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克斯1931年式高射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維克斯1931年式高射炮
类型高射炮
原产地 英国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930年代 - 1956
使用方使用國
参与战争/衝突第二次世界大戰
中國抗日戰爭
生产历史
研发者维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
研发日期1920年代
生产商維克斯
Reșița
Hembrug
生产日期1930 - 1940年代初
制造数量超過400門
基本规格
重量2,825公斤(6,228英磅) (射擊狀態)
3,325公斤(7,330磅) (弋引狀態)
枪管长度3.225公尺(43倍徑)
操作人数10

口徑75 x 495公釐[1]
76.2 x 505公釐
枪机人力裝彈
后膛水平滑楔式炮閂
後座力液壓機械複合式
载具十字型炮架
射击仰角0° - +90°
回旋角度360°
射速12/分
枪口初速750米每秒(2,500英尺每秒)
有效射程5,000米(5,500碼)
最大射程10,000米(11,000碼)(對空)
14,500米(15,900碼)(對地)[2]

維克斯1931年式高射炮英國维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戰間期受英國軍方委託研發的高射炮。英軍在測評後拒用,但允許維克斯公司將該設計外銷,並授權國外量產。

介紹[编辑]

維克斯1931年式高射炮設計時導入機械化拖曳設計,車輪使用鋼製外覆橡膠輪圈。其十字型炮架為當時的主流規格,但是設計上與它國不同,維克斯的設計採用2根炮架為一體式的弋引用大架,另外2根炮架為折疊式,在拖曳時收納固定。

除了火炮,維克斯為其開發了專用的高射火控機械計算機,在對付6,000米高度以下飛行的目標命中率表現良好。

使用國家[编辑]

訂單為廣東軍閥陳濟棠在民國二十三年(1934)購置,採購12門,搭配的運輸工具為23輛維克斯龍式火炮牽引車。
民國二十七年的廣州戰役中全數損失。
1932年獲得生產授權許可,產製24門,配備給第13與第14防空營。
在1930年代芬蘭對英國出口黃油,造成兩國貿易逆差。因此英國向芬蘭施壓採購英國產品解決貿易問題,芬蘭在1936年採購12門,編號76 ItK/34 V,佈署在芬蘭城堡維堡
芬蘭配備的維克斯高射炮因應客製化要求,除了十字型炮架為芬蘭自產品,還將火炮口徑變更為76.2公厘,[3]以配合既有採購的波佛斯高射炮與炮彈,同時購置的還有9具維克斯M/34機械式火控計算機,芬蘭人使用的經驗認為這批火控計算機計算精準度相當好,但是芬蘭的天氣過於寒冷,使它們故障率偏高。
冬季戰爭後,因佈署國土被割讓,裝備轉移回芬蘭控制境內,並在繼續戰爭時仍有操作紀錄,這批高射炮在芬蘭陸軍服役至二戰結束。
從丹麥、荷蘭、比利時等國擄獲,稱為35年式7.5公分高射炮(荷蘭)7.5 cm Flak M 35(h)與35年式7.5公分高射炮(丹麥)7.5 cm Flak M 35(d)
在1935年採購了48門,每個防空連配備3門炮,搭配1具維克斯火控計算機,荷蘭稱其為7.5 tl no.1[4]後獲得授權許可由Hembrug公司生產,至1940年5月荷蘭被德國佔領時至少產製了90門。
羅馬尼亞在1935年1月發布軍事現代化計畫,[5]後向英國申請採購生產授權,這個計畫在1936年3月簽約,[6]英國授權羅馬尼亞生產100門維克斯M1931高射炮,合約總價10億羅馬尼亞列伊,與原版不同處是羅馬尼亞使用的炮彈尺寸為75 x 562公釐,因此比其它國家使用的版本火炮初速更快,達850米每秒。這批火炮最初8門是英國製造組裝,後面由羅馬尼亞國內的軍工廠自行按照標準製造。在1939年8月交付給羅馬尼亞陸軍服役,觀測設備為維克斯原廠品,但搭配的火控機械計算機則是羅馬尼亞自行開發,稱為Bungescu 1938。
1941年7月,在未獲得英國方面許可羅馬尼亞開始增製了100門同型炮。[7]量產以每個月7門的速度進行。[6]這些高射炮服役到1956年,才由蘇聯製高射炮給替換。
9門,繳獲自立陶宛陸軍
4門[8]
  •  英国
  • 參考文獻[编辑]

    1. ^ 75-77 MM CALIBRE CARTRIDGES. www.quarryhs.co.uk. [2017-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7). 
    2. ^ LUFTVÆRNSKANON m/32. [2021-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6). 
    3. ^ ANTIAIRCRAFT GUNS PART 3: Heavy Guns. 23 September 2007 [2009-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16). 
    4. ^ Dutch ground-to-air defences May 1940. [2021-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2). 
    5. ^ File din trecutul artileriei române moderne, pag. 58
    6. ^ 6.0 6.1 Axworthy, p. 75
    7. ^ Axworthy, p. 30
    8. ^ Switzerland WWII – Military Deterrence. [2020-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6). 

    參考資料[编辑]

    • Axworthy, Mark; Scafes, Cornel; Craciunoiu, Cristian. Third Axis, Fourth Ally: Romanian Armed Forces in the European War, 1941-1945. London: Arms and Armour. 1995. ISBN 1-85409-267-7. 
    • Gander, Terry; Chamberlain, Peter. Weapons of the Third Reich: An Encyclopedic Survey of All Small Arms, Artillery and Special Weapons of the German Land Forces 1939-1945. New York: Doubleday. 1979. ISBN 0-385-15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