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沙逊洋行
老沙逊洋行(David Sassoon & Co., Ltd.)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一个贸易公司,主要在印度、中国和日本经营。
历史
[编辑]老沙逊洋行于1832年在英属印度的孟买成立,由巴格达犹太人商人大卫·沙逊(1792–1864) 在孟买创立。洋行最初设于罗望子街(Tamarind Street)9号的一处小账房(现已不存在),从事银行活动和房地产投资[1]。但很快,它就开始成功地经营各种商品,如贵金属、丝绸、树脂、香料、羊毛和小麦。后来,改为专门从事从孟买到中国的印度棉纱和鸦片贸易。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结束了英国与清朝之间的鸦片战争,鸦片贸易更为繁荣[2]。为了快速运输鸦片,老沙逊洋行拥有自己的飞剪式帆船[3]。
老沙逊洋行在印度、中国、日本、波斯湾和英国设立了分支机构:加尔各答、卡拉奇、香港(1843)、广州、汉口、上海(1845)、神户、长崎、横滨、巴格达、伦敦、曼彻斯特。
如同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欧洲的做法一样,大卫·沙逊也把他的许多儿子任命为新成立的各地分公司的负责人[2]。起初他一直是 公司的唯一所有者,直到1852年,他的儿子阿尔伯特·大卫·沙逊(1818–1896)才成为合伙人,不久之后,次子伊利亚斯·大卫·沙逊(1820–1880)也加入进来[4]。
在1860年代,老沙逊洋行开始在印度和中国之间的鸦片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通过直接从印度生产商那里购买未收获的作物,它打败了那些从中间商那里获得供应的英国竞争对手。曾经主导印中鸦片贸易的宝顺洋行于1867年宣告破产[5],怡和洋行也在1872年结束了鸦片贸易,其最后一个主要客户,孟买的″Rustomjee Eduljee″宣告关闭[6] 到那时,老沙逊洋行控制了约占印度鸦片交易量的70%。
1867年,公司的创始人大卫·沙逊去世三年之后,他的次子伊利亚斯·大卫·沙逊由于与其他兄弟之间的个人怨恨,脱离了家族公司,成立自己的新公司,称为新沙逊洋行,在孟买和上海的办公室,经营干果、金属、茶叶、丝绸、香料和樟脑[7],而且很快显示出比老沙逊洋行更有活力,到爱德华时代后期,其资本(125万至150万英镑)已经是老沙逊洋行资本(50万英镑)的2至3倍[8]。
但老沙逊洋行也有所发展。1872年,为了更好地进入资本和信息市场,它将其总部从孟买迁往伦敦利德贺街12号[9]。1874年,老沙逊洋行在孟买建立了一家新的子公司,沙逊纺织公司(Sassoon Spinning and Weaving Company),当时该公司在孟买开设了七家纺织厂[10][6]。1875年,老沙逊洋行建造了孟买第一个商业湿船坞沙逊船坞(Sassoon Docks),服务于印度棉花的国际贸易。1883 年,该公司开办了沙逊丝厂(Sassoon & Alliance Silk Mill Co. Ltd.),进入丝绸制造业务。该公司还在香港[11]、广州和华北收购了大量财产[3]。老沙逊洋行还作为东亚和东南亚许多其他公司的代理人[12], 例如在香港代理诺威治联合保险公司的火灾和海上保险,兰开夏郡保险公司(今天是RSA保險集團的一部分)[3],以及Apcar Line公司, 经营加尔各答–香港和日本–上海的汽船航线。
虽然老沙逊洋行坚持传统的贸易业务[13],但是从初期就参与了银行业务[14]。1865年,老沙逊洋行和一批英国商人联合创办了汇丰银行,并且在1873年英国-加州银行(后来被富国银行收购)创立中起重要作用[15]。1889年,波斯帝国银行成立时,主要由老沙逊洋行、格林米尔斯公司和施罗德公司提供资金。[16]。
大卫·沙逊的儿子阿尔伯特·大卫·沙逊接替他的父亲,随后将生意移交给爱德华·阿尔伯特·沙逊从男爵[11]。在爱德华·沙逊爵士的领导下,1901年,老沙逊洋行改组为一家股份有限公司[17],资本为50万英镑。虽然没有公开发行,但是首次向不属于沙逊家族的公司主要经理发放股票。重组是必要的,在印度和中国都加紧完成,尤其是面临日本制造商日益严峻的挑战。[18]。
1907年,英国签署了一项条约,同意在未来十年内逐步取消对中国的鸦片出口,而中国则同意在这一时期根除国内的鸦片生产。在这项条约之后,老沙逊洋行退出鸦片贸易,最终完全停止,尽管长期以来这一直是其主要商业利益之一[3]。
1912年爱德华·沙逊爵士去世后,他的叔叔弗雷德里克·大卫·沙逊(Frederick David Sassoon,1853–1917年), 大卫·沙逊最小的儿子, 是公司的主导人。1917年弗雷德里克·沙逊去世后,表弟大卫·古巴伊(1865-1928)担任主席,直到1926年去世[19]。古巴伊结束了沙逊家族对老沙逊洋行的直接管理。菲利普·沙逊爵士(1888-1939 年)虽然持有公司的股份,但只是作为名义上的董事长参与公司的管理[20]。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老沙逊洋行最终出售给瑞士的瑞银集团 [21]。
参见
[编辑]参考
[编辑]- ^ Peter Stansky: ″Sassoon - The worlds of Philip and Sybil″, 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Haven/ London 2003, p.5, ISBN 0-300-09547-3
- ^ 2.0 2.1 Jonathan Goldstein (Editor): "The Jews of China", Volume One, M.E. Sharpe Publisher, Armonk/ London 1999, p.145, ISBN 0-7656-0103-6
- ^ 3.0 3.1 3.2 3.3 David Faure (Editor): "Society - A Documentary Histor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Hong Kong 1997, p.125, ISBN 962-209-393-0
- ^ Stanley Jackson: ″The Sassoons - Portrait of a Dynasty″, Secon Edition, William Heinemann Ltd., London 1989, pp.19 and 30, ISBN 0-434-37056-8
- ^ Geoffrey Jones: ″Merchants to Multinationals - British Trading Companies in the Nineteenth and Twentieth Centuri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Oxford 2007, p.41, ISBN 978-0-19-829450-4
- ^ 6.0 6.1 Madhavi Thampi: "India and China in the Colonial World", Social Science Press, London/ New York 2017, p.40; ISBN 978-1-138-10269-9
- ^ Stanley Jackson: ″The Sassoons - Portrait of a Dynasty″, Secon Edition, William Heinemann Ltd., London 1989, p.48 and 51, ISBN 0-434-37056-8
- ^ Stanley Chapman: "The Rise of Merchant Banking", Routledge, London/ New York 2006, p.131, ISBN 978-0-415-48948-5
- ^ Geoffrey Jones: ″Merchants to Multinationals - British Trading Companies in the Nineteenth and Twentieth Centuri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Oxford 2007, p.51, ISBN 978-0-19-829450-4
- ^ Vijay K. Seth: "Ascent and Decline of native and colonial Trading - Tale of Four Indian Cities", SAGE Publications India Pvt Ltd., New Delhi 2019, p.50, ISBN 973-93-532-8085-7
- ^ 11.0 11.1 Wright, Arnold. Twentieth Century Impressions of Hong-Kong, Shanghai, and other Treaty Ports of China. London: Lloyd's Greater Britain Pub. Co. 1908: 224.
- ^ "The Directory & Chronicle for China, Japan, Korea, Indo-China, Straits, Settlements, Malay States, Siam, Netherlands India, Borneo, The Philippines & C. for the Year 1912", The Hongkong Daily Press Office, Hongkong/ London 1912.
- ^ Stanley Jackson: ″The Sassoons - Portrait of a Dynasty″, Secon Edition, William Heinemann Ltd., London 1989, p.140, ISBN 0-434-37056-8
- ^ Stanley Chapman: "The Rise of Merchant Banking", Routledge, London/ New York 2006, p.132, ISBN 978-0-415-48948-5
- ^ Stanley Chapman: "The Rise of Merchant Banking", Routledge, London/ New York 2006, p.135, ISBN 978-0-415-48948-5
- ^ Kienholz, M. Opium Traders and Their Worlds-Volume Two: A Revisionist Exposé of the World's Greatest Opium Traders. iUniverse. 2008: 27 [2019-11-10]. ISBN 978-0-595-61326-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1).
- ^ Paul H. Emden: "Money Powers of Europe in the Nineteenth and Twentieth Centuries", D. Appleton-Century Company, New York 1938, S. 381.
- ^ Stanley Jackson: ″The Sassoons - Portrait of a Dynasty″, Secon Edition, William Heinemann Ltd., London 1989, p.119, ISBN 0-434-37056-8
- ^ Peter Stansky: ″Sassoon - The worlds of Philip and Sybil″, 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Haven/ London 2003, p.19-21, ISBN 0-300-09547-3
- ^ Stanley Jackson: ″The Sassoons - Portrait of a Dynasty″, Secon Edition, William Heinemann Ltd., London 1989, p.219, ISBN 0-434-37056-8
- ^ "The Worlds most powerful and exclusice fortunes" by Al Jazeera in 16.12.2017. [2019-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