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見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庙见礼也称庙见成妇,是漢字文化圈傳統婚禮中婚後禮的一種,是指从婚礼次日至婚后三个月左右的这段时间里,夫家择一日,率新娘至宗祠祭告祖先,以表示该妇从此正式成为夫家成员。[1]在古代中國庙见完成时也是作为洞房的东屋恢复原样,新人按其在家中的地位由洞房迁入住宅中所相应的房间的最迟之时。

如新郎家沒有祠堂,則改為於家中拜祭祖先,亦有改為上墳參拜。也有一些新人不舉行廟見禮,於拜堂時提前拜先祖

華人庙见时选择的祭祖日多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四大(除夕清明重阳中元节与盂兰盆节)或四小(上巳节下元节寒衣节冬至)祭祖日中的一日。

参考文献[编辑]

  1. ^ 西汉·戴圣礼记》第四十四篇《昏义》:「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取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三月而庙见,称来妇也。择日而祭于祢,成妇之义也。” …曾子问曰:“女未庙见而死,则如之何?”孔子曰:“不迁于祖,不祔于皇姑,婿不杖,不菲,不次,归葬于女氏之党,示未成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