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公館 (臺北市)

坐标25°00′58″N 121°31′57″E / 25.01600°N 121.5325°E / 25.01600; 121.5325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5°00′58″N 121°31′57″E / 25.01600°N 121.5325°E / 25.01600; 121.5325

公館商圈(公館夜市)
概要
类型商圈
地址 中華民國臺灣臺北市
羅斯福路四段(汀州路三段284巷至基隆路)
汀州路三段(思源街至基隆路)
新生南路三段(溫州街至辛亥路)及各巷道[1]
营业信息
贩售商品餐飲、服飾、圖書、體育用品
营业时间全年開放,下午3點至晚上11點45分
其他信息
公共交通臺北捷運  松山新店線公館站
网站臺北市臺大公館商圈發展促進會
臺北市臺大公館商圈協會
位置图
地图
公館
台灣語言寫法及拼音
漢字公館
注音ㄍㄨㄥ ㄍㄨㄢˇ
威妥瑪拼音Kung1-kuan3
台語白話字Kong-koán
台語羅馬字Kong-kuán
羅斯福路四段
招牌整齊劃一的汀州路部分路段

公館台灣台北市中正區大安區文山區地名(過去屬古亭區景美區)。本區主要地標有臺北捷運  松山新店線公館站臺灣大學臺灣科技大學臺灣師範大學公館校區(師大分部)、水源市場、台北自來水園區台電大樓。區內羅斯福路四段一帶被稱為公館商圈,商業繁盛。所涵蓋的範圍過去和現在不太相同,過往泛指台北市文山區萬年里、萬盛里,日本殖民時期稱公館小字;現在則多半指中正區林興、文盛、水源、富水等四個里,也就是水源地舊址,以及大安區大學與學府里,即臺大、臺科大所在地。

沿革

[编辑]

清治時期乾隆年間有大批泉州安溪移民入墾拳山,墾戶首領乃於此築公館,為處理漢人與原住民間交易,以及繳交佃租的館舍,「公館」地名即由此而來[2]。最初的位置與今日大不相同,位於今文山區境內(公館圓環以南),景美溪匯入新店溪處東岸至蟾蜍山山麓的區域[3],該處現在仍有一條道路名曰「公館街」。昔日屬文山堡萬盛庄台灣日治時期後期改隸文山郡深坑庄萬盛下轄之公館及頂公館[4](今文山區景美次分區萬年里[5])。

日治時期私鐵臺北鐵道株式會社興建萬華車站新店車站的鐵道時,即在臺北市南緣水道町內,鄰近文山郡公館處設有公館車站,造成地名公館向北移動[2]。而西北方不足1公里處的臺北帝國大學(今臺灣大學)附近亦設有水源地車站。戰後臺灣鐵路管理局買收此線,成為臺鐵新店線

駐台美軍的台北通訊站(Taipei Air Station)大門,攝於1968年

冷戰時期的公館開始有軍事設施進駐,蟾蜍山上設立了中華民國空軍作戰指揮部所在地「福興營區」,台大校園南側也劃為駐台美軍的台北通訊站(Taipei Air Station),當作美國空軍第327航空師等部隊的指揮部。

1965年臺鐵新店線廢止、自來水取水口往新店溪上游的直潭移動,水源地一名逐漸淡出。捷運系統興建時,本預定於在原新店線水源地車站附近設台灣大學站,原公館車站(公館圓環)附近設公館站,後考量兩站過近併為公館一站,公館地名再次北移,而水源地之名亦逐漸與公館混淆。不過今日在捷運公館站旁,仍有「水源市場」、臺大「水源校區」、「思源路」與古蹟「臺北水道水源地」;昔日公館位置則有「公館街」及師大「公館校區」作為歷史的見證。

現況

[编辑]

公館地區處於台北市數條幹道-羅斯福路(省道台9線)、新生南路基隆路的交會處,因此成為台北南區的景美新店、大坪林等地進入台北的交通要衝,往北通向台北城區、往東北可至信義區松山區、往西就是中和永和,因此成為台北公車捷運一個重要的轉運點,交通地位相當重要。

加上擁有台灣大學學生、台灣科技大學台灣師範大學公館校區的消費市場,使當地各種商店包括小吃餐廳、服飾、書店、體育用品等都甚為繁榮發達,在假日或各種不同的節日時,幾乎所有的商家都會把店布置得美輪美奐。

由於本商圈鄰近台灣大學,因而吸引許多特色書店或獨立書店設立在本商圈的巷弄間或大樓的二樓或地下室。

參見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 臺北市商圈列表. 臺北市商業處. 2019-04-29 [2019-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1). 
  2. ^ 2.0 2.1 文山公館、頂公館、萬隆聚落、煥民新村、土地公廟、集應廟、歷史天橋-尋訪萬盛庄北邊的變遷與過往歷史紋路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公館地名的由來,是因位於其境內的蟾蜍山下,在過去有一間處理漢人與原住民間的交易,以及繳交佃租的館舍。這間處理交易與租佃的館舍被稱為「公館」,使得其所在的區域周邊也稱為公館。它的位置,位於今師大分部的所在地,至於位於其附近的「頂公館」,內部並無公館,這只是為了與其做出區別所致。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在現今的捷運公館站周邊的區域,過去並非是公館聚落的一部份,它的舊聚落名為「林口庄」。它之所以會稱為公館,乃是因日據時,萬新鐵路於此設置的車站命名為「公館站」,之後,當萬新鐵路拆除時,行經於此的公車站、捷運站,以及居民都仍習慣以公館稱呼該地,促使它便取代了真正的公館。
  3. ^ 公館街. 中華民國內政部地名資訊服務網. [2019-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4). 景美溪會入新店溪的東岸至蟾蜍山間的地域。乾隆元年(西元一七六○年)大批泉州府安溪移民團入墾,逐先墾者與土著族。隨著內湖陂、璢公圳、大坪林圳之陸續鑿成,漢人移民深入新店溪及支流,沿岸谷地墾地日擴。墾首乃於此築公館以徵收佃戶租穀,因地當新店溪流域出入臺北盆地之要口,發展成為街肆,故稱公館街。 
  4. ^ 頂公館. 中華民國內政部地名資訊服務網. [2019-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4). 今公館街附近。早期由此至蟾蜍山下之公館,均稱為公館,景美居民為了區別起見,就將地稱為頂公館,以區分下公館。 
  5. ^ 日據時期住所番地與現行行政區對照表. 中華民國內政部戶政司: 臺北市 A53. [2019-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9).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