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萧毅肃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评级標準評為小作品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
|||||||||||||||||
---|---|---|---|---|---|---|---|---|---|---|---|---|---|---|---|---|---|
|
蕭毅肅
[编辑]改正錯誤 <萧毅肃 萧毅肃(1899年12月11日-1975年7月31日),原名萧昌言,中国四川蓬州人,国民革命军二级上将。
蕭毅肅, 1898年9月22日生於四川省蓬安縣,1975年7月31日卒於台灣省臺北市。昌言是家族正式名稱﹕毅肅是字,也是學名,為蕭終身使用從未改名。
萧1916年考入云南讲武堂,1920年毕业后在滇军杨森部任参谋,随军进入四川。不久随汤子模起兵反对杨森,1925年升任建国川军第2军第1师第2旅旅长。不久建国川军崩溃,萧一度回乡隐居,后先后投吴行光和郭汝栋,任参谋长。1930年后去职寓居上海。
楊森是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軍長,湯子謨是國民革命軍第二軍軍長。雖然大家都是川軍,但兩人互不相屬,亦從未謀面,反楊之說純屬子虛。蕭從雲南講武堂畢業後即返回四川,加入受孫中山領導的建國軍川軍第二軍(軍長湯子謨,湖南人),獻身革命。初任獨立第一旅上尉參謀,五年後已積功晉升為少將旅長。第二軍在廣東完成支援國民黨軍東征任務返回四川時,師長羅覲光謀叛,勾結唐生智襲擊湯軍,湯軍長在前線,遭為羅收買之貼身衛士刺殺身亡。但羅不獲該軍將士擁戴,亦不獲國府承認,第二軍就此星散。蕭護送湯故軍長靈柩及眷屬返鄉後,於返川途中,受楊森所部第二師師長吳行光(履謙)之邀,主持幹部訓練,不久改任該師參謀長。1928年,楊森下令強行收繳所屬各師(共七個師)大炮,在軍部成立炮兵團直由楊森本人指揮。因此等大炮,或多或少為各師師長自行重金購置,而引起各師不同程度之反抗。師長郭汝棟聯合師長范紹增,遊說第二師師長吳行光參加反楊。吳雖對楊不滿,因其駐地距楊甚近,不敢採取行動。但若不應允,其防地又為征戰必經之地,必先先遭受攻擊,乃虛應之。郭召開會議時,吳佯稱有病,派不知情的參謀長(蕭毅肅)代表出席。不料事機不密,蕭尚未達到即被楊率先討伐。反楊聯軍倉促應戰,吳為求自保,委過於蕭,領軍返回後,被楊繳械去職,蕭則被森楊懸償捉拿。反楊聯軍既敗,郭乃邀蕭借箸代籌,與楊再戰,楊部終於潰敗。南京國民政府遂以楊之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番號,委任於郭。蕭則受任為軍參謀長。但楊森仍繼續使用第二十軍番號,國府鑒於楊森雖敗,仍擁有四個師之實力,不願另啟戰端,又繼續承認楊森為第二十軍軍長,而另委郭汝棟為國民革命軍第四十三軍軍長(後國民革命軍奉令一律改稱為陸軍第某某軍、某某師)。1930年第四十三軍奉令縮編為第二十六師,其所轄三個師則縮編為三個旅,蕭改任第三混成旅旅長。此後,蕭先後被升為師附兼第三混成旅旅長,及副師長兼第三混成旅旅長。蕭因每戰皆捷戰功卓著,而遭嫉妒中傷。郭不查,蕭乃遠走上海。郭覺悟後,乃重金致贈胡承杰旅長,請其另謀高就,並請其五妹夫傅秉勛專程前往上海,轉達郭之悔意並請蕭返回。但蕭認為時地不宜,郭乃保留蕭之師附名義,長期等待。
1934年,萧在郭汝瑰的推荐下入中央陆军大学深造,1936年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少将。抗日战争爆发后,萧任43军(郭汝栋部)参谋长,率部参加了淞沪会战和湖口等地的战斗。湖口战败后,43军被撤销番号,萧调任参谋总长何应钦办公室高级参谋。
報考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二期(將官班)需軍長保薦,其時郭汝棟之弟郭汝瑰甫留日歸來,又力爭進入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二期深造。郭礙於規定,另一方面也是表示對蕭的誠意,故捨郭汝瑰而保薦了蕭毅肅,以軍參謀長名義報名參加考試。這也是郭汝瑰始終對蕭不諒解的基本原因。蕭在入學考試時,戰術科答案與命題教官提供作為評分依據的標準答案大相徑庭,依規定不能錄取。但閱卷組認為蕭案有理而提請考試委員會裁決。經開會討論,咸認為不可埋沒人才,決定破格錄取。錄取名單經呈報蔣中正委員長核准後,才正式通知蕭入學。在校期間,蕭又在公開辯論中,駁倒蔣中正重金禮聘來校任教之德國高級軍官。該教官羞愧難當,當晚即悄然離校,經上海回國去了。畢業時蕭名列前茅,並獲優等證書,遂為各方爭相羅致。但蕭不願拋棄他的老長官而飛向高枝,選擇了大家認為不智的仍回原部隊。蕭回到駐紮在湖北宋埠、麻城一帶的第四十三軍不久(其時郭汝棟軍長久已長期臥病漢口),就奉命以軍參謀長代理軍長,率領第四十三軍趕赴上海參加淞滬會戰。第四十三軍被中央認為是雜牌部隊,不受重視。不但裝備極差,加以連年奉令國內用兵,兵員亦嚴重不足。出發時只有一個第二十六師,及少數軍部人員,全軍總共僅五千餘人。於十月十八日甫抵上海,就奉命立即投入戰場,接替李鐵軍所部,防守大場。大場為上海北部防線廟行、江灣等地之屏障,關係整個戰局至大。在接防命令中明言必須死守三天。三天後上級沒有指示,接防部隊不見蹤影,亦無援軍到來,而日方反而精銳大至。其勢不能放棄,唯有繼續浴血艱苦奮戰。直到十月二十四日午夜過後,接防部隊(第十八師)才到來。那時第四十三軍人員陣亡已近百分之九十,中低級幹部幾乎全部犧牲(三個團長陣亡了兩個;十二個營長陣亡了十一個;包括火線遞升的在內,連長陣亡了編制人數的一倍)。蕭奉令率領不足六百人的殘部,前往杭州整補。第十八師到達時已是疲憊之師,實在擋不在精銳日軍的優勢軍力,接防不到一天大場就丟了。師長朱耀華當然知道事態嚴重,在向西撤退的途中舉槍自盡。蔣委員長念其尚有氣節,下令免究失土之過,視同陣亡撫恤。十一月六日,第四十三軍正在前往杭州的途中,又奉令前往松江協助友軍,抵抗由金山衛登陸的日軍,以致全軍犧牲殆盡。次年(1938)春夏之交,第四十三軍才回到原駐地整補,郭汝棟軍長仍臥病漢口,並無起色。六月中旬,蕭再奉命以副軍長代理軍長,率領第四十三軍前往江西湖口協防友軍。當時沿長江一帶的最高指揮官,是江防總司令劉興將軍;防守湖口一帶的實際指揮官則是第十七軍團(轄第七十三軍)軍團長兼第七十三軍軍長王東原,第四十三軍歸王東原指揮。接到命令時,第四十三軍兵員尚未補齊,一共只有四千多新兵,械彈亦極感缺乏無法領到。後幸得高人指點,經郭軍長首肯,才得由郭的親戚軍部謝軍需,循門路以打牌方式,去滿足主管人員的需索。也許該主管對第四十三軍的孝敬感到滿意,第四十三軍才得在出發前五天,獲得了請領的武器,並得到主管人員,自動額外加發了二十五枝比利時造步槍(每枝配有鋼心彈五十發),這就是當時第四十三軍,對抗日軍坦克車最犀利的戰防武器了。到達湖口後,由於上級指揮官敵情判斷錯誤(蕭認為不妥,曾有所建議,但未獲採納),致為敵軍所乘。第七十三軍敗退時,王軍團長嚴令蕭率部前往指定地點會合。蕭率領僅剩下約一團人的兵力,經慘烈衝殺按時到達會合地點,卻陷入日軍包圍。待再衝殺出來,全軍只剩兩百多人,仍然不見友軍。這才知道第七十三軍早已撤退。前往會合,就是替他們牽制日軍,做他們的擋箭牌。雖然如此,蕭卻不能棄守湖口,遂被困於石鐘山上。蕭鑒於當前敵情,實不忍心讓一些文職人員,以及當時被認為是技術人員的迫擊炮炮兵,和受傷不能戰鬥的人員(包括劉穎悟團長)也跟著犧牲。就要他們趁黑夜,乘那僅有的兩條小船離去,不料竟無一肯走。蕭乃告訴他們同生共死固然義氣,但於事無補,反而替國家增加冤魂。假如他們有人幸得不死,能求得援軍,豈不是可以為留此之人增加一分生機,然後下令將仍然堅持不肯離去的幾人,強行押上小船。日軍由於全力攻山喪亡頗大,而改用大炮日夜轟擊,最後山上只剩下二十人左右。蕭心中明白全體成仁的時間已不遠了,乃下令焚毀電碼密本及一切文件,並與劉雨卿師長相商,各人佩槍只裝一顆子彈,準備在最後一刻自盡。因為到時已經事無可為,多裝子彈必有殺敵之心,戰鬥中如果負傷,就有被俘的可能。身為中國軍人,尤其是部隊長,當然不能被俘,唯一的選擇就是自殺成仁。不料當晚卻聽到有人呼喚「先生」,「蕭副軍長、劉師長」。見面後,是先前被遣走的勤務兵謝家錦,帶了一個連長來。那連長說劉總司令得到王軍團長的報告,說副軍長已經陣亡。現在又聽脫險回來的人說,副軍長仍然困守在石鐘山上。劉總司令說「如此人才豈可不救」,就急忙選了我們這些熟習地形的,由脫險的人帶領,繞道前來營救副軍長,並出示命令。至此蕭乃下令撤退,隨那連長下山。在用那連長帶來的士兵,臨時紮成的木筏,來回渡過一條小河時,敵人追兵已至,營救人員不及渡河。那連長卻連聲催促已在河對岸渡蕭將軍快走。他說得悲壯,他說劉總司令已告知了他一切,他們前來已是準備犧牲的。能將蕭救出,他們就達成了任務。若連蕭也陪上,他們的犧牲就變得沒有代價了。那一連人,為了掩護蕭將軍及第四十三軍的人員,就全部壯烈犧牲在石鐘山下了。可是蕭副軍長及劉師長陣亡的消息已經發佈,無法追回,所以重慶的報紙還是登了出來。湖口之役以後,第四十三軍已是第二次實際上不存在了。但郭汝棟軍長仍然奉到命令整補重新組建部隊。至於蕭的調任重慶軍事委員會少將高級參謀,則是由於劉興將軍,營救蕭將軍的報告,喚醒了蔣中正對蕭的記憶,而下令把蕭調去軍事委員會服務。這個調動,正合了蕭本人的意願。因為在此短短一年間,蕭親身經歷了淞滬會戰,和湖口防衛戰,深深了解國軍在抗戰中的艱難困苦。除了官兵素質、人數、和裝備遠不如日軍同級部隊外,部隊番號也是虛有其表;上級長官兼任下級部隊長者比比皆是,而且還有往下兼任兩級的,紊亂了指揮系統。而希望有機會到最高軍事機關(軍事委員會)去服務,或者可能有機會對抗戰作出更多貢獻。
1943年,萧被任命为中国远征军参谋长,次年升任中国陆军总参谋长。1945年1月1日,萧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不久升任中将。8月21日,萧毅肃在湖南芷江主持了抗战胜利受降仪式。
蕭是於1940年8月15日被晉升為中將的,其本職仍然是軍事委員會的高級參謀。
1946年,萧调任重庆行营参谋长,次年升任副主任,1948年兼任重庆警备司令,6月12日调任中华民国国防部次长,年底任参谋次长。
1946年,蕭因反對內戰而被外放重慶,擔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重慶行營的參謀長。何應欽隨即也被外放美國,擔任中國駐聯合國軍事代表團的團長。好讓新任參謀總長陳誠,執行他(陳誠自己)六過月消滅共軍的戰爭。
1949年12月,萧撤往台湾。在台期间,萧制定了整训计划,为将各派系来台部队整合为一体居功至伟。1953年晋升为二级上将。1975年,萧病逝于台北。其子女后俱移居美国。
只有部分子女各有不同原因移居美國,蕭的夫人及其餘子女仍留居臺灣,並有一人遷往中國。移居美國者,到達之初人地生疏,無不單槍匹馬獨自奮鬥,生活十分艱苦。其次子且在加州戴維斯小學,做過打掃教室、清潔廁所及其他雜役的工作達數月之久。以後數度改換工作,包括珠寶公司,小雜貨店,及工業照相等,直到三年後才得到適合其專長的工作而有所成就。蕭的孫輩在美均受到良好教育,這也算是有收獲的了。美國並非人人的天堂,一切都得靠自己努力。
附記﹕為紀念蕭毅肅將軍,在對日抗戰期間,對我中華民族作出的實質貢獻,中國北京政府,特別撥發了專款,在建立於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縣,當年蕭將軍接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戰區日軍乞降代表舊址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園區內,建立了「蕭毅肅陳列室」,收藏並長期展出蕭將軍家屬捐贈的蕭將軍生前文物,供世人參觀瞻仰。 “—68.239.136.246 (留言) 2009年7月12日 (日) 23:48 (UTC)”符號 -->
主要參考資料﹕蕭慧麟著「蕭毅肅上將軼事」,ISBN 957-30617-2-4,公元2005年5月臺北書香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非賣品)
|簽名 = 蕭慧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