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段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段琛(?—?),字怀宝代人,北魏、东魏、北齐官员。

生平[编辑]

段琛年轻时有军事才干,获高欢引荐为帐内都督,与高欢一起出兵太行山以东[1][2],又跟随高欢在信都起兵。天平四年(537年),宇文泰攻克弘农郡,阳州刺史段琛弃城逃走,西魏立义大都督陈忻率领部下在九曲道伏击段琛,东魏军被杀死很多[3]元象元年(538年)八月,东魏和西魏展开河桥之战,西魏战败后撤,西魏外兵郎中权景宣部下二十名骑兵全部失散,权景宣藏匿到百姓家中,假造宇文泰的文书,招募到五百多人,占据宜阳,声言西魏大军陆续前来,段琛率领部众前往九曲,忌惮权景宣,不敢前进[4][5]

元象元年(538年)十二月,段琛和尧杰占据宜阳,派遣阳州刺史牛道恒煽动引诱西魏边境的百姓。西魏南兖州刺史韦孝宽对此感到忧虑,就派遣间谍探访获取了牛道恒的笔迹,命令善于写字的人伪造了一封牛道恒给韦孝宽的信,其中谈到有归附西魏的意思,又制造落下灰烬燃烧的痕迹,好像火下书写一般,命令间谍把信送到段琛的营地,伪造成遗失,段琛得到书信,果然怀疑牛道恒,牛道恒想策划的事情都不采用。韦孝宽知道他们之间离心阻隔,每天派出奇兵袭击,活捉了牛道恒和段琛,崤山与渑水地区都得以平定[6][7][8]。之后段琛逃回,天保年间,段琛官至开府仪同三司兖州刺史[9][10]

参考资料[编辑]

  1. ^ 《北齐书·卷十九·列传第十一》:以帐内从高祖出山东,有麹珍、段琛、牒舍乐、尉摽、乞伏贵和及弟令和、王康德,并以军功至大官。
  2. ^ 《北史·卷五十三·列传第四十一》:从神武出山东,又有贺拔仁、麹珍、段琛、尉摽、子相贵、康德、韩建业、封辅相、范舍乐、牒舍乐,并以军功至大官,史失其事。
  3. ^ 《周书·卷四十三·列传第三十五》:三年,太祖复弘农,东魏阳州刺史段琛拔城遁走。忻率义徒于九曲道邀之,杀伤甚众,擒其新安令张祗。
  4. ^ 《周书·卷二十八·列传第二十》:景宣以久藏非计,乃伪作太祖书,招募得五百余人,保据宜阳,声言大军续至。东魏将段琛等率众至九曲,惮景宣,不敢进。景宣恐琛审其虚实,乃将腹心自随,诈云迎军,因得西遁。
  5. ^ 《北史·卷六十一·列传第四十九》:景宣以久藏非计,乃伪作周文书,招募得五百余人,保据宜阳,声言大军续至。东魏将段琛等率众至九曲,惮景宣不敢进。景宣恐琛审其虚实,乃将腹心自随,诈云迎军,因得西遁。
  6. ^ 《周书·卷三十一·列传第二十三》:是岁,东魏将段琛、尧杰复据宜阳,遣其阳州刺史牛道恒扇诱边民。孝宽深患之,乃遣谍人访获道恒手迹,令善学书者伪作道恒与孝宽书,论归款意,又为落烬烧迹,若火下书者,还令谍人送于琛营。琛得书,果疑道恒,其所欲经略,皆不见用。孝宽知其离阻,日出奇兵掩袭,擒道恒及琛等,崤、渑遂清。
  7. ^ 《北史·卷六十四·列传第五十二》:是岁,东魏将段琛、尧杰复据宜阳,遣其阳州刺史牛道恒扇诱边人。孝宽深患之,乃遣谍人访获道恒手迹,令善学书者伪作道恒与孝宽书,论归款意,又为落烬烧迹,若火下书者,还令谍人送于琛营。琛得书,果疑道恒,其所欲经略,皆不见用。孝宽知其离阻,因出奇兵掩袭,禽道恒及琛等,崤渑遂清。
  8.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八》:东魏将段琛等据宜阳,遣阳州刺史牛道恒诱魏边民。魏南兖州刺史韦孝宽患之,乃诈为道恒与孝宽书,论归款之意,使谍人遗之于琛营,琛果疑道恒。孝宽乘其猜阻,出兵袭之,擒道恒及琛,崤、渑遂清。
  9. ^ 《北齐书·卷十九·列传第十一》:段琛字怀宝,代人也。少有武用。从高祖起义信都。天保中,光州刺史。
  10. ^ 《北史·卷五十三·列传第四十一》:琛字怀宝,代人。少有武用,从起兵。天保中,开府仪同三司、兖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