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李鳴呵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鳴珂(16世紀—17世紀),趨宸北直隸保定府束鹿縣[1]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编辑]

李鳴珂自小聰明,讀書每天背誦數千句句子,才思警敏、文藻絢麗,十五歲應考童子試,得到時經略熊廷弼等人賞識排列第一;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中舉人[2],四十一年(1613年)會試因取士限額僅中副榜,授無極教諭,四十七年(1619年)陞國子監學錄,四十八年(1620年)再陞禮部司務天啟元年(1621年)遷任戶部員外郎,負責船運清源榷稅課,舊例稅額餘數都歸監官私有,其時部下告訴他餘下萬金,他斥責:「奉使榷舟是充裕國庫,怎可私有?」全部充作公帑,四年(1624年)晉戶部郎中,外調鞏昌知府,三個月後因父親逝世回鄉。

服闕後李鳴珂轉為萊州知府,銳意改革地方,開墾荒地七千畝,又搜括民屯六千餘兩金,節省徵取物料的四千兩,全部上繳朝廷關;他個性喜歡延攬,曾提拔一時知名人士,包括掖縣李森先、膠州張懋熺法若真等人,又修繕城垣、充實倉糧、儲備軍需,後孔有德兵變時萊州以此堅守七個月。三年後朝廷以他獲上級推薦,陞為山東鹽運使,其時當地鹽課缺額,他能調劑補足,又以軍事頻繁出俸公費千三百金資助軍糧,崇禎六年(1633年)在考績中擢為山西冀南道右參政,不久被都察院官員中傷被降級,於是辭官回鄉。在家鄉他經常勸誡子弟,任官多惠政,清源有遺愛石,在萊州府則入祀名宦祠[1][3]

家族[编辑]

  • 高祖父:嘉靖元年舉人、南京工部員外郎李性[1]
  • 兒子:[1]
    • 長子順治四年進士、山東督糧道參議李世洽
    • 次子國學生、考授州同李世藻
    • 三子國學生李世濯
    • 四子國學生李世淑
    • 五子諸生李世澤
    • 六子諸生李世涖

引用[编辑]

  1. ^ 1.0 1.1 1.2 1.3 康熙《束鹿縣志·卷七·人物志》:李鳴珂,字趨宸,世為束鹿人,高祖性舉明嘉靖壬午孝廉,廉謹剛直,歷官南京工部員外郎,以文章科目起家;鳴珂生而穎異,出就外傅日誦數千百言,才思警敏、文藻陸離,皆根據理要醇如也,年十五應童子試,時經略熊廷弼、司李保定同郡守校閱試卷,奇其文拔冠,二十城國士遇之。萬曆己酉領鄉薦,癸丑以額限置副榜,授無極縣教諭,己未陞國子監學錄,庚申陞禮部司務,壬戌遷戶部員外郎,榷舟清源稅課,舊例稅課溢額皆充監官私橐,時餘萬金,吏以白鳴珂,叱之曰:「奉使榷舟以裕國耳,寧家私耶?」盡解充帑,甲子晉本部郎中,隨陞陝西鞏昌府知府,甫三月以外艱歸。服闋補山東萊州府知府,銳意釐剔、百務振舉,墾荒地七千畝,又搜括民屯六千餘金,節省召買四千金,皆關白臺司無私裝;性喜延攬,所拔皆一時知名士,如掖縣李森先、膠州張懋熺、法若真皆出其門,掇巍科立顯名焉,當明啟禎時亂形雖成,承平日久武備盡弛,人訑訑然無先憂者,鳴珂繕城垣、實倉廩、儲軍需,日不暇給人迂之,未幾兵叛,登州失守圍萊七閱月不下,乃德其綢繆之力云。守萊三年中丞御史臺交章薦之,陞山東鹽運司運使,時山左鹽課缺額,鳴珂調劑足之,商竈不困,又以軍興故出俸薪公費千三百金助糗芻,癸酉擢山西冀南道右參政,當鳴珂之報最也,內外大臣署上考,曾南北臺官水火,南臺官竟摭蜚語中傷之,鐫級改授拂衣歸,遂長謝仕路焉;居恒戒子曰:「古有鄉先生歿而祀於社,所以崇德報功也,近夤緣濫矣。爾輩日後毋以我廁其間。」其生平耿介大都如此,居官多惠政,清源歷下樹遺愛石,崇祀萊州府名宦,子六人:長世洽進士,山東督糧道參議稱名宦,次世藻,國學士考授州同,三世濯,四世淑國學生,五世澤諸生有才名,六世涖諸生蚤卒。
  2. ^ 康熙《束鹿縣志·卷六·選舉志》:舉人……明……李鳴珂 萬曆己酉科,山東冀南參政,工部員外,性玄孫,有傳
  3. ^ 光緒《保定府志·卷五十四·仕績 明》:李鳴珂,字趨宸,束鹿人,萬厯癸丑會試副榜,授無極縣教諭,厯陞國子監學錄、禮部司務,遷戶部員外郎榷舟清源稅課,溢額盡充公帑,晉郎中,陞鞏昌府知府,以外艱歸;起補萊州府知府,銳意釐剔、百務振舉,中丞御史臺交薦之,陞山東鹽運使,出俸薪公費千三百金助糗芻,擢山西冀南道右參政,歲大計南臺官摭蜚語中傷之,鐫級拂衣歸,居恒戒子曰:「古者鄉先生殁而祀於社,所以崇德報功也,近夤緣濫矣,將來爾輩毋以我廁其間。」其耿介大都如此,卒祀萊州名宦。

參考文獻[编辑]

  • 康熙《束鹿縣志》·卷六·選舉志
  • 康熙《束鹿縣志》·卷七·人物志
  • 光緒《保定府志》·卷五十四·仕績 明
官衔
前任:
任澄清
明朝無極縣教諭
1611年—1617年
繼任:
劉汝楫
前任:
郭之祜
明朝鞏昌府知府
天啟年間
繼任:
曹司牧
前任:
賀自鏡
明朝鞏昌府知府
1628年—1664年
繼任:
朱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