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陳子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陳子和(1910年—1984年),字復齋,別號後齋,堂號百筆館廣東順德人,[1] 廣州大學法學士,擅長水墨、書法,是一位書畫藝術家。

生平[编辑]

陳子和,廣東省順德縣人,字復齋,別號後齋,堂號「百筆館」。出生在科甲的家庭,伯父陳元凱是翰林官,父親陳慶元是舉人,6歲進入私塾讀書, [2]:2812歲跟隨父親參加詩社作詩,13歲開始學習書法,大篆、小篆、漢隸、楷書及行草,[1] 15歲就已經讀遍四書、五經及各種古文、詩詞。[2] :28曾進入廣州警官學校及廣州大學就讀。[1] 17歲經由陳樹人引介,加入高劍父等名家創辦的「清遊會」,與書畫家互相交流,增進其書畫方面的學習。除了寫字外,常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臨摹古畫,揣摩筆墨用法, 擅長松柏、梅、菊、芭蕉,有時也作寫意山水,[2]:29[3]為「浙派」畫家之一。 1936年抗日期間,曾擔任廣東浮雲、三水、臺山、茂名等縣縣長及高州警備司令。[4][2] :28-29

1949年渡海來台後,曾擔任國立政治大學教授、中國書畫評鑑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中美經濟協會藝術委員會主任委員等 。[5]為弘揚傳統書畫,創辦華陽藝苑、主編《藝壇》月刊,與王壯為、高逸鴻、陳定山等畫家組成「中國藝苑」。對於藝術文化推展也非常的重視,為「中國美術協會」、「丙申書法會」、「壬寅畫會」及「十人書會」的共同發起人 ,並多次參與聯展,也曾與妻子黎畹靈舉辦書畫聯展、個展多次。[2]:28-291974、1975年為提升藝術風氣,先後發起「把繪畫推向家庭」及「把書法推向家庭」活動,以推廣當代國畫家的作品。[2]:29[6]

創作風格[编辑]

陳子和的書法風格與董其昌相近,畫作部分以松柏、梅菊最為人所稱頌,用筆施以逆筆、濕筆,潤以水墨,山水蒼古潤厚。[7] 王壯為曾經撰文評論陳子和,認為他的書法作品中以篆書長聯為最佳,畫作上的題字以行書書寫,寫來最自然,功夫也最深,而且畫作上所提的詩句也是一絕。[8]陳子和曾將多年寫字要訣整理:「第一,執筆得法,注意密指,空權、丹鳳眼,執筆正確,運筆始能順利流暢。第二,運筆分輕重。第三,取法正確,即篆、隸、草、楷、行各有其理論依據,宜深刻了解後下筆。第四,選體要有定見。每個人因其個性、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體」,寫出來才富有作者思想與情感,也才有蛻變出自己的風格來。」 [2]:119

參考文獻[编辑]

  1. ^ 1.0 1.1 1.2 陳子和_國畫(芭蕉). 文化部典藏網. [2023-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1).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許, 芳怡. 十人書會之研究. 臺北: 華梵大學美術系碩士學位論文. 2009. 
  3. ^ 蔡, 文怡. 揮毫每覺筆兼霜. 藝林之美. 臺北: 中央日報. 1983: 87–94. 
  4. ^ 陳子和口述. 萌芽不斷,日求進境. 藝壇. 1974-02, (71): 21-26. 
  5. ^ 書法展廳. 臺灣_中國書法學會. [2023-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1). 
  6. ^ 陳子和等人發起「國畫推進家庭運動展覽」. 台灣新生報. 1975-01-11. 
  7. ^ 陳子和. 非池中藝術網. [2023-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6). 
  8. ^ 陳子和. 宇珍國際藝術. [2023-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