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头甲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头甲海,位于江苏省海门市包場鎮刘浩办事处头甲镇,有一处名为“窑潭”水面,葫芦状,最宽处有近百米。有一条“大坝头”把“窑潭”分割成南北两部分,此坝原有十多米宽(现宽只有三米左右),长八十多米,是用成排圆木扎入水中后填土建成,可能是《康熙两淮盐法志》之《通州分司总场图》中的海坝,不知当时是用来挡潮的还是连接两个岛屿的,或两者兼顾。清代在窄处小河叉南边河东有座窑厂,生产砖瓦,现已铲为平地,只是在河边还有很多砖瓦残片。

“头海镇”在《海门厅图志》(光绪)也有记载。“头甲海”在《南通县图志》(民国)中有记载,民国九年属南通县余东市。民国二十三年,属南通县第十一区头甲乡海北村。在“窑潭”周围的农田中,能捡到明朝及以前的瓷片(应为开河堆土才出现在田里的),推测在明朝之前就有人在此居住,后塌入长江,清朝复涨后挖河堆土辟为陆地。

居民姓氏[编辑]

头甲海附近的村民居住的历史不长,最多为八、九代人,姓氏很杂(三村合并后):丁、卫、仇、尹、王、邓、东、冯、卢、叶、刘、印、吕、孙、庄、成、曲、朱、江、汤、许、何、吴、张、李、杨、汪、沈、邱、邵、陆、陈、周、季、屈、范、茅、郁、俞、姜、施、祝、胡、赵、钮、倪、徐、秦、袁、郭、钱、陶、高、崔、戚、曹、梁、梅、盛、黄、龚、彭、蔡、戴、潘、阙、翟、薛。

参考资料[编辑]

  • 《康熙两淮盐法志》,中华书局,(清)谢开宠总纂,2012年
  • 《光绪海门厅图志》,江苏古籍出版社,刘文彻,1991年
  • 《民国南通县图志》,江苏古籍出版社,范铠,1991年
  • 《南通县志》,江苏人民出出版社,刘卫 孙立,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