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統計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道德統計Moral statistics)嚴格上而言指利用數值資料暗示特定群體有病理性的社會成因,包括犯罪率、文盲率、自殺率、私生子出生率、墮胎率、離婚率、賣淫比例,或者19世紀時被稱為「貧窮」的某些經濟問題。

首位集合資料進行社會統計學的人是英國經濟學家約翰·葛蘭特,於1662年針對倫敦病死人口做的統計報告:《死亡表》(Bills of Mortality),為倫敦地區的出生人口與死亡人口列表[1];1741年,第一份系統化人口調查出現,咸信是由德國牧師約翰·彼得·秀斯密爾Johann Peter Süssmilch)主持。「道德」作為一種統計變量,在19世紀初期被多個英國和法國的地方政府採用、傳播,廣泛用於社會改革的辯論場中。

第一份討論「道德統計」的作品是法國統計學家安德烈-米歇爾·格雷André-Michel Guerry)在1833年的《論法國道德統計》(Essai sur la statistique morale de la France[2]。書中他利用法國的行政區劃地圖,繪製文盲率、犯罪率(以人數和財富多寡計算)、私生子出生率與窮人與富人的捐獻金額分布,討論與道德變量有關的項目。

在英國,首篇討論道德統計的文章是1847年統計學家約瑟夫·弗萊徹(Joseph Fletcher)的《英格蘭與威爾斯的道德與教育統計》(Moral and educational statistics of England and Wales[3][4]

延伸閱讀[编辑]

參考文獻[编辑]

  1. ^ Graunt, J. Natural and Political Observations on the Bills of Mortality. London: John Martyn and James Allestry. 1662 (英语). 
  2. ^ Guerry, A.-M. Essai sur la statistique morale de la France. Paris: Crochard. 1833 (法语). 
  3. ^ Fletcher, J. Moral and educational statistics of England and Wales. Journal of the Statistical Society of London. 1847, (10): 193-221. JSTOR 2338048 (英语). 
  4. ^ Fletcher, J. Moral and educational statistics of England and Wales. Journal of the Statistical Society of London. 1849, (12): 151-176、189-335. JSTOR 2338222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