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1233/黃鷗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黃鷗波
出生(1917-04-04)1917年4月4日
嘉義縣
逝世2003年8月26日(2003歲—08—26)(86歲)
国籍 大日本帝国(1895年5月8日-1945年10月25日)
 中華民國(1945年10月25日-1947年3月25日)
民族台灣人
语言臺語日語國語
教育程度嘉義高工
東京川端繪畫學校
职业畫家
组织青雲畫會
長流畫會
綠水畫會
長流畫廊
知名作品〉〈秋色〉
家乡臺灣嘉義
配偶黃賴玉嬌
儿女黃承志(長子)
台灣語言寫法及拼音
漢字黃鷗波
台語羅馬字N̂g Oo-pho

黃鷗波臺灣話N̂g Oo-pho,1917年4月4日—2003年8月26日),本名為黃寬和,台灣嘉義人, 戰後時期膠彩畫家,曾創青雲畫會、長流畫會與綠水畫會,為台灣美術運動的推動者之一。作者專精於膠彩與彩墨,喜愛融合詩詞作畫,描寫台灣風物人情,詼諧幽默並深具鄉土氣息,有「台灣豐子愷」之譽。[1]

生平[编辑]

童年與求學[编辑]

1917年(大正6年)生於嘉義 ,幼從雙親啟蒙,祖父丕惠是前清秀才,父親黃清渠是儒學之士,年幼時承家學源,學習四書、五經。7歲時父親任職斗南庄役場(鄉公所)書記,到斗南公學校 [註 1]就讀,接觸到不同於私塾的新式教育,其中有圖畫課。1929年,就讀嘉義工業學校,課餘從林植卿及賴雨若學習諸子百家及詩文,奠定扎實國學基礎。

赴日求學及派至揚州任翻譯官[编辑]

1937年,20歲赴日求學,進入東京川端繪畫學校,以半工半的方式完成學業,時亦投詩於《詩報》,三年畢業後,則在東京從事雜誌社美術設計工作。

1943年,因深厚國學造詣及通曉普通話,受日本政府徵調前往揚州擔任憲兵隊翻譯官。也曾與當地文人交往,並在蘇北日報發表詩文,開拓文學與繪畫視野。

返回臺灣及參與省展[编辑]

1946年,返台後參與第一屆「台灣省全省美術展覽會」,以一幅「秋色」獲得特選,開始活躍於台灣畫壇,積極參與美術推廣,加入「春萌畫會」及「鷗社畫會」,融入嘉義藝文界。

此後,第四、六、七、八、九、十一屆省展皆獲獎,此後為避免師生同科競展及國畫論爭,就此未參展,一直到1972年第二十六屆又間隔至1979年第三十四屆起,黃鷗波獲邀成為評審委員。

創辦青雲畫會[编辑]

1948年,黃鷗波移居台北,10月,與省展第一屆參展相識的畫友呂基正許深州金潤作 共同創辦了「青雲畫會」,並且邀請王逸雲盧雲生徐藍松等3人加入為員。於1949年9月下旬舉辦了第一屆展覽,後續又增邀:廖德政鄭世璠顏雲連溫長順張義雄等,共計會員12名。

1949年,於開南商工教國文,妻賴氏亦創設東洋裁補習班。

1950年,在師大附中擔任美術老師。

創辦美術班[编辑]

1951年,開設當年唯一政府立案的「新光美術補習班」,持續14年的美術補習班,培育出許多優秀的年輕藝術家。弟子有汪汝同、池伯成、呂義濱、楊錦城、陳恭平、賴添雲、劉耕谷等,先後入選省展或獲獎。

1952年,在國立藝專[註 2]中擔任美術老師。

創辦長流畫會及綠水畫會[编辑]

1971年,有鑒於當時政府希望廢除台灣全省美展國畫第二部(膠彩畫部)[註 3],由林玉山與被停聘的評審委員林之助陳慧坤陳進許深州蔡草如及黃鷗波等7人,籌組「長流畫會」。黃鷗波擔任第一屆總幹事。

1972年11月30日在台北市省立博物館[註 4]展出第一屆長流畫展,此後每年連續辦理至第九次展覽(1980)後停止活動。

1972年底協助長子黃承志創辦長流畫廊,於2003年於桃園發展為「長流美術館」,長期舉辦藝術活動並且出版月刊和畫冊其館藏於海內外各展覽、博覽會開展文化活動,至今成為臺灣藝術產業的重要樞紐。

1990年,再由林山、陳進、郭雪湖、陳慧坤、黃鷗波、許深洲等發起籌組綠水畫會,推黃鷗波為會長,網羅青壯輩畫家加入。

晚年[编辑]

1997年,臺灣省美術館舉辦「八十歲回顧展」,並在嘉義文化中心出版刊專集《黃鷗波八十回顧展》。兩年後,他擔任臺灣瀛社詩學會會長。

2003年8月26日,黃鷗波病逝於台大醫院,享耆壽86歲。


逝世後[编辑]

2006年9月22日至10月29日,國立歷史博物館策劃「黃鷗波紀念展」[2]

2013年8月10日至9月4日,長流美術館策劃「詩情畫意─黃鷗波逝世十週年紀念展」[3]

2013年3月27日至6月15日,台灣創價學會策劃「儒風薰染─黃鷗波藝術紀念展」。[4]

2017年4月19日至5月14日適逢黃鷗波冥誕百週年,長流美術館策劃「黃鷗波.黃賴玉嬌百週年紀念展」[5]

參考資料[编辑]

註釋
  1. ^ 斗南公學校,今雲林縣斗南國民小學的前身。
  2. ^ 國立藝專,今新北市板橋區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的前身。
  3. ^ 國畫第二部,1970年國畫部正式分為國畫第一部及國畫二部。前者為傳統水墨作品,後者為被認為日本畫影響作品
  4. ^ 北市省立博物館,今台北市國立臺灣博物館的前身。
來源
  1. ^ 非池中藝術網. 黃鷗波─藝術圖書館. 2022-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5). 
  2. ^ 黃鷗波紀念展. event.culture.tw. [2022-6-21]. 
  3. ^ 詩情畫意─黃鷗波逝世十週年紀念展. artworth88.blogspot.com. [2022-06-21] (中文(臺灣)). 
  4. ^ 儒風薰染 黃鷗波藝術紀念展 台灣創價學會 彰化「秀水藝文中心」盛大展出~免費參觀~. www.peopo.org. [2022-06-21] (中文(繁體)). 
  5. ^ 黃鷗波.黃賴玉嬌百週年紀念展. 典藏ARTouch.com. 2017-04-13 [2022-6-21] (中文(臺灣)). 

文獻[编辑]

  •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編輯。2004。《黃鷗波: 詩畫交融》。國立歷史博物館
  • 臺灣省立美術館編輯委員會編輯。1997。《黃鷗波八十回顧展》。臺灣省立美術館
  • 林柏亭。2019。《臺灣美術全集 34: 黃鷗波臺灣畫達人》。 藝術家出版社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