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2011年日本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存档1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請留意日文維基的動向

日文維基對於重大新聞條目的編輯方針比較嚴謹,且又發生編輯戰,所以被全保護。應該不是配合日本政府。(否則日本網友常用的2ch可能也會鎖文)—Ellery (留言) 2011年3月11日 (五) 13:42 (UTC)
實際上我看連中文維基都要先禁止IP用戶編輯為上,畢竟已經看到有人在正文加入侮辱性文字了。--Coda.dream (留言) 2011年3月11日 (五) 15:22 (UTC)

日本氣象廳的網頁気象庁 | 平成23年報道発表資料,「平成23年(2011年)東北地方太平洋沖地震」英譯「The 2011 off the Pacific coast of Tohoku Earthquake」。目前中國大陸幾個新聞網暫譯為「2011东北太平洋海上地震」,「海上」與日本漢字「沖」意思相近,而英文可譯「沿海」、「近海」、「離岸」。至於「沿岸」僅是受創最嚴重地區之一,並非震央與引起海嘯的震波來源。如果意指沿岸,可像ja:岩手県沿岸北部地震一樣,日本氣象廳則不必選用「沖」命名。我建議可改回「沖」,只要補充說明「沖」的意思即可。如果非要正式中文譯名,那請陸續關注權威度較高的新聞媒體、通訊社,以及氣象局是否有提供正式譯名。--Mihara57 (留言) 2011年3月11日 (五) 11:49 (UTC)

现在许多媒体直接就是2011年日本大地震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3月11日 (五) 12:47 (UTC)
據討論及查閱日文字典,條目名稱已修正為「2011年日本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Ellery (留言) 2011年3月11日 (五) 13:44 (UTC)
建議重新命名,因為是次地震影響波及廣至日本全國。「2011年日本大地震」,正如SHIZHAO所講,媒體已開始採用這個名字。何況「近海」這字眼都沒有什麼意思,可以參閱以前的地震條目。Andyso (留言) 2011年3月11日 (五) 13:54 (UTC)
n:频道:2011年3月日本地震HW留言 - 貢獻2011年3月11日 (五) 14:05 (UTC)
強烈(-)反对時昭的提議,什麼「日本大地震」。日本是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國家,每年大大小小可感地震幾千次,引發明顯傷亡的每年至少也好幾次(這些地震維基百科都是要寫條目的)。地震條目向來習慣以震中命名,而震中就是「東北地方太平洋沖」。或者以影響地區最大的地方命名,日本歷來的大地震:關東大地震阪神大地震,哪次不是影響全國?—唐吉訶德的劍(風車之戰)十步殺一人 低頭思故鄉 2011年3月11日 (五) 14:07 (UTC)
現在的名字實在在冗長了,有必要簡化一下。Andyso (留言) 2011年3月11日 (五) 14:19 (UTC)
我也覺得有必要簡化,但絕對不能冠以單單「日本」之名。從最大影響地區來說,就是日本的東北地方,我認為叫「東北地方大地震」也可以。前面也不用加上「日本」兩字,雖然在中文裡,東北一般指中國東北(滿洲地區),但「東北地方」(不是地區)是單單指日本的,即使中文維基的東北地方條目也沒有消歧義。—唐吉訶德的劍(風車之戰)十步殺一人 低頭思故鄉 2011年3月11日 (五) 14:24 (UTC)
如果是命名為「2011年日本東北地震」或「2011年仙台地震」呢?英文維基是命名為「2011年仙台地震及海嘯」(2011 Sendai earthquake and tsunami)。—大摩 ~精益求精~ 2011年3月11日 (五) 14:31 (UTC)
嗯,但「2011年『日本』大地震」就範圍太大、籠統了些。剛見Ellery君將條目移至新的譯名「近海」,參見Template:日本近代地震,除了陸地,大抵不脫「海」、「沖」、「近海」、「海峽」四種,1978年伊豆大島近海地震(另有1974年伊豆半島沖地震,兩者似作區隔)敘述「伊豆大島西岸沖約15km」,2010年沖縄本島近海地震敘述「東南東沖80km」,應該大致適用。我也贊同將「日本」兩字移除,「2011年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就可以了。英文命名「仙台地震」並沒有比較精確,震央跟災區不能混同,除非用「大震災」來涵蓋整個事件,況且目前災區也不只仙台一處。--Mihara57 (留言) 2011年3月11日 (五) 14:49 (UTC)
NHK Online查詢「太平洋近海」,會提供NHK WORLD Chinese検索結果,东北地震为观测以来最强震一文顯示「气象厅将本次地震定名为『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更新於3月11日 23:57(日本時間),時間晚於移動條目到「近海」,不排除撰文者有參考中文維基。這是目前在jp網域中唯一的中文譯名(…「海上地震」查詢不到)。--Mihara57 (留言) 2011年3月11日 (五) 15:44 (UTC)
『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的描述似乎被「NHK WORLD Chinese」被撤下來了,google的頁庫存檔遲早也會被刪,因此前面的話就當參考就好。中文譯名創新有創新的風險,保守也有保守的缺點,請各位再斟酌一下。--Mihara57 (留言) 2011年3月11日 (五) 18:25 (UTC)
沒錯,把日本「二字」刪去吧。剛剛上日本幾個大型新聞網站,看見好幾個的地震專輯都叫「東日本大地震」(朝日、產經 …),可以參考一下。不過我認為,日本每次地震都是有氣象廳官方命名的,但是民間的常用叫法往往與此名相異。尤其這次的名字這麼長,幾乎可以肯定很少人這樣用。我建議暫時把條目名稱固定在『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畢竟是官方命名。過一兩年看看日本人大多怎麼叫的,再移動。—唐吉訶德的劍(風車之戰)十步殺一人 低頭思故鄉 2011年3月11日 (五) 15:50 (UTC)
反对,日语官方名字跟中文官方名字是两码事,英联邦的英文官方名字中也没有“英”一词在内,难道就只翻译成“联邦”?东北地方一词如不加注“日本”,则在中文中完全可能被理解为“东北”及“地方”两个分割的词语,且前者可能被误认为指中国东北,后者可能被误认为“地方性”或其它含义。 —— Jawley  TALK  EMAIL  ——  2011年3月11日 (五) 19:23 (UTC)
你也知道英聯邦是中文官方譯名哦。用一個全華語使用者都通用的譯名和一個根本沒任何顯而易見中文稱呼的事物來比?算了吧你。更何況「聯邦」一詞本來就極大歧義,東北地方卻沒有。誤以為?我還誤以為一粒米條目說的就是米,我還以為火星文真的是火星人在用,我還以為不夜城遺址說的是一個歌舞廳呢。—唐吉訶德的劍(風車之戰)十步殺一人 低頭思故鄉 2011年3月11日 (五) 19:50 (UTC)
首先,我对你的语气表示遗憾。其次,如果英联邦有以官方形式声明(注意,不是使用)“英联邦”为其官方中文名称,请给出处。再次,地震是自然灾害,不属于哪国政府所有,没有哪国政府有资格给出“官方”名称。最后,我同意你说的三个条目的名称具有歧义。 —— Jawley  TALK  EMAIL  ——  2011年3月11日 (五) 20:01 (UTC)
我並不拘泥於官方名稱,事實上我並不喜歡這個名稱,雖然在命名問題上的確應該優先考慮官方名稱,特別像日語那樣和漢語有千絲萬縷關係的語言。我只是不太贊成在目前用日本氣象廳命名方式的情況下,在「東北地方」前加上日本兩字,原因之前說過,不重複。第二,你同意那三個條目有歧義就好,那就說明你的認知和維基命名常規有差別,你有空的話請爭取解決一下那些條目的命名問題。對了,還有東北地方這個條目—唐吉訶德的劍(風車之戰)十步殺一人 低頭思故鄉 2011年3月11日 (五) 20:11 (UTC)
如果要尊重所谓“官方”名称,那么请保留“冲”字,不要改为“近海”,“冲”字在中文也是讲得通的。既然可以把“冲”翻译为“近海”,那么我认为日语“东北地方”的正确中文翻译就可以是“日本东北”或“日本东北地方”。我对其它条目的修改暂时没有兴趣,我也不认同这里有任何先后顺序及先决条件。 —— Jawley  TALK  EMAIL  ——  2011年3月11日 (五) 20:18 (UTC)
早就說了我壓根不關注是否官方,冲不冲的問題別問我,問Ellery。你即使現在把條目移動稱「日本東北太平洋冲地震」我也沒所謂,我不同意的是「日本」和「地方」兩字同時出現—唐吉訶德的劍(風車之戰)十步殺一人 低頭思故鄉 2011年3月11日 (五) 20:29 (UTC)
就像1995年兵庫県南部地震阪神・淡路大震災),如果將來官方欲形容受災涵蓋範圍,取名「…大震災」,可以另立條目。而知名新聞媒體的命名若後續仍使用,可以置於官方名稱條目之下,又稱某某地震等等。--Mihara57 (留言) 2011年3月11日 (五) 16:08 (UTC)
不過我一直覺得日語維基將95年的阪神大地震分成兩個條目有點「怪異」,既然大多數日本人都稱「阪神・淡路大震災」,那也應該可以將「兵庫県南部地震」的內容寫到「阪神・淡路大震災」裡吧。還有,最著名的關東大地震,日語版也是分成関東大震災関東地震,但問題是關東大地震和這次地震一樣,震中都是在海上而不是陸地的,卻命名為「關東地震」,既然都這樣命名了,何必兩個條目?—唐吉訶德的劍(風車之戰)十步殺一人 低頭思故鄉 2011年3月11日 (五) 16:29 (UTC)
  • (-)反对去掉“日本”二字,知道的是日本地震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东北地震了。—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虞海對話貢獻)加入。 2011年3月11日 (五) 16:31 (UTC)
    • 地理知識缺乏是你的事。維基向來不應在沒有歧義的地方說明歧義。本來東北地方指的就是日本的東北不是中國的東北,中國東北也沒有東北地方這說法。—唐吉訶德的劍(風車之戰)十步殺一人 低頭思故鄉 2011年3月11日 (五) 16:37 (UTC)
      • (:)回應阁下所说的“東北地方”仅对对日本地理有足够了解的读者起作用,而对一般的读者并不起任何作用。如果阁下在写地理论文,阁下当然可以使用这个标题;但是,在这里坚持这一标题并把一切改名意见视为“地理知識缺乏”,就像是坚持氧化氢一名而把称之为“水”的大众视为“化学知识匮乏”一样。
      • 中國東北确实沒有“東北地方”這說法,但是北京东北却是有“東北地方”這說法或近似说法的。—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虞海對話貢獻)加入。 2011年3月11日 (五) 16:48 (UTC)
      • 東北地方會令人聯想到「位於東北的地方」。小希~* (留言) 2011年3月11日 (五) 17:01 (UTC)
        • 你說的「北京東北」意思是北京市的東北塊嗎?……
        • 而且我並沒有拒絕一切改名意見。我的意思只是在存在「東北地方」的「地方」兩字前提下,沒必要出現「日本」,因為東北地方是有比較絕對的唯一屬性。如果沒有「地方」兩字,直接叫「日本東北XXXX地震」,我也沒什麼意見,因為東北存在歧義。但是因為日本官方的氣象廳起了這個名字,所以才有現在的條目名。
        • 我承認部分讀者可能會誤解條目名稱的意思。但是維基的很多條目也是那樣的,只是不存在同名的歧義,就不必要主動說明歧義。我記得以前有好多人提過聯邦調查局(FBI),他們建議條目前直接加上「美國」兩字,因為單看條目名哪知道這是什麼機構。還有台灣(或中華民國)的行政院司法院之類,更是絕大多數一般中國網民都不知道台灣有個這樣的機構,單看標題,他們恐怕會認為是大陸國務院的一個部門。因此,我認為,標題不一定要讓所有人都明白是什麼事物什麼內容,要了解清楚的話,就應該點擊,入內詳細了解。—唐吉訶德的劍(風車之戰)十步殺一人 低頭思故鄉 2011年3月11日 (五) 17:04 (UTC)
          (:)回應
          1. 在北京,“东北部地区”常指密云和平谷;
          2. 我(至少现在)无意移动東北地方條目,因为那个条目面对的是(日本行政区划)专业读者,而本词条不是。就词本身而言,“东北地方”这一概念的知名度远非“仙台”知名;如果要求读者根据“东北地方”一词推断出是在日本,那和“盘古开天辟地球”、“女娲造智人补大气层”有什么差别?相反,如果称为“日本东北”、“本州东北”或“日本东北地方”,则各读者的是一个模糊概念:“大概在日本的东北边吧……北海道附近那疙瘩?”,而点进条目以后得知精确位置;这样既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又不至于给读者带入误区。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虞海對話貢獻)加入。 2011年3月11日 (五) 17:39 (UTC)
        • 我指的是任何地方的東北方。小希~* (留言) 2011年3月11日 (五) 17:23 (UTC)
        • 当一个人看到东北地方条目,他会把这四个字当成一个没有看过的名词看,但是当一个人读到本条目标题时,如果他不知道日本有个东北地方,你认为他能从本句话中拆出东北地方一词,而不是看成东北+地方两词么?。逆风 (留言) 2011年3月12日 (六) 01:04 (UTC)
  • 建议条目名称名称变更为“2011年日本东北近海大地震”或“2011年仙台地震与海啸”。JHH755 (留言) 2011年3月12日 (六) 05:20 (UTC)
    • 後一個不吐槽了,實在接受不能,英文版也遲早會改的。前一個表示可以接受,而且比現在的好些,有「太平洋」的字樣只是因為日本本島是兩面都臨海,所以加上太平洋說明是東側的海而已。但既然西側沒今年沒發生過大地震,其實也沒必要說明。不過個人還是推介「東日本大地震」,具體理由見下面我的一個留言。—唐吉訶德的劍(風車之戰)十步殺一人 低頭思故鄉 2011年3月12日 (六) 08:34 (UTC)
    • (&)建議
      • 條目應有資格稱作「大地震」;
      • 條目命名應從簡和普及;
      • 參考日本每日新聞,我支持條目更名為東日本大地震。--ClitheringMMXI 2011年3月12日 (六) 16:48 (UTC)
        • 个人觉得条目命名要内涵丰富、意思明确,文字数量从简,建议命名:“2011日本东北近海大地震”或“2011本州近海大地震”或“311日本东北近海大地震”或“311本州近海大地震”或“2011仙台近海大地震”或“311仙台近海大地震”;至于“海啸”两个字,在条目名称内可以不列示,因为其他一切的根源皆因地震。JHH755 (留言) 2011年3月13日 (日) 05:51 (UTC)

建議條目名應改為2011年日本東北大地震,不是單單的「東北地方」卻有那個意思,而且也比現在的條目名簡短--Naiveandsilly (留言) 2011年3月13日 (日) 06:59 (UTC)

日本的福島核電廠傳出爐心無法正常冷卻?

加個日本比較好

標題字面上看 以太平洋為中心的話,應該叫做西北太平洋近海地震才對 若以日本為中心才會叫日本東北太平洋

建議名稱「2011年仙台地震與海嘯」

建議使用與英文維基相同名稱「2011年仙台地震與海嘯」,原因是它明確表示出兩個造成人命財物損失的兩個災害,以及最近的大城市。--Will74205 (留言) 2011年3月11日 (五) 18:43 (UTC)

  • (-)反对:這樣有違日本官方名稱,維基百科的條目名稱訂定不應只考慮是否簡單易懂,應該保持其正確性。此外,英文維基百科目前也在討論頁針對標題做出共識,因為英文維基的標題也不是正確的,日本氣象廳所定的官方英文名為「The 2011 off the Pacific coast of Tohoku Earthquake」,實有差異。
確實還在討論中,大概可以分為三種支持者吧?尊重官方、維持原樣、大震災之類命名。有人設定「pp-move」(移動保護),這也表示還沒達成共識,否則何必保護頁面。--Mihara57 (留言) 2011年3月11日 (五) 19:26 (UTC)
日文官方名称跟中文是两码事,英联邦一词原文中也没有“英”的含义在内。此外,地震乃自然灾害,不是归属哪国所有,影响范围也并不仅限于日本,日本气象厅所起的名称是否具有“官方”资格,还有待商榷。 —— Jawley  TALK  EMAIL  ——  2011年3月11日 (五) 19:51 (UTC)
「2011年日本大地震」已經可以了,君不見很多電視/媒體/新聞頻道都只以「日本大地震」之題去報道此事件?你們想的名字真是愈想愈累贅。crazy>d (留言) 2011年3月12日 (六) 02:04 (UTC)
請各位注意,日本內閣會議己經決定統稱「東日本大震災」,請跟日本官方的統一定名。(|日本放送協會:震災の名称 東日本大震災に Martinoei (留言) 2011年4月1日 (五) 16:42 (UTC)

删掉

“有数以万计的中国网民在相关页面发表了评论,多数中国网民对日本地震表示同情,为受灾者祈福。”这句多余了,写网民干嘛,有外交部温家宝就够了,更何况一大帮子在手舞足蹈,幸灾乐祸,天助他们报国仇家恨了都,同屁情啊。—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82.173.72.252對話貢獻)加入。

條目的命名(整理)

  • 現時,討論的條目命名:
    1. 2011年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
      • 日文維基的命名(問題點:有可能令讀者以為是東北三省發生地震)
    2. 2011年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
      • 強調是日本發生地震
    3. 2011年仙台大地震/仙台大地震
      • 可以考慮用作簡稱(重定向用)
    4. 2011年日本大地震
      • 不建議使用,名稱過份簡單,也難以確保之後的地震規模會比今次小

小希~* (留言) 2011年3月12日 (六) 06:07 (UTC)

    • 我再簡單地說下現在我的觀點吧,以免別人認為我真的很堅持現在的條目名
      1. 「2011年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 :最大的好處就是日本氣象廳的命名方式。作為官方命名的優勢是——科學性,具體地描述了地震的震中位置。的確容易讓華語閱讀者誤會,從中國東北新英格蘭都有可能。但是如果使用「東北地方」一詞的話,確實不宜加上「日本」兩字,維基百科一概的命名習慣,而且。。更加累贅
      2. 「2011年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清晰國度,但確實與一概命名習慣有所不協調。一個條目出例外,只會給維基的命名帶來混亂。
      3. 也不建議使用,重定向可以。因為仙台不是震中也不是全體災區,明顯是隨便找一個臨近大城市,像把「汶川地震」說成「成都地震」一樣。
      4. 同樓上。

上面四個命名建議我都不太滿意,只是覺得第一個稍微好些罷了。


因此,鄭重推介命名建議——「「東日本大地震」

因為發現大多數日本媒體都是使用這樣一個命名

日本五大全國性報紙:

  • 朝日、產經:東日本大震災
  • 讀賣、日經:東日本巨大地震

共同社中文版都是「東日本大地震」

可見媒體上大多已經把這次地震的範圍概括為東日本,就像以前的關東大地震阪神大地震一樣。根據關東大地震和阪神大地震的日語和漢語一樣的命名方式,這次地震的漢語的確可以譯為「東日本大地震」(而且還不用加年份呢,日本地震的歷史命名也只有那麼幾次被命名為大震災,加上在這次是有紀錄以來最大的8.9級)—唐吉訶德的劍(風車之戰)十步殺一人 低頭思故鄉 2011年3月12日 (六) 08:28 (UTC)

「東日本大震災」是我的第二個中意的命名,但「東日本大地震」並不是。先等日本政府公布命名,到時影響力會比日本氣象廳來得大。參見ja:阪神・淡路大震災#命名。--Mihara57 (留言) 2011年3月12日 (六) 09:14 (UTC)
反對「2011年日本本州岛海域地震」這種命名,本州島範圍極大,不是精確的命名法。「東日本大地震」也不是理想的命名。應該維持原有「2011年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即可。—Ellery (留言) 2011年3月12日 (六) 13:55 (UTC)
反對“2011年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一名,支持“2011年仙臺近海地震”一名,參見#驳“名从主人”说—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虞海對話貢獻)加入。 2011年3月12日 (六) 14:34 (UTC)

首先,我不认为地震的命名有所谓“官方”一说,也不适用于“名从主人”。无论是日本气象厅,还是日本政府,都不是地震的所有者或者代表者,地震的影响也并不仅局限于日本。其次,日本媒体的用法,包括其中文版的用法,都不是命名的主要因素,因为起决定作用的是在主流中文环境中最常见的名称。因此,无论是“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还是“本州岛海域地震”,都不可接受,两者Google结果分别仅有602条[2]和186条[3],,且基本为维基条目及其衍生内容,远不能认为常见。而“东日本大地震”和“仙台大地震”是可以接受的,分别为19,300条[4]及56,400条[5]。或者如果有其它更常见的名字,也是可以接受的。 —— Jawley  TALK  EMAIL  ——  2011年3月12日 (六) 23:18 (UTC)

  • 我並不認為用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大地震會讓人以為是中國地震,只要我們在條目第一句清楚寫明「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大地震是指2011年日本東北地方發生的8.9級大地震。」,會讓人誤會的可能性應該很低。至於使用常用命名,希望是使用中文的常用命名而非日文的常用命名,提出理據時希望以中文媒體命名方法為主。
  • 另外就長遠來說,我們是否應討論一個關於地震和海嘯如何命名的方法比較好?每次有這種條目都要討論一次會不會太累?--180.94.157.115 (留言) 2011年3月13日 (日) 11:03 (UTC)

驳“名从主人”说

最近有人称“2011年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一名已被NHK中文網确定,从而应名从主人。对此,我深感不解:

  1. 请问这次地震是从NHK发出的吗?如果NHK真有发出地震波并造成8.8/9的能力,那么这将是轰动世界的科技要闻;而作为本次地震的直接受害人的仙台人民的他们,一定会好好“犒劳”一下NHK的,那么NHK就断不会继续存在于这个世上了。
  2. 地震的主人只能有一个——那就是地球,除非:
    1. 该次地震系因某国试爆核弹造成,试爆的决策者是该次地震的主人;
    2. 该次地震系因某国建大坝造成,水电局是该次地震的主人;
    3. 其他可能的非地质原因引发的地震……

这也是英文维基大胆地使用诸如“仙台地震和海啸”等名的原因。
至于为何使用“2011年仙臺近海地震”一名,将继续在#條目譯名2011年日本东北地方太平洋沿岸地震一节中解释。—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虞海對話貢獻)加入。 2011年3月12日 (六) 09:20 (UTC)

(:)回應沒關係,您的深感不解就由我來回答:
  1. 這次的地震消息並不是從NHK發出,而是從日本氣象廳發出,而震央位於宮城縣首府仙台市外海,目前已經與USGS將該地震數據修訂至9.0確定,這與NHK會不會存在這世上無關,並非條目爭議重點核心所在。
  2. 地震的主人當然是地球,這豈不是肯定無誤嗎?但是您別忘了,「地震的名稱」卻是人來取的,地震發生在哪裡,理應由該地政府或其相關單位進行命名又有何不對?我們理應尊重當地政府所做的命名。而您指英文維基命名有所不同,關於這點是因為他們條目都有命名的慣例,如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的英文版本也是採應同樣的格式,此外,使用官方名稱也可確保對於該地震名稱的正確性,不會因各大媒體「口雜」而有各式各樣不同的名稱出現,再加上日本官方的漢字名稱剛好符合中文語意,也不會像英文有翻譯上比較麻煩等問題,頂多是部份的人對於該名稱不滿意,但仍然更變不了其權威性。
但說到移動,目前還是先暫時等待日本政府於一段時間後會使用怎樣的通用名稱來描述此此次地震(ex.阪神大震災),屆時再取得共識我想才會更加容易。-Jack Tao(留言) 2011年3月13日 (日) 15:31 (UTC)
阁下大概看错了,User:虞海的问题是地震从谁发出,而非地震消息从谁发出。地震发生于日本附近,但日本政府机构并非地震的所有者或代表者,因此不适用于名从主人的原则。日本气象厅固然可以对地震做出命名,但是这一命名并不具备“官方”地位,也不具备日文环境下的约束力(大多日文媒体并不常用此名称),更不具备日文以外环境,例如中文环境中的官方性或约束性。
此外,无论是“权威性”还是“科学性”,都并非维基条目的命名原则之一。地震无主,在“名从主人”不适用的情况下,“使用中文”和“常用名称”是应当遵循的惯例,因此我们应考察的是中文媒体对地震的最常见称呼,而非其它。 —— Jawley  TALK  EMAIL  ——  2011年3月13日 (日) 21:25 (UTC)

日本气象厅命名此次地震的名称

听了NHK的播客,日本气象厅命名此次地震为“东北地区太平洋海域地震”。“mypowercell (留言) 2011年3月12日 (六) 11:41 (UTC)

日本气象厅又不是地震的生産者,他們起什麽名無關緊要。—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虞海對話貢獻)加入。 2011年3月12日 (六) 13:34 (UTC)
參見:#驳“名从主人”说—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虞海對話貢獻)加入。 2011年3月12日 (六) 13:35 (UTC)

回樓上,人當然不是地震的產生者,但是地震的名稱也是要名從主人的,日本當地怎麼命名,中文就怎麼取名。

另外,我看到NHK已經將此次地震稱為「東北關東大地震」(東北関東大震災),這個命名簡潔又能點出受災的位置,如果大家都覺得OK的話,希望可以改為這個名稱。—大摩 ~精益求精~ 2011年3月13日 (日) 20:31 (UTC)

(-)反对名从主人原则适用于其“拥有者或代表者的官方中文资料里有出现到该事物的中文名称”。首先日本气象厅不是地震的“拥有者或代表者”,其次我们没有看到它的“官方中文资料”,且其命名不是一个中文名称。名从主人的适用范围细则中也不包含地震等自然现象在内。我也反对“日本當地怎麼命名,中文就怎麼取名”的说法。不同语言环境中习惯称呼的不同是很正常的,中文维基条目的命名只考虑中文下最常用,而非日文。汶川大地震在英文中常用名称是Sichuan earthquake,故英文条目也由此得名,而不是去迎合中文名字。本条目的命名,最关键的依据是中文媒体中何者最常用,而无论日本气象厅,还是NHK等日文媒体,他们的用法都最多只能作为参考。 —— Jawley  TALK  EMAIL  ——  2011年3月13日 (日) 21:44 (UTC)
(:)回應:我後來發現日本各大媒體對於地震的命名並不統一,所以撤回改名「東北關東大地震」的提議。不過我也支持命名為「東日本大地震」。—大摩 ~精益求精~ 2011年3月14日 (一) 05:43 (UTC)

這次地震主要影響到日本東部,個人認為以「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或「2011年東日本大震災」來命名相當適合。另外,個人認為日本的氣象廳/NHK發佈的名字應是給當地人或當地政府部門看的,一般華人未必知道日本的東北及關東在哪。- Ssdds (留言) 2011年3月14日 (一) 11:32 (UTC)

我還是認為Jawley的說法其實不太可行,如果採用中文官方或媒體的稱法,這樣反而會產生更多的爭議,如果中國、香港、台灣官方或媒體所稱呼該次地震的名稱都不一樣,那該以誰為主呢?最好的方式還是採用原文或通用,雖然原文並非中文,但仍源自中文,並不因此而產生語言不通或不合邏輯等問題,況且在中文社群裡仍廣泛使用(ex.「東北地方太平洋沖地震」一詞雖是日文概念,但在Google的中文頁搜尋數量上,仍不少於其他名稱),所以我認為從日本各大媒體或官方名稱中,找出中文最常用的說法是再好不過了,希望能盡速決定出適合的名稱。-Jack Tao(留言) 2011年3月15日 (二) 17:39 (UTC)

命名应体现“海啸”

根据此时条目现有内容,所有倒塌的房屋皆为被海啸冲毁,主要伤亡的原因似乎是海啸而不是地震。2011年3月12日 (六) 19:21 (UTC)

  • 很可惜「南亞海嘯」現在還是被重定向至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條目名沒有體現海嘯。另一個角度看,似乎將海嘯看成是大地震引發的副產品就算,xx火山爆發也不會寫成xx火山爆發與地震那麼冗長。雖然我認為用比較顯淺易懂的年份(必要時)+震央+大地震比較簡便,但2011年仙台外海大地震這種名稱似乎不常用……?另順帶一提,東北地方在這裏應該是相對於關東地方信越地方東海地方北陸地方近畿地方中國地方本州一部份,比使用日本本州更準確指出位置,而重災區岩手宮城福島全都在東北地方內,儘管不是說出震央宮城仙台外海,但以最嚴重影響範圍而言卻是最準確的說法。你說中國有東北地方,我說中國有中國地方,這種說法並無意義,退一步用消歧義應該還可以接受,但說不能使用或「必須」冠日本在前面就太奇怪了。儘管我認為用日本東北地方比較好,但歧義並不應該是駁斥為何不用日本二字的理由,維基本身已有消歧義可用。條目名稱太冗長也不方便搜尋。--治癒系的小琛兒 探病 病歷 2011年3月12日 (六) 20:57 (UTC)
    • 既然如此用「2011年本州東北外海地震」會否更清晰?—Yuyu.lewis04 (留言) 2011年3月12日 (六) 23:05 (UTC)
      • “印度洋海啸”条目重定向到“印度洋大地震”说明命名有问题的条目还不少。Google“印度洋海啸”的结果比“印度洋大地震”的结果还要多,而百度百科、互动百科、路透社韩国中央119国际救援队也是称之为“印度洋海啸”。而这两个条目对应的英文条目皆以“earthquake and tsunami”。Genhuan (留言) 2011年3月13日 (日) 00:17 (UTC)
        • 建议参考英文条目2011年仙台地震与海啸灾害,比如2011年日本仙台东海岸地震与海啸灾害Genhuan (留言) 2011年3月13日 (日) 04:05 (UTC)
          • 為甚麼今天會變成討論頁也半鎖定呢?ip用戶已不能編輯條目,連討論都不行會不會太嚴?另外想補充一點,「東北地方外海」可以是「東北地方日本海外海」(青森、秋田、山形靠日本海)或「東北地方太平洋外海」(重災區岩手、宮城、福島靠太平洋),太平洋這三個字不是多餘的字,有指示作用。但如果用仙台外海來描述,宮城靠太平洋側,仙台南西北接陸東靠海,應理所當然是指太平洋吧?--治癒系的小琛兒 探病 病歷 2011年3月13日 (日) 08:06 (UTC)

無論最後條目名怎麼樣,我認為現在起碼應該加個「大」字,就像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一樣,從震級和受災範圍看都能稱得上「大地震」。另,我贊同用「2011日本東北大地震」。--112.118.75.159 (留言) 2011年3月14日 (一) 18:18 (UTC) 東北關東大地震也很常用,不過如果論中、日都常用,應該是東日本大地震了,強餘震雖有南移跡像,但亦多半在東南邊。--182.93.45.219 (留言) 2011年3月15日 (二) 15:56 (UTC)

日本官方修正矩震级

据NHK报道,矩震级修正为9.0,另外矩震级和里氏地震规模不是一个概念。Wdmjeims (留言) 2011年3月13日 (日) 03:12 (UTC)

有關香港對來自日本的食物進行檢測

建議香港回應章節加入食物安全中心加強檢測日本食物的資料。--119.237.126.159 (留言) 2011年3月15日 (二) 08:01 (UTC)

(:)回應不光只是香港,台灣也有此方面措施,但不用這是新聞事件條目,不用把太繁瑣把細目資料都引入了。--安可(居住地:酒館-職業:詩與歌之演者) 2011年3月15日 (二) 17:46 (UTC)

關於外海與近海的用法

「外海」一詞,在台灣新聞媒體上使用較為頻繁,通常指的是「某地」之外圍的海域,但若誤用成「某海」或「某洋」的外海,則明顯不對。一般定義,「外海」與「近海」用在「漁業」與「船運」、「軍事」等,都代表不同遠近的海域,並不是某陸地外圍就是一個「外海」。在中國大陸則是「近海」比「外海」常用一些,但援引台灣的新聞多原封不動用「某地外海」。日本通常用「沖」、「近海」而已,「外海」除用在幾個地名外,一般指日本經濟領海之外的海域。敘述若是「某地外海」(某地之外圍的海域)+「地震」是可以的,但若是「某地」+「某海(洋)」+『外海』+「地震」就不行了。目前本條目開頭有敘述「發生於日本東北地方『外海』三陸沖區域」這樣可以的,希望編輯時請注意正確用法,或去查一下較專業的字詞典。--Mihara57 (留言) 2011年3月16日 (三) 10:39 (UTC)

2011年3月12日移動請求

  • 討論2011年日本本州島海域地震2011年日本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現有條目名極可能隨時會發生移動,目前參與編輯的諸位對正式的條目名尚未達成共識,除條目討論頁外,另可參閱「修訂沿革」可知頻繁移動的情形。希望能移至中文譯名2011年日本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或日本條目原名的2011年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沖地震,並提供「移動保護」一個月。2011年日本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僅是按照日本條目中譯的暫時命名,雖然該名稱仍產生諸多不滿,但中文維基也不應過度自創名稱。在日本政府還未像阪神・淡路大震災一樣來統一命名,以及華文圈的新聞媒體未有一定共識前,這樣處理會比較恰當。(以上情形也發生在英語維基,因此也設定了「移動保護」) — Mihara57 (留言) 2011年3月12日 (六) 10:06 (UTC)
    • (-)反对 對您的請求,我想了幾天,而想了一想覺得不適當。這跟英文情況不一樣;"Tohoku“在英文中不會混淆成其他國家的"東北地方",但在中文就會。我建議再過一段時間再看看。 --Nlu (留言) 2011年3月13日 (日) 15:54 (UTC)
      • (!)意見:管理員對「東北地方」一詞可能造成混淆的顧慮很有道理;不過,這只要在原提案的名稱中加上國名,變成「2011年日本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就可以解決了。Fuenping 2011年3月14日 (一) 02:07 (UTC)
    • (:)回應:已照閣下的要求修改了,加個「日本」也是可以,因為本來就是當初的命名之一。我再向各位重申一次,我要求的移動不是一個最終定案,但要求還原最初幾個暫時命名之一。先讓它先撐過一、兩個月(上次日本政府統一命名約等一個月半,華文圈也要等日方公布一陣子後才有中譯命名的共識),這也是日本維基目前的做法,人家也都還沒正式定案,我們這邊不知在急什麼?是替小貓小狗取名字嗎?最終能達成共識的正式命名,應該不是個人提出某家日本新聞媒體的命名,或以自己所學的地理概念獨創新詞,還是看英語維基的命名就盲目推崇,卻沒仔細看它的討論頁許多人質疑命名。目前2011年日本本州島海域地震沒經過任何人的同意,就擅自移動條目了。不要說「本州島」範圍大,「海域」若是經濟海域範圍更大,讓人搞不清楚震央跟受災地點在哪。--Mihara57 (留言) 2011年3月14日 (一) 04:19 (UTC)
    • (!)意見 還有其他意見嗎? --Nlu (留言) 2011年3月15日 (二) 06:24 (UTC)
    • 完成 --Nlu (留言) 2011年3月15日 (二) 20:11 (UTC)
  • 的確論精確而言是可以作暫時名稱。不過縱觀媒體及日常常用名稱,其實東日本大地震基本上已成最常用名稱,地震加以餘震、海嘯和核危機而言的話,危及範圍遍整個東日本也不算太誇張。而且這個名稱也沒有「東北」的爭議。個人比較希望常用名稱能盡快被落實使用,又或者提出一個更常用的中文名稱,而非翻譯名稱。另外海嘯和核電問題,個人不主張在條目後綴,反而其嚴重性以及內容應足夠另起一個條目來描述了,偏向主張內容足夠充實時另起條目。--60.246.222.203 (留言) 2011年3月16日 (三) 21:09 (UTC)

建议名称「2011年日本大灾变」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太平洋海底,而不是日本本土上,而且不单单是地震,还引发了海啸、核泄漏、本州岛向东移动2.4米、地轴偏移等造成全日本,乃至全世界范围影响的灾难。我查了一下灾变的定义,是「自然界发生的对生物种群(当然也包括人类)产生强烈影响的不可预测事件」,而灾变一词对应的英文是「cataclysm」,此词的其他意思还有大洪水,地震,(社会政治的)大变动,和这次的实际情况基本符合。只是个人建议,不妥之处还请指正。--砧板之猫 (留言) 2011年3月19日 (六) 19:58 (UTC)

像是報紙上的新聞標題,讓人有印象深刻的感覺。甚至於以為是一部日本新片剛上檔。但這樣的命名用在本條目,多數人恐怕不會接受。--Mihara57 (留言) 2011年3月20日 (日) 00:24 (UTC)

新条目推荐讨论

在候选页的投票结果

  • 囧rz……我本不关心新条目推荐讨论,可是这个时候把这个条目推到新条目推荐讨论里……
    • 一来与新闻动态重复;
    • 二来还label一个“你知道吗?”,显得十分诡异(似乎有种把哀事当喜事办的感觉)。不如改成“你不知道吗?”。
  • 真郁闷这个新条目推荐还真通过了……—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虞海對話貢獻)加入。 2011年3月20日 (日) 15:49 (UTC)

如想編輯,但半保護不能編輯

如遇到想編輯,但半保護不能編輯,請你到2011年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頁面沒保護編輯。--跑得快@@---- 2011年3月25日 (五) 12:45 (UTC)

(×)删除:無意義子頁面,目前已經提交廢存。-Jack Tao(留言) 2011年3月25日 (五) 18:19 (UTC)

正式定名「東日本大震災」

日本官方已定名為「東日本大震災」,似乎這個名稱比較簡潔,相信現在的名稱也要改一下吧?不過「東日本大震災」不太符合中文的習慣,我個人建議移動到「東日本大地震」。請大家討論一下 我是Fumi@香港,要找我請用隔空傳音 2011年4月2日 (六) 18:15 (UTC)

不好,震災≠地震,況且震源在海中。--Md9000 (留言) 2011年4月5日 (二) 06:43 (UTC)
  • 我覺得應該評估一下用「東日本大震災」的可能性,而非認為時空環境還跟過去一樣不變。近日有些傳媒在新聞標題跟文章中,已直接一字不改地引用「東日本大震災」,而非像傳統的傳媒非要字字翻譯不可。當年中文傳媒沒有採用「ja:阪神・淡路大震災」,可能是那時不像現在這麼多「新聞網」。過去翻譯工作主要由各國的通訊社來處理,但現在是各報社記者都能可自由選擇翻譯方式,如有些日文漢字可選不譯。因為記者除了等待傳統的外電譯稿,亦可先上網引用外國的新聞網來源,資訊傳播的速度已跟跟過去大不相同。「震災」一詞,是「地震災害」的簡稱,意思比日本早期慣用的大地震精確(日本對於大地震與其所造的災情,是用震災來統合命名)。--Mihara57 (留言) 2011年4月5日 (二) 09:34 (UTC)
  • 關於移動我想不用,建議等日本維基ja:ノート:2011年東北地方太平洋沖地震#最終的な記事名称について決議後再說,以做出對應的命名與跨語言連結。照目前的情況是會分割為「東北地方太平洋沖地震」(可對應現有的條目,就像ja:兵庫県南部地震,著重事發原因、學術分析,災情則簡略描述)與「東日本大震災」(目前主要災情資料移至該新創的中文條目,包含對社會、國際層面的影響等,就像ja:阪神・淡路大震災),其他相關條目亦會冠上「東日本大震災」(如果不創建中文條目,就全丟到前一個條目去)。--Mihara57 (留言) 2011年4月5日 (二) 09:34 (UTC)

(!)意見:我認為現在還不用那麼急著移動,等到日語維基有了共識再說吧!然而日本的「地震」和「震災」是不同的意思,「地震」是指日本氣象廳針對本次的地震所做的相關數據顯示以及其介紹,而內閣府官方所指的「震災」則是偏重地震所造成的影響為主要出發點的說法。但由於其他非日本維基語系一般並不會因此而分割成兩個條目(地震和震災),所以條目名稱多以「OOOO年XX大地震」為主,並且直接於該條目合併地震和震災的相關介紹統整。-Jack Tao(留言) 2011年4月5日 (二) 09:46 (UTC)

(+)支持:我的看法和Mihara57相同,希望能分割成「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和「東日本大震災」兩個條目,自然與環境層面的就交給前者,與人有關的災害則交給後者。至於條目的整合,我倒認為不用等日語維基的結論出爐,中文維基這邊的意見一致後就可以動手了。—大摩 —主佑平安— 2011年4月6日 (三) 09:24 (UTC)

(*)提醒:其實在2011年3月13日它就從原條目中分割出「2011年東北地方太平洋沖地震の被害・影響」這個部分,並於2011年4月5日移至「東日本大震災」這個新的命名(4月5日時,我有搜索「東日本大震災」,當時還查不到,所以是在我回應後的幾個小時進行的)。當初似乎已按照阪神.淡路大震災的模式在進行編輯了,所以用了「地震の被害・影響」這暫稱來表示「震災」之意。那為什麼不直接用「2011年東北地方太平洋沖震災」,我作以下推測,僅供參考:第一點震源不能代表災區,用上面的命名會有爭議;第二點將「地震」換成「震災」相似度太高,搞不好編一半才發現自己跑錯條目,當然這例子有點誇張,但起碼點選內部連結時,比較不會點錯條目。第三點「震災」是簡稱,「地震の被害・影響」比較白話,採用清楚的命名有利於初期編輯時選擇適當的資料,後期等條目趨近成熟後就比較沒關係了,就像現在的「東日本大震災」。關於大摩君的提議,分割是可以開始做了。至於命名要用「東日本大震災」或「東日本大地震」,我想應該尊重日方先用「東日本大震災」吧?「東日本大地震」則作重新定向,等有反對意見再討論。本條目一開始也是用「三陸沖地震」跟「太平洋沖地震」,但後來多半認為「沖」的中日看法差異太大,才要進行翻譯。但像清朝從日本引進的消防警察詞彙,就是因為它們可直接用中文拆解並解釋,才能被慢慢接受,類似的例子還很多。--Mihara57 (留言) 2011年4月6日 (三) 11:30 (UTC)

(~)補充:另外以「震災」為條目的工具書有《新语词大词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1)、《城市问题百科全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现代汉英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关东大震灾」見於《世界现代史简明辞典》(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2)。參見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以「大震災」為關鍵詞檢索新聞,其實歷年來中港台的中文媒體與BBC中文網都曾用過,見"大震災" - Google News Archive Search,關於四川大地震的部分,可點選年表的2008年。單就新華網的53筆來說,2008年至2009年就達到40筆,還超過2010年至2011年的9筆,剩餘的是2004至2007年的4筆,見大震災 source:"新華網" - Google News Archive Search。--Mihara57 (留言) 2011年4月6日 (三) 14:49 (UTC)

(!)意見:將是次地震的災害、影響分割,然後將「東日本大震災」重定向至該條目。小希~* (留言) 2011年4月6日 (三) 14:20 (UTC)

大家覺得有必要對於條目是否分割進行投票嗎?如果大家沒有意見,我打算就直接分割下去了。—大摩 —主佑平安— 2011年4月22日 (五) 19:35 (UTC)

對地震關心的人已經比之前少很多了,相對編輯次數也變少許多,現在就靠固定那些人來維護幾個相關條目了。您有把握都處理好的話,就放手去做,投票可以跳過,如果有人堅持,那就算我「支持」一票。更何況現在是依照日本維基的方式來做,不會有什麼太大爭議的,英語維基從4月1日就創建「東日本大震災」的英語版,中文維基也同樣可以跟進,而且愈快愈好。--Mihara57 (留言) 2011年4月22日 (五) 21:51 (UTC)
麻煩先暫緩,可否先列出所有相關條目在移動後的名稱列表?因為日本語維基在當初討論的時候有列出來,就目前討論移動的狀況來看,仍然沒有針對每個相關條目作出清楚的名稱移動交代,為了避免到時候又有爭議或移動名稱不甚理想,希望移動者先列出移動列表。-Jack Tao(留言) 2011年4月23日 (六) 02:17 (UTC)
  1. 可以參考關東大地震,關東大地震的震央也是在海上,但是中文仍習慣稱之為關東大地震,反而沒看到有人特別寫為關東近海地震
  2. 此外,在日文維基條目,關東大地震也是被區分為講述地震的ja:関東地震和講述震災的ja:関東大震災,可是在中文及大多數的語言維基百科中,都是以單一條目來講地震和震災的。
--Alberth2 汪汪 2011年4月23日 (六) 13:32 (UTC)
當然查不到,因為是叫「相模湾沖地震」。而且那時代約定成俗,不太重視気象庁的命名,但後來的情況則有所不同。特別在阪神・淡路大震災後,「震央」等相關描述仍是用気象庁命名(也多為學術界所採用),「震災」則日本政府統一各大報自創的命名(大眾媒體所採用)。至於,中文維基將這幾個地震與震災綜合為單一條目,則是前人撰寫條目進展有限,並不是什麼值得推崇的事,應該設法與日本維基學習並跟進,而不是視這種常態為合理標準。--Mihara57 (留言) 2011年4月23日 (六) 16:06 (UTC)

關於溫泉問題

[6],這個新聞應該放在經濟影響,還是地質影響呢?小希~* (留言) 2011年6月2日 (四) 00:33 (UTC)

视频:日本电视台提前预警9级强震发生瞬间

视频:日本电视台提前预警9级强震发生瞬间 觉得要介绍下在中国等其他地方都是很难做到的。Qa003qa003留言2012年3月28日 (三) 12:41 (UTC)

命名問題

日本官方把是次地震定為「東日本大震災」,而日本氣象廳方是用「2011年日本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煩請各位討論一下這個問題。--Tinho C.留言2012年3月29日 (四) 10:48 (UTC)

優良條目候選

~移动自Wikipedia:優良條目候選/提名區~(最后修订

2011年日本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歷史(90) - 事件(30),提名人:Elohim1留言2012年6月10日 (日) 05:49 (UTC)

投票期:2012年6月10日 (日) 05:49 (UTC) 至 2012年6月17日 (日) 05:49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