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楨 (外交)
王家桢(1899年—1984年12月28日)[1],字树人,出生于吉林省双城县(今黑龙江省双城市),祖籍山东省文登县,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2]
生平
[编辑]張作霖父子的部下
[编辑]王家桢早年自北京大学法科肄业后前往日本留学,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经济科。回国后曾任北京政府交通部法律编辑局书记官。孫中山发动護法運動後,王家桢南下参加,任广州大元帅府秘书。後来回到北京政府,任直系吴佩孚的秘书、负责同日本联络。吴佩孚下台後,王家桢通过自己是莫德惠外甥的关系,投靠奉系张作霖,任大元帥秘書、外交部秘書。[2][3]
張作霖死後,張学良繼位,王家桢继续为張学良的部下。張学良东北易幟後,王家桢任東北边防軍司令長官公署外交機要处主任。1928年,蔡智堪曾通过王家桢将田中奏折转交张学良后公开。1930年(民国19年)4月,任国民政府外交部常務次長,并且兼任外交部特派威海衛接收专員、日本租界收回委員会委員長。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張学良失势,王家桢遂离开上述要職。[2][4][3]
国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活動
[编辑]1931年起,王家桢历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顾问、中国出席国际联盟会议代表、中央政治委员会外交委员会委员。1934年(民国23年)10月,任国民政府軍事委員会委員長东北行营经济委员会委员。1935年5月,出任监察院监察委员。1937年(民国26年)5月,任国民政府主席東北行轅政務委員会委員,同月被免职。抗日战争期间,于1938年6月出任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此后又连任为第二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他被视为蒋介石政权对日外交的智囊。[2][4][3]
1945年(民国34年),作为中国代表团顧問,出席了美国旧金山的联合国成立大会。抗日战争胜利後,历任東北生産管理局局長、東北政務委員会常務委員。1946年当选制宪国民大会代表。第二次国共内战末期,拒绝随蒋介石政权去台湾,仍留在大陆。[2][4]
中華人民共和国成立後,加入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并曾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員会(民革)中央委員、第二至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84年12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2][4]安葬在北京东北义园。[5]
家庭
[编辑]王家桢是莫德惠的外甥。
注释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徐友春主编. 民国人物大辞典.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7.
- 劉国銘主編. 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書. 团結出版社. 2005. ISBN 7-80214-039-0.
- 東亜問題調査会編. 最新支那要人伝. 朝日新聞社. 1941.
- 双城县志(第十九篇 人物 第一章人物传略). 哈爾濱地情網.[失效連結]
延伸阅读
[编辑]- 高殿芳 主编,爱国人士王家桢——《田中奏折》的历史见证人,团结出版社,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