.org. [January 21,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January 19, 2008). 
  66. ^ Masters goes to sudden death. Sarasota Herald-Tribune (Florida). Associated Press. February 6, 1976: 2E. 
  67. ^ In sudden death, Masters playoff shifts to no. 10. Observer-Reporter (Washington, Pennsylvania). Associated Press. April 11, 1979: D2. 
  68. ^ Course Tour: 2012 Masters. PGA of America: Major Championships. [August 24,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August 27, 2012). 
  69. ^ Changes afoot at Augusta. BBC Sport. August 7, 2001 [January 30, 2008]. 
  70. ^ Spousta, Tom. Augusta National plans to add length. USA Today. June 29, 2005 [January 30, 2008]. 
  71. ^ Row over Augusta changes goes on. BBC Sport. April 5, 2006 [January 21, 2008]. 
  72. ^ 72.0 72.1 Westin, David. Desire for faster greens led to use of Bentgrass. CNNSI.com & The Augusta Chronicle. March 28, 2001 [January 21,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April 25, 2009). 
  73. ^ Golf Course Guide. CBS Sports. [January 26, 2008]. 
  74. ^ 2008 Tournament Invitees. masters.org. [April 9,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April 8, 2008). 
  75. ^ Johnson, Martin. The Masters: Augusta bows to change with a pompous flourish. The Daily Telegraph (London). April 9, 2002 [March 25, 2012]. 
  76. ^ 2010 Masters Tournament Invitees. [November 17,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October 7, 2009). 
  77. ^ 2009 Tournament Invitees. [April 9,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April 4, 2009). 
  78. ^ Harig, Bob. Masters, Latin America team up. ESPN. January 22, 2014 [January 25, 2014]. 
  79. ^ Masters: Host Courses and Winners. [November 28, 2008]. 
  80. ^ Masters playoff format is changed. CNN.com. April 7, 2004 [April 9, 2013]. 
  81. ^ Top Finishers. www.masters.org. [February 9, 2016]. 
  82. ^ 82.0 82.1 Scoring Statistics. www.masters.org. [February 9, 2016]. 
  83. ^ Harig, Bob. Guan Tianlang, 14, headed to Masters. ESPN. November 4, 2012 [November 4, 2012]. 
  84. ^ Tianlang Guan youngest to make cut. ESPN. April 12, 2013 [April 12, 2013]. 
  85. ^ Roberson, Doug. Oosthuizen gives away souvenir after rare double-eagle. Atlanta Journal-Constitution. April 8,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April 10, 2012). 
  86. ^ Masters Tournament. PGA Tour. 
  87. ^ 87.0 87.1 87.2 Sandomir, Richard. CBS and the Masters Keep Business Simple. The New York Times. April 7, 1998 [April 8, 2017]. 
  88. ^ Freeman, Denne H. Augusta's front nine cloaked in secrecy. Ocala Star-Banner. Associated Press. April 10, 1997 [April 6, 2013]. 
  89. ^ Chase, Chris. Why isn't the Masters on TV all day?. USA Today. April 10, 2014 [April 10, 2014]. 
  90. ^ 90.0 90.1 Sandomir, Richard. ESPN Replaces USA as Early-Round Home of the Masters. The New York Times. October 11, 2007 [April 8, 2017]. 
  91. ^ ESPN will show first two rounds of 2008 Masters tournament. ESPN. October 10, 2007 [March 23, 2008]. 
  92. ^ 2018 Masters broadcast will use shot tracer technology. Augusta Chronicle. [2018-04-06] (英语). 
  93. ^ Get ready for Amen Corner live. March 30, 2006 [December 23,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October 13, 2012). 
  94. ^ DirecTV's first live 4K show is the Masters golf tournament. Engadget. [March 12, 2016]. 
  95. ^ The Masters in 4K: DirecTV, CBS Sports Tee Up First Live 4K UHD Broadcast in U.S.. Sports Video Group. [March 12, 2016]. 
  96. ^ DirecTV doubles its live 4K broadcasts for this year's Masters. Engadget. [April 15, 2017]. 
  97. ^ Dachman, Jason Dachman. AT&T/DirecTV Will Deliver The Masters in 4K HDR for the First Time. Sports Video Group. [2018-03-30] (英语). 
  98. ^ 98.0 98.1 98.2 98.3 "Hinds, Richard. Why coverage of US Masters is so polite. The Age (Melbourne). April 5, 2007 [January 21, 2008]. 
  99. ^ 99.0 99.1 Martzke, Rudy. CBS managed to get Masters right despite silence on protests. USA Today. April 13, 2003 [January 21, 2008]. 
  100. ^ 100.0 100.1 100.2 McDonald, Tim. Is the Masters really the most prestigious sporting event in America?. WorldGolf. Golf Channel. [December 23, 2008]. 
  101. ^ How The Masters Theme Song Came To Be. Deadspin. April 7, 2012 [March 9, 2013]. 
  102. ^ 102.0 102.1 Mercedes, UPS Form New Partnerships with Masters Tournament (新闻稿). Augusta National Golf Club. April 29, 2013 [May 18,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March 12, 2014). 
  103. ^ The Masters. [February 9, 2016]. 
  104. ^ BBC Sport keeps Masters contract. BBC Sport. October 12, 2007 [January 31, 2008]. 
  105. ^ Corrigan, James. Sky seizes share of the Masters from BBC. The Independent (London). September 22, 2010. 
  106. ^ We are fully committed to providing a public service – without public funding. Irish Independent. August 12, 2007 [December 23, 2008]. 
  107. ^ Houston, William. As usual, Woods is the star of Masters coverage. The Globe and Mail (Toronto). April 10, 2008 [April 10,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April 14, 2009). 
  108. ^ Maloney, Val. TSN and Global partner to sell The Masters. Media in Canada. April 10, 2013 [April 10, 2013]. 
  109. ^ The Sports Network and Global Television Network. TSN and Global Partner to Give Canadians Complete Coverage of The Masters. April 5, 2013 [April 10, 2013]. 
  110. ^ Television wars continue as CTV takes Masters deal away from Global. Yahoo! Sports Canada. [December 23, 2015]. 
  111. ^ CTV, TSN, and RDS announce exclusive, multi-year deal with The Masters. TSN.ca. Bell Media. [December 23, 2015]. 
  112. ^ Hall, Andy. ESPN at the Masters Tournament. ESPN (新闻稿). March 31, 2017 [May 30, 2017]. 
  113. ^ Ticket Information. Masters.org. [April 12,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April 10, 2008). 
  114. ^ Reviewed Work: The Masters: Golf Money and Power in Augusta, Georgia by Curt Sampson
  115. ^ Masters Badges. TicketCity. [January 15, 2016]. 

外部連結[编辑]

  • Augusta.com –复盖范围通过 的奥古斯塔的编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