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圣埃夫鲁树林圣母镇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小作品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法国专题 (获评小作品級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法国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法国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小作品级小作品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小作品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尚未接受评级。

地名问题[编辑]

@Bigbullfrog1996

[编辑]

此处Commune为市镇,市镇可以勉强简称为“镇”,但无法对应“村”,因为不管是中文语境下的“行政村”或者“自然村”还是法语中的“village”或者“hameau”都不能涵盖commune的基本定义。这与其人口规模没有任何关系,凡尔登地区博蒙或者罗什富尔沙硬要添加通名那也只能是“镇”。

连字号[编辑]

上一版本添加连字号当然不是因为“由两地组成”,而是因为即使不算“镇”的情况下“圣埃夫鲁圣母迪布瓦”也“超过8字”,本人在修改后没有移动此条目页面也是想看看阁下的反应。事实证明,阁下是认可“两地组成的地名”情况下才加连字号的,既然如此,那么请一视同仁,谢谢。(不要又扯上《导则》,塞什河畔努瓦亚勒沙蒂永都11个字了不也让阁下弄成一饼了吗?)

--Patriotard 2020年4月19日 (日) 12:32 (UTC)[回复]

@AirScott

[编辑]

“市镇可以勉强简称为‘镇’,但无法对应‘村’”是您自己的感觉,完全是因为“市镇”一词里包含“镇”这个字,您自己心里看着舒服,要是Commune的译名如同“法人”、“航空母舰”等词一样在当年借用了日语的“市村町”,您是不是又看“镇”这个字不舒服了?“城”、“镇”、“村”三者都对应一个Commune,怎么就前两个行后一个不行了?跟人口规模没关系?在您的接受程度里“城”字比“镇”字还要好,那十几个人的市镇用“城”字如何?

  • @Bigbullfrog1996“城”、“镇”、“村”三者都对应一个Commune”:阁下何出此言?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阁下还要执意以“人口规模”为理由而强行用“村”?阁下何曾又认定本人接受“城”了?--Patriotard 2020年4月19日 (日) 15:33 (UTC)[回复]
    • @AirScott说“城”、“镇”、“村”都对应一个Commune是说其用起来完全不会与其他单位产生混淆,而不是说三个只用一个就行了,十几个人三两间屋的市镇用“城”字真的合适吗您倒是回答一下。讲了无数遍,“大区”有“Région”对应,“省”有“Département”对应,“区”有“Arrondissement”对应,“县”有“Canton”对应,所以“城”、“镇”、“村”对应Commune指代明确,完全不会与其他单位产生混淆,而且导则上的示例里“城”、“镇”、“村”也都用上了,所以有什么问题吗?阁下向来喜欢以现有例子强推给其他的,就我观察而言阁下能接受“波城”、“莫城”,而哪怕“索镇”都要写成[[索镇|索]],再加上您说“市镇可以勉强简称为‘镇’”,所以我才说“接受程度里‘城’字比‘镇’字还要好”,注意是“还要好”,是相比较而言。--Bigbullfrog1996留言2020年4月19日 (日) 23:50 (UTC)[回复]
      • @Bigbullfrog1996十几个人的地方用“城”当然不合适,而“波城”和“莫城”属于常用名并且人家都是好几万的人口,除此之外阁下何处看见我用“城”来代替别的地方?此处讨论是commune,因此阁下不必把既不同级别又没有争议的département,région之类的扯进来。但如果一定要用一个汉字来定义“市镇”或者“commune”,那我必然选择“镇”:①字面上的理解和接受度,这个不必多说,“市镇”两字木已成舟,阁下拿什么“市村町”来做假设在此处毫无意义;②“镇”在大陆环境下属于设有政府的基层行政单位,这一点也是符合法国commune的行政框架的:市镇设有“conseil municipal”,而其下级的“hameau”“lieu-dit”之类的则仅为居住地,类似于中国大陆的“自然村”,所以后者若统称为“村”在语境上是成立的,反之,如果此处的“圣埃夫鲁树林圣母”成立,那么其下面的“拉波特里”将很难定义;③需要一定数量的人口数量才能设为“镇”那是中国大陆的做法,况且只有几户人家的镇也是事实上存在的--Patriotard 2020年4月20日 (一) 08:28 (UTC)[回复]
        • @AirScott讲département,région等是为了说明“城”、“镇”、“村”等字任意一字都不会有混淆的问题,都明确指代“Commune”。还有,非要在大陆的那一套区划里抠字来套用在法国上或作类比,非常不合适。例子很明显了,译的好的也就“région”的译名“大区”,还有就是“commune”的“市镇”(新造词,免去了没有合适的现成词语的问题),而“département”的“省”、“arrondissement”的“区”则译得勉强(我看阁下早期甚至会把“arrondissement”改译成“地区”。btw,改成了“地区”问题岂不更大?1995年推出的Pays该译成什么?),问题最大就是“canton”的“县”了,这个不赘述了。所以,这些上级的行政区划译得也就这样了,给下面的commune非要强迫症式地扣字属实犯不着。还有,若“圣埃夫鲁树林圣母村”一称成立,“拉波特里”之称并不成问题,要不然一堆地名早就有了问题。按您的说法,羊角村德瓦斯赫拉赫特是不是也“很难定义”了?还有,即便是中国它也有类似于hameau或lieu-dit存在,那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岳村镇岗坡村李家沟是不是也“很难定义”了?。看这篇文章说的,“新密市岳村镇岗坡村李家沟自然村”,所以真要说如何称呼“拉波特里”、“德瓦斯赫拉赫特”、“李家沟”,用“自然村”、“小村落”即可。真要问“城”、“镇”、“村”的用法,我想也只能通过看人口或是上地图看规模,除此之外也没别的办法吧。几个人的镇就算有也是个例,不具有普适性,只讲讲人口和规模,大多数人都会说那是个村吧。(而且您自己都说了“需要一定数量的人口数量才能设为‘镇’那是中国大陆的做法”,是不是能说明您自己都觉得不该凡事都按中国大陆的来?)--Bigbullfrog1996留言2020年4月21日 (二) 11:50 (UTC)[回复]
          • @Bigbullfrog1996是的,世界上各个国家的行政区划方式和称呼会有所不同,但是层级的划分的永远存在的,第一至四级行政区划在中国大陆和法国分别是“省、地、县、乡”和“région、département、arrondissement、commune”(中国的副省级城市及法国的公共社区等情况特殊,一般不认为是行政区划,暂不讨论)。而在2015年Loi Notre出来之前,région也仅为一个地域组织而不是宪法认定的行政区划,而canton则是一个具有实权的行政等级,故而那个时候法国的行政区划基本级别是“département、arrondissement、canton、commune”,这也是为什么我早期会把arrondissement翻译成“地区”(和中国地级行政单位吻合),同时也可以解释为什么2012年左右各类机翻的市镇条目都是“属于XX区XX县”(虽然我不知道是否原作者和我想的一样)。阁下提到的“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岳村镇/岗坡村/李家沟自然村”里面包含了完整的一(省级)、二(地级)、三(县级,此处为县级市)、四(乡级,此处为镇)、五(村级,此处为行政村)和六(自然村)级行政区划;而如果“圣埃夫鲁树林圣母村”成立,那么其完整构造就是“诺曼底大区/奥恩省/莫尔塔涅欧佩什区/圣埃夫鲁树林圣母村”,很明显此处的第四级行政区划被错误定义。阁下又拿“羊角村”举例子,常用名当中的单位那也是其名称的一部分,就像阁下提到的“岳村镇”,当地人可能直接将其称为“岳村”,但是这并不代表岳村是个村,这和人口数量或者规模没有关系,中国还有周村区辉县市这种行政区划呢,更何况众所周知的“石家庄”。同理,如果要把“commune de Pau”完整地翻译成中文那只能是“波城市镇”或者“波城镇”但不会是“波城城”。--Patriotard 2020年4月21日 (二) 14:23 (UTC)[回复]

连字号[编辑]

按您的想法,连字号的使用要不能看上去有误解产生,但事实上,连字号就是个笑话,这个东西早就烂了,最简单的例子——“弗朗什-孔泰”(这还没超八个字),不了解法国的人会不会以为这是两个地方?合并后的“勃艮第-弗朗什-孔泰”会不会让人误解更甚?就算是用作分隔两地名之用,它能好到哪去?奥洛龙-圣玛丽是1858由两市镇合并而成,所以加了连字号了,然后其所属的Arrondissement就叫奥洛龙-圣玛丽区,而2015年由前科尔马区里博维莱区合并而成的科尔马-里博维莱区也按理加了连字号,那您说这两个连字号代表的意思能一样?这个连字号它到底区分了什么?只知道奥洛龙-圣玛丽的人会不会误以为“科尔马-里博维莱”是一个市镇,其为该区chef-lieu?若市镇A与B合并为A-B,其与市镇C相近,故建了个火车站“A-B-C站”,那光看这个站名谁知道市镇是“AB、C”,“A、BC”,“A、B、C”还是“ABC”?还有,导则里明文规定的是“由两个以上词组成的地名,其音译名称超过八个汉字时,第一个词后加连词符-”,你一个意译的地名往哪拆?怎么拆?非要揣着明白装糊涂?更绝的是您还真给拆了(并称之为“测试”)。另外,要意译就按意译的方法译,要么就纯音译,“圣母迪布瓦”是个什么玩意?可以跟“塞格雷昂蓝安茹”并列阁下神创作前十了。“两地组成的地名”加连字号这一做法合乎情理,我从最初就是这么做的并且还是我先提的,但我可没说仅此情况才加连字号。对于连字号,别在精确性上指望它,当成“堡”那样看得了。至于塞什河畔努瓦亚勒沙蒂永,首先这是个意译地名,别扯11个字,而且我是实在想不出让“塞什河畔”同时修饰两地名的更好办法,只得出此下策,您要有好方法您可以讲。--Bigbullfrog1996留言2020年4月19日 (日) 13:42 (UTC)[回复]

  • @Bigbullfrog1996弗朗什-孔泰作为常用专名,不适合此处讨论的情况,阁下拿本人三年前的作品出来讽刺更毫无意义。“超过8字”就使用连字号属于《导则》的一厢情愿,人家还明文规定“XX-et-XX”形式也要用连字号(4.1.3.1),阁下有遵守吗?在维基环境下,连字号在法语地名中出现时就应该只是间隔两个专名,并且这和其所连带的事物无关,如同巴黎-奥利机场也不在“巴黎-奥利”这个城市。关于音译/意译,阁下的“圣埃夫鲁树林圣母”和“圣母迪布瓦”在混搭上有啥本质上的区别吗?“圣埃夫鲁”难道不是阁下强调的音译名称?还有,既然阁下不指望连字号的精确度,为何还对“塞什河畔努瓦亚勒沙蒂永”使用连字号产生顾虑呢?--Patriotard 2020年4月19日 (日) 15:33 (UTC)[回复]
    • @AirScott“‘XXX’常用,所以不算,‘XXX’不常用,所以也不算”,又是这种正反都有理的悖论。硬要说市镇级别的,还不会被阁下说“不知名”,那我只能想到西班牙的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级别,凡该市镇名出现必定搭配“-”,但它的意思却是“繁星原野的圣地亚哥”,那这一地名是不是也因违反规定而要惨遭移动?说“弗朗什-孔泰”常用不假,可它还是违背了维基规定呀,按您的话说是不是也该给维基的规定低个头?“XX-et-XX”形式也要用连字号这一规定确实有,新版《世界地名译名词典》也是这么译的,不过习惯上及现存的海量条目(不止法语地名)里都是用的“和”字,我个人也爱用“和”字,“为习惯及大量通行案例让步”这一点您也该同意吧?当然了您要硬改成“-”我也意见不大,这根本不是我care的点。您一拿机场举例我就想笑,“-”在机场条目里用的根本就没好到哪里去,没什么代表性,比如柏林-泰格尔奥托·利林塔尔机场泰格尔是柏林的一个区,这个条目名就跟“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一样搞笑。“圣母迪布瓦”您到现在还琢磨不透我是没想到的,得了,拿英语举个例吧,假如美国有一个municipality名叫“Park of Forest”,你要么翻成“森林公园镇”,你要么翻成“帕克厄夫福里斯特”,你翻成“公园厄夫福里斯特”就离谱,明白没有?所以一看“圣母迪布瓦”我脑子里直接就蹦出了“塞格雷昂蓝安茹”这一音意糅杂魔幻混搭,我没刻意去想,但印象实在太深刻,直接就在脑子里拦也拦不住地蹦出来了。再回到“Notre-Dame-du-Bois”,你要么翻成“布瓦圣母村”,要么翻成“诺特尔达姆迪布瓦”,“圣母迪布瓦”是个什么玩意?“Notre-Dame-du-Bois”是“圣埃夫鲁”加的后缀,所以要么“圣埃夫鲁树林圣母村”,要么“圣埃夫鲁-诺特尔达姆迪布瓦”,而“圣埃夫鲁-圣母迪布瓦镇”这一音意糅杂还外加强行塞“-”的魔幻神作阁下还看不出它魔幻在哪儿?“塞什河畔努瓦亚勒沙蒂永”的顾虑不在连字号上,而是在“塞什河畔”上,正是因为“-”的优先级没“塞什河畔”那么高所以我才把“-”给去了,阁下竟然还琢磨不明白?--Bigbullfrog1996留言2020年4月19日 (日) 23:50 (UTC)[回复]
      • @Bigbullfrog1996阁下所举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暂且认为是常用名(事实上不带连字号或者两个连字号甚至波折号都是存在的),本人从来没有说过常用名“该给维基的规定低个头”,反倒是支持恢复常用名,如布雷斯堡→布雷斯地区布尔格。德国的情况不清楚,但是就巴黎-奥利机场而言,巴黎和奥利都是独立的commune,本质上是两个同级别的专名,所以此处添加连字号是没有问题的;泰格尔、双流分别是柏林和成都下属的行政单位,属于从属关系,就像巴黎蒙帕纳斯站一样,不需要连字号,如果哪天奥利机场改用“法兰西岛”冠名了,那必然是不带连字号的“法兰西岛奥利机场”;顺便吐槽一下,国内完全相同级别也不使用连字号,如扬州泰州国际机场。本人前段使用的“圣母迪布瓦”当然不会是首选,只是为了列举这种混搭的结构,况且“圣埃夫鲁树林圣母村”照样可以理解为“一个叫“圣埃夫鲁树林”的“圣母村””。“Noyal-Châtillon-sur-Seiche”翻译成“塞什河畔努瓦亚勒-沙蒂永”或者“努瓦亚勒-塞什河畔沙蒂永”都是行得通的,阁下既然不追求连字号的精确度,那么就没必要顾虑从字面上可能带来的误解(法国人看原名也不会一下子反应过来这是两个“sur-Seiche”的地方组合而来的市镇)--Patriotard 2020年4月20日 (一) 08:28 (UTC)[回复]
        • @AirScott至于扬州泰州国际机场,个人感觉是因为国内的机场或火车站名称中没有像国外那么多把同级别市镇名并列放的,以至于国内其他机场没有加“-”的,所以扬州泰州国际机场也不敢开这个头。至于“圣埃夫鲁树林圣母村”会造成“一个叫‘圣埃夫鲁树林’的‘圣母村’”的误理解,我只能说是因为两门语言的差异摆在这儿,不可能完美翻译,想要无歧义只有纯音译,意译名中“圣埃夫鲁树林圣母村”已是最优解。要问真有没有不产生歧义的意译方法,那只能是“圣埃夫鲁:树林圣母村”了,这个百分之百没有歧义了,意思也一清二楚一目了然,并且也贴合法文原名想表达的意思,但显然不能用,这个“:”实在是太荒谬了。而Noyal-Châtillon-sur-Seiche,我当然不追求连字号的精确度,但我追求“塞什河畔”的精确度,所以我才把连字号去了,因为加了连字号,精确度不仅没增加,反倒是严重破坏了“塞什河畔”的精确度。如果说要强行加“-”,那“塞什河畔努瓦亚勒-沙蒂永”也比“努瓦亚勒-塞什河畔沙蒂永”好一万倍,毕竟前者还勉强能看作修饰了两个地名,后者就完全不能了。--Bigbullfrog1996留言2020年4月21日 (二) 11:50 (UTC)[回复]
          • @Bigbullfrog1996“圣埃夫鲁树林圣母村”、“塞什河畔努瓦亚勒-沙蒂永”和“努瓦亚勒-塞什河畔沙蒂永”我都可以接受。但是对于“八个字以上的音译地名必须加连字号”这点我是不支持的,虽然《导则》有提到,并且确实连字号方便中文阅读,但是翻译出来的结果连意思都变了,就像导则推荐的用连字号代替“XX-et-XX”。阁下在Noyal-Châtillon-sur-Seiche当中没有添加连字号也有对于精确度的考量,那么我想如果因为多余的连字号而产生误解也是阁下不愿意看到的。--Patriotard 2020年4月21日 (二) 14:23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