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利福尼亚州最高法院
外观
加利福尼亞州最高法院 Supreme Court of California | |
---|---|
設立 | 1849年 |
所在地 | 旧金山(總部) 沙加緬度 洛杉矶 |
所在国 | 美國 |
設立法源 | 加利福尼亞州憲法 |
上訴法院 | 美国最高法院 |
法官任期 | 12年 |
法官人數 | 7人 |
網址 | supreme |
首席法官 | |
現任 | 塔妮·坎蒂爾-沙卡伊 |
首長上任時間 | 2011年1月3日 |
首長卸任時間 | 2023年1月2日 |
加利福尼亚州最高法院(英語:Supreme Court of California)是加利福尼亚州地区司法系统的终审法院,总部位于三藩市的厄尔·沃伦大楼内,总部大楼的命名是为了纪念第14任美国首席大法官、第30任加州州长厄尔·沃伦。[1][2]加州最高法院还会于洛杉矶及沙加缅度的办公大楼进行审讯,其判决于加州所有法院具有约束力。[3]
組成人員
[编辑]根據最初1849年的加利福尼亞州憲法,最高法院開始時是由一名首席大法官和兩名大法官所組成。[4]
目前成員
[编辑]位置 | 名字 | 出生 | 任命者 | 始日 /期間 | 年限 | 學歷、前職經歷 |
---|---|---|---|---|---|---|
首席大法官 | 塔妮·坎蒂爾-沙卡伊 |
1959年10月19日 |
13年11个月 |
加大戴維斯分校,法学院。加州上訴法院(沙加緬度,2005–2011);沙加緬度加州高等法院(1997–2005);沙加緬度市法院(1990–1997);副立法委書記(1989–1990);副法務秘書(1988–1989);沙加緬度縣副地方檢察官(1984–1988)。 | ||
大法官 | 陳惠明 |
28年9个月 |
旧金山大学、舊金山大學法學院。加州上訴法院(舊金山,1990–1996);加州阿拉米達縣加州高等法院(1988-1990)。 | |||
大法官 | 卡蘿爾·科里根 |
18年11个月 |
聖名大學,加州大学哈斯汀法学院。加州上訴法院(舊金山,1994–2006);加州阿拉米達縣加州高等法院(1990–1994)。 | |||
大法官 | 劉弘威 |
13年3个月 |
史丹佛大學,牛津大学,耶鲁法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副院長(2008–2011);法學教授,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法學院(2003–2011)。 | |||
大法官 | 馬里亞諾-弗洛倫蒂諾·德奎利亞爾 |
9年11个月 |
哈佛學院,耶鲁法学院,史丹佛大學;美國內政政策委員會、司法與監管政策、總統特別助理(2009-2010);斯坦福法学院教授(2001-2014);史丹佛大學弗里曼斯波格利國際研學院、學院主任、中心副主任,以及計劃主任(2004-2015). | |||
大法官 | 莱昂德·里德·克鲁格 |
9年11个月 |
哈佛學院,耶鲁法学院。美国司法部訟務次長辦公室:訟務次長助理及署理首席副訟務次長(2007-2013);私人執業(2004-2006)。 |
其中三名現任法官(坎蒂爾-沙卡伊,陳惠明與科里根)由共和黨任命,另三名(劉弘威,德奎利亞爾,克鲁格)由民主黨任命。
組成結構
[编辑]在1879年至1966年間,法院被分為兩個三人司法委員會,即第一委員會與第二委員會。[6]
運作
[编辑]著名的前大法官
[编辑]- 塞拉諾斯·克林頓·黑斯廷斯,首席大法官(1850–1852) (第一位大法官,創建加州大学哈斯汀法学院)
- 所羅門·海登費爾特,大法官(1852–1857) (由人民所直選的第一位猶太裔大法官)[7]
- 大衛·史密斯·特里,首席大法官(1857–1859) (打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斯蒂芬·菲爾德耳光後被保鑣槍殺)
- 斯蒂芬·約翰遜·菲爾德,首席大法官(1859–1863)(由亚伯拉罕·林肯總統任命到美国最高法院)
- 艾迪生·奈爾斯,大法官(1872–1880)
- 柯蒂斯·德懷特·威爾伯,首席大法官(1923–1924)(由卡尔文·柯立芝總統任命為美国海军部长)
- 馬修·托布里納,大法官(1962–1982)
- 罗杰·约翰·托雷诺,首席大法官(1964年–1970年)、大法官(1940年–1964年) (受人尊敬的法律學者;一般被認為是加州最高法院歷史上最偉大的大法官[8][9][10])
- 莫里·莫斯克,大法官(1964–2001)(服務時間最長的大法官)
- 威利·曼努埃爾,大法官(1977–1981)(第一位非裔美国人大法官;以他为公众利益之爭取而聞名)
- 羅絲·伊麗莎白·博德,首席大法官(1977–1987)(第一位女性大法官,唯一一位連任落選的首席大法官)
- 奧托·邁克爾·考斯,大法官(1981-1985)
- 艾倫·埃德加·布魯薩德,大法官(1981–1991)
- 克魯茲·雷諾索,大法官(1982–1987) (第一位拉丁裔大法官)
- 珍妮絲·羅傑斯·布朗,大法官(1996–2005)(由乔治·W·布什總統任命到美国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巡回上诉法院)
- 羅納德·馬克·喬治,首席大法官(1996–2011),大法官(1991–1996)
歷任首席大法官列表
[编辑]名字 | 任期 | |
---|---|---|
1 | 塞拉諾斯·克林頓·黑斯廷斯 | (1850–1852) |
2 | 亨利·里昂 | (1852) |
3 | 休斯·坎貝爾·默里 | (1852–1857) |
4 | 大衛·史密斯·特里 | (1857–1859) |
5 | 斯蒂芬·約翰遜·菲爾德 | (1859–1863) |
6 | 華納·沃爾頓·寇博 | (1863–1864) |
7 | 西拉斯·伍德拉夫·桑德森Silas Sanderson | (1864–1866) |
8 | 約翰·摩爾·庫里 | (1866–1868) |
9 | 羅倫佐·索耶 | (1868–1870) |
10 | 奧古斯都·洛林·羅茲 | (1870–1872) |
11 | 羅伊爾·泰勒·斯普拉格 | (1872) |
12 | 威廉·湯普森·華萊士 | (1872–1879) |
13 | 羅伯特·弗朗西斯·莫里森 | (1879–1887) |
14 | 奈爾斯·瑟爾斯 | (1887–1889) |
15 | 威廉·亨利·彼第 | (1889–1914) |
16 | 馬特·伊格內修斯·沙利文 | (1914–1915) |
17 | 弗蘭克·馬里昂·安吉洛帝 | (1915–1921) |
18 | 路西安·蕭 | (1921–1923) |
19 | 柯蒂斯·德懷特·威爾伯 | (1923–1924) |
20 | 路易斯·沃斯科特·邁爾斯 | (1924–1926) |
21 | 威廉·哈里森·韋斯特 | (1926–1940) |
22 | 菲爾·謝里丹·吉布森 | (1940–1964) |
23 | 罗杰·约翰·托雷诺 | (1964–1970) |
24 | 唐納德·理查德·賴特 | (1970–1977) |
25 | 羅絲·伊麗莎白·博德 | (1977–1987) |
26 | 馬爾科姆·米拉爾·盧卡斯 | (1987–1996) |
27 | 羅納德·馬克·喬治 | (1996–2011) |
28 | 塔妮·坎蒂爾-沙卡伊 | (2011–目前) |
註釋
[编辑]- ^ Contact Us - supreme_court. www.courts.ca.gov. [2019-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1).
- ^ Faville, Bliss &. Earl Warren Building. 1921-1922 [2019-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3).
- ^ Auto Equity Sales, Inc. v. Superior Court, 57 Cal. 2d 45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962). In Auto Equity Sales, the Court explained: "Under the doctrine of stare decisis, all tribunals exercising inferior jurisdiction are required to follow decisions of courts exercising superior jurisdiction. Otherwise, the doctrine of stare decisis makes no sense. The decisions of this court are binding upon and must be followed by all the state courts of California. Decisions of every division of the District Courts of Appeal are binding upon all the justice and municipal courts and upon all the superior courts of this state, and this is so whether or not the superior court is acting as a trial or appellate court. Courts exercising inferior jurisdiction must accept the law declared by courts of superior jurisdiction. It is not their function to attempt to overrule decisions of a higher court."
- ^ Records of the 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 of 1849. California Secretary of State. [September 27,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3). Art. VI, Sec. 3.
- ^ Thompson, Don. Brown swears in new Calif. Supreme Court justice. The Sacramento Bee. Associated Press. September 1, 2011 [September 1, 2011].
- ^ See People v. Kelly, 40 Cal. 4th 106, 11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06), which explains the 1879 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s decision to create a seven-justice court with two three-justice departments.
- ^ Friedenberg, Albert M. Solomon Heydenfeldt: A Jewish Jurist Of Alabama and California. Publications of the American Jewish Historical Society. 1902, 10: 129–140. JSTOR 43059669.
-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n Memoriam, 1985. texts.cdlib.org. [2019-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1).
- ^ McCall, James R. Roger Traynor: Teacher, Jurist, and Friend. Hastings Law Journal. 1984 [2022-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0).
- ^ Les Ledbetter, "Roger J. Traynor, California Justic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ew York Times, 17 May 1983, B6. Retrieved October 3, 2017.
參閲
[编辑]外部連接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加利福尼亚州最高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