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學會考附加數學科
香港中學會考附加數學科(HKCEE Additional Mathematics,簡稱附加數,A. Maths)是昔日的香港中學會考中,一門高等數學課程,目的是在提昇學生在中學的普通數學科之外的數學水平。
歷史及概述
[编辑]本科在1967年香港英文中學會考開設,一般會分類在中四及中五的理科的課程中。本科是獨立的選修科目,本科的考生應掌握會考數學科的內容,但報考本科毋須同時報考數學科,本科也不能代替數學科。
1967年本科設兩卷,1968年再增加一卷理論力學。1968年到1980年的考試,設有三卷,每卷2小時。卷一必考,卷二或卷三選考一卷。卷一和卷二為純粹數學,卷三為理論力學。
1974年,中文中學與英文中學會考合併為單一中學會考,因為中文中學該屆未採用本科課程,本科用「課程乙」名義開設,只可用英文應考;而「課程甲」則為原來中文中學會考的高級數學科。1975年起,本科合併完成,首次可以用中文或英文應考,而課程的純粹數學部分,就加入了複數,包括複數的模數、阿根圖和共軛[a],並由香港高級程度會考純粹數學科加入不等式及解析幾何的內容,包括加入圓錐曲線。[b]
自1981年至2000年會考,設有兩卷,每卷2小時,兩卷都是必考,卷三理論力學課程刪除,而香港高級程度會考應用數學科卷一部分仍保留理論力學,內容較為進階。
1989年《檢討附加數學課程的建議》提出[1]。
1992年本科首次有教學用的課程綱要,香港課程發展議會編制及發佈附加數學科學習領域指引[2],此前只有考試課程。
自2001年會考至最後一屆2011年香港中學會考,只設一卷,時間2小時30分钟。
因應2000年的《數學課程全面檢討報告》[3],本科內容遭刪減,特別是複數單元被完全刪除,2002年中四級開始實行。[4]這意味着學生只能在香港高級程度會考純粹數學科學習到複數。後來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中,即使必修部份有複數,但課程編排僅有複數的四則運算,兩個延伸部份也無補充複數的課程。國際著名數學家丘成桐曾指出,複數是數學的重點課題,批評附加數學科刪除複數,令學生知識水平不足,影響日後升學發展。[5]
在2012年起,本科及香港高級程度會考純粹數學科部分內容整合到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數學科延伸部分,少部份內容新增至必修部份。
課程設計及内容
[编辑]附加數學科早期考試課程[6] | |
---|---|
試卷一:純數I |
|
試卷二:純數II |
|
試卷三:理論力學 |
|
附加數學科課程綱要(1992年頒布) | |
---|---|
單元1:數學歸納法原理 | 數學歸納法的概念,步驟,應用 |
單元2:正整指數的二項式定理 | 及的符號,帕斯卡三角形,利用帕斯卡三角形展開二項式,正整指數的二項式定理 |
單元3:二次方程及二次函数 | 二次方程的解法,根的性質,二次函數 |
單元4:三角學 | 弧度法,任意角的六個三角函數及其圖形,複角,補助角的形式,三角方程的通解,三角形的解法,二維及三維空間問題 |
單元5:極限和微分 | 極限,導數,微分法(簡單代數函數和微分法的法則,複合函數和隱函數的微分,三角函數的微分,高階導數),微分的應用(曲線的斜率、切線及法線,極大及極小、簡易曲線的描繪,變率,微增量,) |
單元6:不等式 | 不等式的基本法則,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形式如的不等式,絕對值,含絕對值的不等式,絕對不等式, |
單元7:解析幾何 | 平面直角坐標及兩點間的距離,直線圖形的面積,直線的傾角及斜率,兩直線的交角,直線的方程,法線式,直線族,軌跡的概念,圓的方程,圓與直線的交點,圓的切線方程,圓族,標準位置上的拋物線、橢圓及雙曲線,簡易的參數方程及軌跡問題 |
單元8:二維空間的向量 | 純量及向量、向量相等、零向量及單位向量,向量的和及差、純量與向量相乘,向量在直角坐標系的表示法,兩向量的純量積,向量的應用、線段分點、平行及垂直 |
單元9:積分法 | 不定積分,函數的積分法及簡易應用,積分法基本技巧,定積分,其計算及應用 |
單元10:複數 | 複數的標準式,複數的加、減、乘及除法運算,複數的極形式,複數在極形式的乘法及除法,簡單軌跡與複數,棣美弗定理,1的n次方根 |
統計數字
[编辑]年份 | 數學科 | 附加數學科 (與數學科人數百分比) |
---|---|---|
1996 | 61968 | 17311 (27.94%) |
1997 | 62638 | 17584 (28.07%) |
1998 | 65568 | 18454 (28.14%) |
1999 | 66210 | 18374 (27.75%) |
2000 | 66476 | 18531 (27.88%) |
2001 | 65090 | 18145 (27.88%) |
2002 | 64021 | 17689 (27.63%) |
2003 | 62425 | 17088 (27.37%) |
2004 | 63137 | 17568 (27.83%) |
2005 | 68226 | 18394 (26.96%) |
2006 | 67814 | 18367 (27.08%) |
2007 | 68406 | 18184 (26.58%) |
2008 | 69396 | 18053 (26.01%) |
2009 | 71129 | 18090 (25.43%) |
2010 | 72692 | 18091 (24.89%) |
另見
[编辑]註釋
[编辑]- ^ 複數的初步概念曾出現在早期的新數學的會考數學課程。
- ^ 中文中學會考自設立起,即有兩個不同課程和深度的數學科,稱為「甲組數學」「乙組數學」,前者較深,考生可同時報考兩科。六年制會考時,甲組數學卷一為大代數、三角及立體幾何,卷二為解析幾何及微積分,乙組數學卷一為算術及代數,卷二為幾何及三角,兩科各卷均為二小時;轉為五年制會考後,甲組數學卷一為大代數及三角,卷二為幾何及解析幾何,乙組數學卷一卷二同前,但課程內容有更改。1968年起分別改名「高級數學」「普通數學」。
- ^ 英文中學會考數學科課程甲,是較老舊的中學數學課程,俗稱「舊數」;而1969年開始設立的數學科課程乙,是響應新數學運動而改革的新課程,俗稱「新數」。1968年數學科課程甲,設三卷,卷一為算術及三角,卷二為代數,卷三為幾何,分別為2小時,1小時30分,2小時。幾何卷的課桯分為實用幾何(尺規作圖)和理論幾何兩部分。
參考資料
[编辑]- ^ 《檢討附加數學課程的建議》. [2023-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中學課程綱要-附加數學中四至中五課程綱要 (1992). 香港教育局. [2019-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數學課程全面檢討報告》. 2000 [2023-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黃毅英; 霍秉坤. 香港戰後數學教育大事年表(9/2007) (doc). [2023-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認為取消重點課題影響港科技發展 丘成桐不滿數學科改革. 文匯報. 2002-07-14.
- ^ 1968年香港英文中學會考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