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以仁王舉兵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以仁王舉兵
源平合戰的一部分
日期治承4年5月26日(1180年6月20日)
地点
山城國宇治(現宇治市
结果 平家軍勝利
参战方
源氏 平家
指挥官与领导者
以仁王
源賴政
平知盛
平重衡
兵力
1,000餘騎(平家物語 28,000餘騎
(平家物語)
伤亡与损失
以仁王、源賴政等主要武將戰死。 不明

以仁王舉兵以仁王の挙兵),是日本平安時代末期治承4年(1180年)以仁王源賴政計畫打倒平家,傳令旨敦促諸源氏、寺社舉兵的事件。因準備不足,事跡敗露,以仁王和源賴政戰死,計畫在初期即受到鎮壓。但是以此事件為契機,諸國的反平家勢力紛紛舉兵,演變成全國性的動亂(治承・壽永之亂)。也稱作以仁王之亂以仁王の乱)、源賴政舉兵源頼政の挙兵)。

背景

[编辑]

治承3年(1179)11月,平家棟樑平清盛率數千騎進京,囚禁後白河院,停止院政,流放關白松殿基房,並將數十名院近臣日语院近臣免官,通過武力控制京都,史稱治承三年政變日语治承三年の政変。隔年,治承4年(1180)2月,高倉天皇讓位予平清盛之孫言仁(即安德天皇),平清盛女婿近衛基通擔任攝政,平清盛完全掌握朝政。

以仁王令旨

[编辑]

以仁王為後白河院第三皇子,亦為擁有龐大莊園八條院猶子,然因平家作祟,其沒能繼承皇位,甚至沒有成為親王,而在治承三年政變後,平家更沒收以仁王的土地,使其對平家產生不滿。攝津源氏日语摂津源氏源賴政為於畿內近國活動的武士,其於治承2年(1178)獲封從三位,可謂係首位晉升公卿武家源氏,源賴政更收養許多源氏的遺孤,儼然成為武家源氏的大家長。源賴政與美福門院及其女八條院關係良好,以仁王應是因此因素與源賴政搭上線。《吾妻鏡》及《平家物語》皆表示因源賴政見平家平時蠻橫無理,對其心生不滿,而向以仁王提出軍事政變的建議。

治承4(1180)4月9日,乘平清盛參拜安藝嚴島神社之際,以仁王向東海道東山道北陸道的武士及寺社頒發追討平家的令旨。以仁王於令旨中將自己比作壬申之亂中的天武天皇,並自詡為最勝親王,譴責平家的惡行,更表示事成後會承繼天皇之位。令旨由八條院藏人源行家發送。

以仁王兵敗

[编辑]

治承4年(1180)5月15日,檢非違使土岐光長日语源光長源兼綱日语源兼綱(源頼政養子)等人包圍以仁王位於三條高倉的宅邸,然以仁王此時已在逃往園城寺的路上。據《平家物語》,是熊野別當日语熊野別当湛增日语湛増舉發以仁王的陰謀;然《玉葉》只有記載朝廷決定流放以仁王,並未說明原因。園城寺向興福寺延曆寺尋求協助,主張共同抵禦平家,興福寺響應其號召,然延曆寺拒絕。

5月21日,平家決定攻打園城寺,此時平家仍把源賴政編列於追討軍中,顯見平家並不知悉源賴政已與以仁王合謀。5月21日晚上,源賴政燒毀自己的宅邸,前往園城寺與以仁王會合。5月26日,以仁王、源賴政離開園城寺,決定投奔興福寺。然一行人於宇治平等院休息時,遭到平家300騎的突襲,源賴政當時只有以渡邊黨為首的50騎的兵力,最終寡不敵眾,戰死沙場,享年77歲,其嫡子源仲綱日语源仲綱、養子源仲家日语源仲家(源義仲異母兄)也紛紛戰死。以仁王繼續逃往山城國相樂郡光明山,最終中箭落馬身亡。

戰後

[编辑]

治承4年(1180)5月27日,朝廷展開院御所議定,商討是否要討伐先前支持以仁王的興福寺;親平家的公卿支持這項提案,然左大臣藤原經宗日语藤原経宗右大臣九條兼實等人反對,最終,高倉院決定不予追討興福寺。6月,平清盛攜安德天皇、高倉院、後白河院遷都福原,平清盛顯然係想遠離受公家及南都北嶺包圍的京都。平清盛更命令諸國平家家臣追討有可能響應以仁王號召的武士,並強化對諸國源氏的監控,此舉反而使其備感壓力,最終奮起反抗平家。

參考文獻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