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李成俊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传记专题 (获评未知重要度
这个條目属于传记专题的一部分,用于整理和撰写维基百科中的人物条目。欢迎任何感兴趣的参与者加入这个专题参与讨论
 未评级未评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尚未接受评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尚未接受评级。

關於李成俊生平[编辑]

找到這篇很詳細的,但與條目有出入,轉載於此作參考。

來源自《江門五邑海外名人傳.第四卷》,連結(直接連結已失效,所以以百度快照連結與貼上原文供大家參考)--羊男 10:59 2007年3月13日 (UTC)

全文[编辑]

李成俊,號惜珍,1926年出生於澳門。原籍新會縣司前鎮,三代世居澳門。現是《澳門日報》報社社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委員,歷任中國新聞社理事等職務。

李成俊的祖父李雲林,曾參加過太平天國農民運動,太平天國失敗後,被迫離鄉別井。李成俊的父親李肇初(又名初瑞),是個中醫,曾出任同善堂和鏡湖醫院慈善會值理(即今之會董)。他在30年代,做過不少公益善事。

李成俊10歲時,他的父親因腦溢血逝世,從此家道中落,面對生活的種種磨難。李成俊的少年時期,是在相當窮困的環境中渡過的。他自幼懂事識理,讀書勤奮,每次考試都取得優良的成績,因而獲得學校的獎學金,還獲准交半費就讀。雖然這樣,但家庭供他讀書仍有困難,他讀完了舊制春季始業的小學五個半學年後(當時的小學為六年制,還差一個學期才畢業)。憑著相當於小學畢業的程度,終於考進了初中。

李成俊自小愛讀課外書。初時沉浸於《水滸傳》、《三國演義》之類的章回小說,後來在學校的圖書館裡,接觸的書籍越來越多,獲得的知識越來越廣博。他手不釋卷,博覽群書,貪婪地閱讀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巴金、魯迅、鄒韜奮等的作品他閱讀過不少。各種各樣的人物形像,作家們不同的風格和論點,大大開拓了李成俊的視野,充實了他的內心世界,使他進一步認識了生活和人生。同時,也為他以後從事寫作和新聞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李成俊在學校生活期間,有一位老師對李成俊的教導和影響非常深刻,最受他尊崇。這位老師名連聲海,曾任孫中山的秘書,學問淵博,思想開明。他講授古典文學,對學生作文則要求用文言文或語體文,不拘一格。他鼓勵李成俊寫作要「宕」一些。這個「宕」字就是打破思想束縛,放開之意。這位老師還多次表揚李成俊的作文,親筆劃了圈,寫了眉批,還加上評語,有時再蓋上「傳觀」二字的紅印,張貼於學校布告板上。李成俊在他及其他各科老師的培養教育下,接連幾個學期都考取第一名或第二名。這位老師曾贈送一副對聯給李成俊:「行不得反求諸已,躬自厚薄責於人。」教導李成俊立身處世要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李成俊讀中學之時,時值抗日戰爭時期,大批學校從廣州、中山遷至澳門,學生們開展抗日救亡運動,使他深受影響。1944年,李成俊中學畢業後,就同10多位同學一起到中山五桂山參加抗日游擊隊珠江縱隊,隨部隊在敵後演唱抗日戰爭歌曲和演出抗日戰爭話劇。翌年,敵偽軍十路包圍進攻山區,李成俊轉移到東江縱隊,在廣九鐵路以西地段督導處主辦的《新大眾報》任編輯,開始了他一生從事新聞工作的生涯。

抗日戰爭勝利後,李成俊重返澳門。他做過教師,為香港的報社寫過通訊稿,當過書店和中國文教用品公司的經理,搞過出版工作。期間又曾在電力公司任職。洋人將他的名字譯作「惜珍」,他不以為忤,身份證上就以「李惜珍」為別號。

1958年,李成俊與幾位好友籌辦《澳門日報》,先後任該報經理、經理兼副總編輯等職。1978年任總編輯。1985年任社長兼總編輯。1988年,由於當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廣東省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等職,無暇兼顧報社總編輯工作,只任社長。此外,他還擔任《文化廣場》董事長、星光出版社、澳門日報出版社董事長、澳日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等職,直至現在。

(本文之三段為講述澳門日報發展與關於李對工作時之形容,刪之)

1993年,李成俊不再任廣東省人大代表,改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他還是澳門新聞工作者協會、澳門筆會的負責人,濠江、涪道、廣大等三間中學的校董。歷任中國新聞社理事、中華文學基金會理事、孫中山基金會理事。幾十年來,李成俊勤奮筆耕,著作頗豐,主要有《今日印度》、《頤和園的故事》等。《今日圃為李成俊1993年在全國政協八屆印度》曾再版加印。此外,一次會議澳門組作發言李成俊參與合著的作品有:《國共風雲人物》、《澳門掌故》、《澳門文學綸集》、《海天‧歲月‧人生》、《澳門日報三十年》、《林則徐與澳門》、《紀念冼玉清教授文集》、《澳門基本法文獻》等。他還參與《中國大百科全書》「新聞出版卷」中有關澳門報刊的撰述。雖然李成俊有這麼多的職銜、著作、榮譽,但他卻謙虛平易,悃幅無華。他說:「對名利看得很淡泊。自己是在一個小城市,在一個特定的歷史條件下被推上一個特定的歷史舞台上,歸根到底是銀河系中忽忽的過客。」他深有感慨地告訴筆者,目睹興衰,歷經憂患,最喜歡杜甫《旅夜書懷》的詩句:「細雨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李成俊十分贊同「官應老病休」的觀點。他覺得,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自然規律,應該遵循和順乎這一客觀規律。面對「平野星垂」、「大江月湧」的景色,他感覺到在寬廣無邊的天地間,自己像一只沙鷗,飛來飛去,正像他前面所說的「是銀河系中忽忽的過客」。這是多麼樂觀豁達的胸懷!

李成俊在勤奮筆耕之餘,也有他的業餘愛好。他愛鍛煉身體,保持旺盛的精力。他愛游泳、打乒乓球,還嗜好看電影、下像棋。他風趣而幽默地說:「棋下得不精,屢敗屢戰,不以為恥。」正因為他堅持鍛煉,性格開朗,所以有著健康的身體。現在,他雖近古稀之年,還依然天天閱讀10多份報刊,精力不減當年,可謂老當益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