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侗台語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侗台语族 ?
Kam-Tai
地理分佈中國西南及東南亞
谱系学分类侗台语系
分支
语言代码
ISO 639-6kmti

侗台語族侗台语系的一個可能分支,包括台語支侗水語支有人认为[谁?]还应包括临高语台语支侗水语支有大量的同源词,所以传统上把他们归为一个语族。但是有学者(如Weera Ostapirat(許家平))认为原始语的构拟表明侗水語支和仡央语支应该归为一个语族,而台语支应该和黎语支归为一个语支。

泰語老撾語壯語布依語高欄語儂語傣仂語傣哪語傣擔語傣雅語等,都屬於侗台語族中的台語支

原始侗台語

[编辑]

一般認為,原始侗台語的音系整體而言比現代諸侗台語要複雜。

  • 韻母:可以分成韻頭、韻腹、韻尾三部分,韻頭有iuɯ,韻尾有iuɯmnŋptk
  • 聲母:塞音聲母有先喉塞音、不送氣清音、送氣音、不送氣濁音四套,鼻音聲母有先喉塞音、清音、濁音三套。還有大量的複輔音聲母。通常没有浊软腭塞音g
  • 聲調:有三個舒聲調A、B、C,一個促聲調D,分別與中古漢語的平、上、去、入四聲相應。

原始台-卡岱語可能沒有聲調,後來在韻尾的作用下形成了聲調,ʔh韻尾消失分別形成了B調和C調。

語音演變

[编辑]
  • 韻母簡化:本語族很多語言中,韻頭和韻腹已經合併成單元音,有時有長短音的差別。韻尾一般保持不變,但壯語文馬土語的塞音韻尾已經消失。
  • 複輔音聲母簡化。
  • 陰陽調的分化和濁塞音聲母的清化:原始侗台語的A、B、C、D四調根據聲母的清濁不同各自分為陰陽兩類,成為八個調類:A1、B1、A2、B2、A3、B3、A4、B4,也記為1、2、3、4、5、6、7、8。不同語言的發展模式有一定差別,以齒齦音為例:
*ˀn *n̥ *ˀd *t *dʱ *d *n 原始侗台語
ˀn ɗ t t n 水語仫佬語*ˀnn),毛南语*n̥n);壯語紅水河土語部分地區(來賓、馬山、上林、鹿寨、賀州等地;*n̥n
n ɗ t t n 侗語*ˀd南部併入l,北部併入n);布依語壯語北部方言(紅水河土語部分地區除外;富寧話*ˀd併入n;連山土語*ˀd併入l),壯語邕南土語(除上思話外,*ˀd併入n)、崇左話
n d t t n 壯語左江(不含大新話、崇左話;天等話*ˀd併入n)、德靖、硯廣、文馬(*d仍為d)土語,儂語撣語*ˀd併入n),傣那語*ˀd併入lnl混同),傣擔語傣端語傣仂語北泰语
n d t n 壯語大新話,标准泰語老撾語
陰調 陽調
  • 部分語言中聲調的進一步演變:陰調受聲母影響進一步分化,派生出A1'、B1'、C1'、D1',或者記為1'、3'、5'、7';促聲調根據元音長短又分化成兩類:D1S、D2S、D1L、D2L,或者記為7、8、9、10;借詞使聲調增加;一些聲調發生合併;促聲調依附于舒聲調,可以認為不再是獨立的聲調。

譜系

[编辑]

Ethnologue给出的谱系如下:

參看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 梁敏、張均如,《侗台語族概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