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方針、指引和論述間的差別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Wikipedia:PGE

維基百科的方針、指引和論述間的差別是模糊的,並沒一個明確的界線來區分維基社群所說的「方針」、「指引」或「論述」。注意本頁本身是一篇{{輔助說明}},輔助說明頁的分屬甚至更模糊不清[a]

已經有不少人提出關於三者差別的理論,但許多都是錯的,以下舉出最常見的錯誤:

  • 錯誤一:違反方針才會遭到封禁
違反某些態度方針的確會被封禁,但違反某些指引甚至某些論述,一樣會遭到封禁。Wikipedia:帶偏見的編輯是一篇論述,但常常在封禁或永久禁制討論中被引用。反過來說,違反其他種類的方針,像是每週有上百上千個使用者違反的Wikipedia:可供查證,就不會被封禁。
  • 錯誤二:方針都很簡明
一些使用者希望這是真的,但實際上並不是。有些方針,像是Wikipedia:维基百科不是什么就長達35kB,可能比許多指引或論述的十倍還要長。
  • 錯誤三:方針為必須遵守,其他的只是選擇性的建議
方針存在為數不小的例外和限制,而且所有方針都要使用常識來施行。另一方面,許多指引告訴使用者各情況下該如何做。例如外部連結指引,禁止任何連向侵犯版權或違反版權資訊中規範的網站,無一例外。此外,Wikipedia:忽略所有规则是一個重要的方針,其代表著:若方針無任何例外,我們就不會有個方針告訴我們所有方針和指引在充足的理由下可被忽略。
  • 錯誤四:方針是規範性的,其他頁面則是描述性的
這通常與另一宣稱綁在一起,宣稱「規範性的」表示該頁面使用祈使語氣,像是「不要XX」,而「描述性的」則表示該頁使用「应当」之類的用詞。但事實上,一個頁面是規範性還是描述性的,主要差在它告訴我們要做什麼,還是描述大家早已怎麼做。在實踐上,主要的方針是源自維基社群的實際操作,也因此通常是謝為描述性頁面,甚至以堅決的用詞來描述社群長久的共識和作法。任何頁面應該也必須都用清楚、穩定和直觀的用詞來描述一個已建立的穩固常規。
  • 錯誤五:方針比指引有更高程度的共識
這只有部分是對的,通常一個方針頁面會被更多使用者監視和維護;但這不保證任何具體情況下,一個頁面反映更多社群共識就該成為方針。的確,有時監視方針的使用者會阻止方針頁的文字被修改,而妨礙了方針演進反映新的維基社群共識。有些方針頁面之所以是方針,甚至只是因為它們是在很久以前,方針跟指引的標準和分界與現在不同的時候,成為方針的。另一極端方面,許多被廣泛支持的建議頁面,如Wikipedia:更优秀条目写作指南使用常識等,卻只是論述。
  • 錯誤六:一個頁面是方針因為每個人都看過
一些方針是很少被閱讀和被拿來引用的,而一些論述則每週被瀏覽上百上千次且被廣泛引用。一個頁面的瀏覽量與其地位無關。
  • 錯誤七:指引的層級比論述高,方針的層級又比指引高
這個大體上是對的,但不絕對。首先,任何時間點在任何建議頁面上的文句,都不能準確的表達維基社群的共識。社群的實際共識觀點才是真正的方針,才是最高層級,而不是方針頁上寫的文字。更重要的,編者應該遵從的是最有關的建議頁。一個涵蓋範圍寬廣的方針頁,只是要提供撰寫時最基礎的大綱方向;而沒有必要像指引那樣,明確的給予某種問題或情況的處理方式。例如,Wikipedia:可供查證雖然不禁止在某些情況下使用低品質、自我發行的部落格文章當作參考來源;但是Wikipedia:可靠来源指引及其衍生論述Wikipedia:獨立第三方來源則不建議使用這種參考來源。

相關頁面

[编辑]

註釋

[编辑]
  1. ^ 本頁會被分為「輔助說明頁」,是因為當眾人討論如何改進方針與指引時,多數使用者認為撰寫一個獨立的頁面來講解本頁概念,會比嘗試把這概念塞入正式方針來的容易。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