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林俊穎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林俊頴(頴又作穎),臺灣小說家。1960年9月8日生,臺灣彰化人。高中就讀國立台中二中,大學就讀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前往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皇后學院攻讀大眾傳播學系碩士。曾任職報社、電視台、廣告公司,2012年獲邀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畫(IWP),現專事寫作。

生平[编辑]

高中二年級時即開始小說創作,1981年以〈開到茶靡春事了〉獲得第一屆全國學生文學獎大專組第二名。林俊頴長期與臺灣文壇朱家成員交遊,共組「三三集刊」。風格形塑之過程除中文系的師承背景,還有張愛玲的影響。[1]

出版多部長短篇小說與散文集。《我不可告人的鄉愁》獲2012年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與金鼎獎;《人的夢》系列小說獲2012年國藝會基金補助,正式出版時改名《某某人的夢》,獲2015年臺北國際書展大獎與金鼎獎。《猛暑》獲2018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2]

作品[编辑]

創作[编辑]

《是誰在唱歌》,散文集,麥田,1994。

《日出在遠方》,散文集,遠流,1997

《焚燒創世紀》,中短篇小說集,遠流,1997

《大暑》,短篇小說集,遠流,1990

《愛人五衰》,短篇小說集,千禧國際,2000

《夏夜微笑》,短篇小說集,麥田,2003

《玫瑰阿修羅》,短篇小說集,印刻,2004

《善女人》,短篇小說集,印刻,2005/2022

《鏡花園》,短篇小說集,印刻,2006

《我不可告人的鄉愁》,長篇小說集,印刻,2011;新星出版社,2013(簡體字版)。[3]

《盛夏的事》,短篇小說集,印刻,2014

《某某人的夢》,中篇小說集,印刻,2014

《猛暑》,長篇小說集,麥田,2017

譯作[编辑]

湖中女子,冷硬派長篇推理小說,雷蒙.錢德勒(Raymond Chandler)著,臉譜,1998

導演[编辑]

《我記得》,紀錄片,目宿媒體,2022。

評價[编辑]

作品多取材自對生活體驗的感受與觀察:《是誰在唱歌》以小故事寫出人際衝突、感官刺激與文化張力。《日出在遠方》有作者對童年及讀書時代的追憶與複述。《焚燒創世紀》敘述者始終週旋於同志之間,書中每人都有不堪回首的往事。《大暑》寫出都市男女的深刻情感,成功營造舊時臺北城的氛圍。《愛人五衰》直面色衰相壞的鏡花水月。《夏夜微笑》表達對同志情慾態度與看法,以「我」為敘述的聲音,娓娓道出「深知此間一切終將隳壞」的後見之明。《玫瑰阿修羅》以佛書典故,描述光鮮行業背後的不可言說之惡。《善女人》應是讓作者後來名聲鵲起的臺語書寫的先聲,以童年為素材,以家族書寫為結構,並以詩般的語言展現作者成熟的文字功力。《鏡花園》繼續以詩化語言將意識之海裡的翻騰呈現出來。《我不可告人的鄉愁》以「現代的」與「斗鎮的」兩條主現編織出作者在家鄉與當下生活的拉扯,暗示經濟起飛的代價則是神話原鄉與精神母土的雙重失落。[4]《盛夏的事》寫出旁觀者的飄零心情。《某某人的夢》以非線性時間的敘事模式寫出現實的荒謬與日常的繁瑣。《猛暑》裡的老人「我」則試圖找出自己的主體性。金典獎評審陳芳明認為本書「虛構與異質空間的交錯敘述」,開啟了當代小說的全新領域。[5]

王德威評論其文字:「他的故事多描述時移事往的無奈,異國行旅的孤寂,或是種種愛欲追求的無償。橫貫其間的,是他對剎那繁華的執迷,以及繁華褪盡後的低迴失落。這兩種寫作姿態其實相互為用,形成一種邏輯循環。」[6]

外部連結[编辑]

紀錄片相關訪談[编辑]

林俊穎記錄文學朱家——看見純粹與堅持 [影音]

20120411《愛悅讀》林俊穎——我不可告人的鄉愁

刻劃文學朱家心境——電影《我記得》放映暨座談會

【影評】《我記得》:從世紀末的華麗走向現代蒼涼,對記憶、政治、文學「繞道而行」的敘事法

朱家客廳——文學與熱情的總合

2022.03.18 蘭萱時間 專訪【願未央、我記得】朱天文、林俊穎

學位論文[编辑]

從「大暑」到「猛暑」:林俊頴小說分期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8年。

《論台灣同志小說中的抒情主體:以吳繼文,林俊穎,張亦絢為討論對象》,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年。

抒情離現代:懷舊的能與不能——論林俊頴小說》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21年。

我「聽」故我在:林俊頴家族書寫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22年年。


[1] 【专访】林俊頴:写了二三十年还被说写得像张爱玲,那不就大完蛋了

[2] 從本書開始,封面的作者姓名用字作「林俊頴」。

[3] 陳孟君:〈林俊穎小說中的時間想像與神話辯證〉,《中央大學人文學報》, 49期,2012年1月,頁64-91。

[4] 王德威,〈也是燼餘錄——評林俊穎《焚燒創世紀》與《日出在遠方》〉,《眾聲喧嘩以後:點評當代中文小說》,頁56-62。


參考資料[编辑]

  1. ^ 董子琪. 【专访】林俊頴:写了二三十年还被说写得像张爱玲,那不就大完蛋了. 
  2. ^ 2018臺灣文學獎得獎作品集. 臺南市: 國立臺灣文學館. 2018年. 
  3. ^ 從本書開始,封面的作者姓名用字作「林俊頴」。
  4. ^ 陳, 孟君. 林俊穎小說中的時間想像與神話辯證. 中央大學人文學報: 64-91. 
  5. ^ › downloadfile 國立臺灣文學館台灣文學獎 请检查|url=值 (帮助). 
  6. ^ 王德威. 眾聲喧嘩以後:點評當代中文小說. 

Category:臺灣1000專案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