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都昌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都昌县
鄡阳
都昌县的地理位置
都昌县的地理位置
坐标:29°21′01″N 116°18′13″E / 29.3503°N 116.3036°E / 29.3503; 116.3036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隶属行政区江西省九江市
設立汉高祖六年(前201年)析番县地立鄡阳县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遂割鄱阳县雁子桥之南境置都昌县
語源
  • 鄡阳:因历史事件而立的。鄡,音同枭。枭为古极刑名,即杀人斩其首而悬于木上。
  • 都昌:“县有都村,南接南昌,西望建昌”而得名。
政府駐地都昌镇
下级行政区24
政府
 • 县委书记肖立新
 • 县长钟有林
面积
 • 总计2,226.61 平方公里(859.70 平方英里)
人口2020年[1]
 • 常住577,684人
 • 密度259人/平方公里(672人/平方英里)
 • 城镇241,667人
时区北京时间UTC+8
郵政編碼332600
車輛號牌赣G
行政区划代码360428

都昌县中国江西省九江市下辖的一个,毗邻彭泽县湖口县,居南昌、九江 、景德鎮“金三角”中心地帶,南聯五水,北通長江,杭瑞高速和九景衢鐵路、都九高速交匯境內。

简介

[编辑]

西汉时,置鄡阳县。唐武德五年置县都昌,距今已有1370余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宋代诗人苏东坡游南山曾写下“鄱阳湖上都昌县,灯火楼台一万家,水隔南山人不渡,东风吹老碧桃花”的诗句。著名南宋爱国丞相江万里系都昌人,故乡至今还保存着有关他的文物古迹。都昌面对庐山,境内有南山、老爷庙等风景点。

鄡阳之名源于人事。鄡音同枭,代表古代极刑,即斩首并悬挂。淮南王黥布在此被杀,黥布曾随项羽攻秦,后叛楚归汉,后因叛变被刘邦所杀。当时此地尚未设县,属番阳县管辖。汉将于高祖十二年灭黥布后,从鄱阳和彭泽划出部分土地设县,以志其事,名为鄡阳。此为鄡阳古县设立的经过和名称由来。[2]

历史沿革

[编辑]
历代变更
设立汉高祖六年(前201年)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
使用状况江西省九江市辖县
西汉鄡阳县
新朝预章县
东汉鄡阳县
三國鄡阳县
西晉鄡阳县
東晉/十六國鄡阳县
南北朝鄡阳县
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废。
隋朝-
唐朝都昌县
五代十国都昌县
北宋/辽朝都昌县
南宋/金朝都昌县
现代都昌县

秦朝前

[编辑]
  • 夏、商、周为古扬州域,春秋战国为楚、吴地,属邑。[3]:1

秦朝

[编辑]
  •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番县,隶九江郡[3]:1
  • 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因秦軍大規模南下,準備與百越作戰,因此分九江郡江南一帶設置廬江郡。番县属之。[4][5]

汉朝

[编辑]

孙吴

[编辑]

晋朝

[编辑]
  • 晋武帝太康十年(289年),隶扬州鄱阳郡。
  • 惠帝元康元年(291年),割荆、扬二州地置江州,鄡阳县隶江州鄱阳郡。
  • 永安元年(304年),改隶江州寻阳郡[3]:1

南北朝

[编辑]
  • 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因彭蠡湖盆地发生多次沉降运动湖水南侵,鄡阳县地大部分沦入湖中。鄡阳县撤销,境域入彭泽县,隶江州。
  • 齐永明元年(483年)复隶江州寻阳郡。
  • 梁天监元年(502年),隶江州太原郡。
  • 陈永定元年(557年)改隶江州豫章郡。
  • 天嘉元年(560年),复隶江州寻阳郡。[3]:1

隋朝

[编辑]
  • 隋开皇三年(583 年),陈置郡县废,彭泽县易名龙城县,隶江州。
  • 十八年(598年),龙城复名彭泽。
  • 大业三年(607年),州废,隶九江郡。[3]:1

唐朝

[编辑]
  •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安抚使李大亮谓土地之饶,井户之阜,水陆之阻碍,遂割鄱阳县雁子桥之南境及彭泽县境置都昌县。因地有都村,南接南昌,西望建昌,故名。设临时治所于王市(今蔡岭镇北炎洞门口),隶江南道都督府浩州。
  • 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 年),隶江南西道江州。
  • 代宗大历元年(766 年),隶江南道饶州
  • 大历年间(766-779 年),治所徙迁彭蠡湖东即今治地。[3]:1

五代十国

[编辑]
  • 五代南唐,隶建康军饶州。[3]:1

宋朝

[编辑]
  • 宋开宝八年(975 年),隶江东路建康军饶州。
  • 太平兴国七年(982 年),隶江东路饶州。
  • 天禧四年(1020年),隶江南东路
  • 南康军建炎四年(1130 年),隶江南路南康军。
  • 绍兴元年(1131年),隶江南西路南康军[3]:1

元朝

[编辑]
  • 元至元元年(1264 年),隶扬州行省江西元帅府南康军。
  • 十四年(1277 年),隶江准行省江西道南康路。
  • 二十三年(1288 年),隶江西行省南康路。
  • 至正二十一年(1361 年),隶江西行省西宁路。
  • 二十二年(1362 年),隶江西行省南康府。[3]:1

明朝

[编辑]
  • 明洪武九年(1376 年),革行省置江西承宣布政使司,领十三府分五道,隶九江道南康府。[3]:1

清朝

[编辑]
  • 清顺治二年(1645 年),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改称江西省,隶江西省九江道南康府。
  • 康熙九年(1670年),隶饶九南道南康府。
  • 雍正九年(1731年)隶广饶九南兵备道南康府。[3]:1

民国

[编辑]
  • 民国初年,废府制。
  • 民国3年(1914年)隶江西省浔阳道。
  • 民国 15 年,废道,隶省直辖。
  • 民国 21年,省下设 13 个行政区,隶第二行政区。
  • 民国24年,全省为8个行政区,隶第五行政区。
  • 民国 28 年全省改11行政区,
  • 民国31年又改划9行政区,都昌均仍隶第五行政区。
  • 民国38年5月12日,都昌县解放,隶江西省都阳专区。7月,改隶九江专区。[3]:1

新中国

[编辑]
  • 1950 年隶中南行政区江西省九江专区。
  • 1970 年,专区改称地区,仍隶九江地区。
  • 1983 年,地市合并,隶九江市。[3]:1

行政区划

[编辑]

都昌县下辖12个、12个[6]

都昌镇、​周溪镇、​三汊港镇、​中馆镇、​大沙镇、​万户镇、​南峰镇、​土塘镇、​大港镇、​蔡岭镇、​徐埠镇、​左里镇、​和合乡、​阳峰乡、​西源乡、​芗溪乡、​狮山乡、​鸣山乡、​春桥乡、​苏山乡、​多宝乡、​汪墩乡、​北山乡、​大树乡、​江西省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蔡岭示范区和都昌县良种场。

县治变迁

[编辑]

六年(前201年)置鄡阳县,治所四望山(即今周溪镇泗山村境内的鄡阳城遗址),隶淮南国豫章郡

唐武德五年(622年)置都昌县,初治王市(今蔡岭镇北炎洞门口),大历年间(766-779 年)始迁今址即彭蠡湖东岸。

都昌镇地理位置在唐朝以前是鄱阳湖畔的一个小渔村,称都村。唐大历年间(766-779)县治从今蔡岭镇洞门王街市迁来后,逐渐发展成小集镇,称古南镇。后因都昌县而得名都昌镇。

都昌县城位于县境南端,濒临都阳湖。旧名城区镇、古南镇,异名都村,具1300多年历史。明嘉靖年间始建城垣,崇被年间扩大规模,清代几经修茸。建国后城区扩大,城垣拆除。明清时城内置5坊,民国时期属城区镇,设5保。建国后隶城关镇、都昌镇人民公社、都昌镇。都昌镇是党政军机关所在地,为全县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公元1868年(清穆宗同治七年)都昌县图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人口

[编辑]

2020年末,都昌縣總户數245674户,總人口806677人,總人口中,按性別分,男性425819人,女性380858人。

教育

[编辑]

初级中学

北炎中学||北炎乡/蔡岭镇
学校 所在地
土塘中学 土塘镇
化民中学
杭桥中学
鸣山中学 鸣山乡
万户中学 万户镇
狮山中学 狮山镇
大港中学 大港镇
东湖中学 都昌镇(县城辖区)
白洋中学
春桥中学 春桥乡
徐埠中学 徐埠镇
苏山中学 苏山乡
苏山二中
和合中学 和合镇
左里中学 左里镇
左里二中 盐田乡
盐田中学
汪墩中学 汪墩乡
汪墩二中
北山中学 北山乡
大沙中学 大沙镇
大树中学 大树镇
大树二中
多宝中学 多宝乡
西源中学 西源乡
芗溪中学 芗溪乡
阳峰中学 阳峰乡
中馆中学 中馆镇
周溪中学 周溪镇
以上数据可能不全面,仅供参考。

高级中学

学校 所在地
都昌一中 都昌镇(县城辖区)
都昌二中
都昌三中
都昌四中
慈济中学 蔡岭镇
三汊港中学 三汊港镇
新妙湖中学 苏山乡
以上数据可能不全面,仅供参考。

交通

[编辑]

汽车站

  • 都昌汽车站
  • 都昌汽车总站

公路

  • 都蔡公路
  • 都中公路

高速公路

铁路

农业

[编辑]

以棉花、粮食、油菜、芝麻、大豆为主。

矿产

[编辑]

硅砂陶土花岗岩等矿产。

工业发展

[编辑]

造船、型砂、机械、电机、造纸、皮革、纺织、陶瓷、矿泉水、饲料、竹凉席、珍珠。

名人

[编辑]

旅游景点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2. ^ 《史记》卷九十一·黥布列传第三十一_国学经典_历史春秋网. guoxue.lishichunqiu.com. [2024-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4).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都昌县志. 
  4. ^ 譚其驤《秦郡新考》:「又《黥布傳》,項籍死,天下定,布遂剖符為淮南王,九江、廬江、衡山、豫章郡皆屬布;四郡除九江外前人亦目為非秦郡。今按酈道元《贛水注》,南昌,秦以為廬江南部(即廬江郡之南部都尉);是豫章果後置,廬江亦未必非秦舊也。」(譚其驤《長水粹編》,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5. ^ 辛德勇:「今案廬江郡雖見諸記載偏晚,但是,《水經注》的記載,往往有可靠的地方資料作依據,其可信性並不一定會比《史記》等書更低,應當予以充分重視。」(辛德勇《秦始皇三十六郡新考》,《文史》2006年第1、2期)
  6. ^ 2023年都昌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3-06-30 (中文(中国大陆)).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