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刘珙 (国家外文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刘珙(1921年—1994年7月15日),原名李惕生,江苏省丰县师寨镇刘小营村人。国家外文局《中国建设》杂志社总编辑。

生平[编辑]

1953年由外交部新闻司派驻瑞士日内瓦[1]

1979年5月国家外文局决定《中国建设》杂志社重建编委会[2],成员有爱泼斯坦李伯悌(顾问)、刘珙(临时召集人)、吴佟林德彬沈苏儒张彦。随后编委会制定了改革方案,并向中宣部作了汇报。1981年4月4日至10日,爱泼斯坦、刘珙、曾淑芝3人专访邓颖超,后在第8-10期发表《坚定的信心、不懈的奋斗——访邓颖超同志》[3]。1982年5月4日文化部任命爱泼斯坦为总编辑,刘珙为第一副总编辑,张彦、吴佟、沈苏儒为副总编辑。

家人[编辑]

  • 夫人羅理

参考文献[编辑]

  1. ^ 杨敏:“归外交部内刊《新情况》前身:为中央当“耳目””,《中国新闻周刊》2013年第42期. [2021-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6). 
  2. ^ 《今日中国》创刊55周年大事记(1952——2007). [2021-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6). 
  3. ^ 爱泼斯坦、刘珙、曾淑芝:“坚定的信心、不懈的奋斗——访邓颖超同志”,发表于《中国建设》杂志一九八一年第七、八、十一期,后又转载于《新华月报》一九八二年第一号,两次发表前都经邓颖超本人校阅。. [2021-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6). 
  4. ^ 王艳萍:“李大钊与刘静君的师生情”,《兰台世界》,2012年04期,第35-36页。
  5. ^ 刘导生:“我的引路人——姑母刘静君”,《炎黄春秋》,2004年第05期,第46-48页。
  6. ^ 安若:“在白色恐怖下为李大钊送葬”,《炎黄春秋》, 2001年第6期,第22-23页。
  7. ^ 毛亚楠 张哲:“生死线上的徘徊”,《方圆》,2014年第24期,第15-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