牯嶺街 (臺北市)
外观
(重定向自牯嶺街 (台北市))
牯嶺街 ◀ Guling Street ▶ | |
---|---|
類型 | 區域道路 |
分段 | 不分段 |
地點 | 臺灣 |
道路走向 | 北-南 |
北端 | 南海路 |
主要路口 | 和平西路 |
南端 | 水源路 |
牯嶺街是台灣台北市中正區的一條街,昔日以吸引文人雅士前來淘書尋寶而聞名,素有「舊書攤街」、「舊書店街」及「舊書街」的美稱。牯嶺街其名取自中國大陸江西省九江市的牯嶺。
沿革
[编辑]清朝末年,一帶原為龍匣口庄的一部分。臺灣日治時期初期,「第二次市區改正計畫」施行,正式開闢此街,所在地改稱龍口街三丁目、四丁目。大正11年(1922年),又改稱佐久間町一丁目、二丁目、三丁目,此街為古亭庄到龍口庄之間的主要道路,稱為「佐久間町通」[1][2]。當時街上建有日式建築,住有不少高等文官,為臺灣總督府宿舍區[3]。
1946年,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布「臺北市政府改正街道名稱一覽表」,改稱龍津街[4]。1947年,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布「臺北市新舊路名對照表」,正式定名為牯嶺街,沿用至今[5]。 1945年日本投降後,在台日本人陸續被遣返日本,遂將一些難以攜帶的書籍、字畫等物品隨地擺攤求售,「舊書攤」因而聚集起來[6]。1949年,中華民國軍公教人員陸續遷入,使得舊書來源更加充份,並以牯嶺街為中心,擴大到鄰近的福州街、廈門街及南海路一帶[3]。
牯嶺街舊書攤總數在極盛期曾多達二百餘家,其中部分舊書攤擴大營業成為舊書店;例如牯嶺街17號的松林書局,是牯嶺街的第一家舊書店,也是以擺舊書攤起家的[6]。
由於本街道近郵政博物館,故吸引許多郵幣社在此設立據點,與重慶南路二段、南海路共同組成台北市知名的郵幣街。
採購
[编辑]過去歐美的東亞圖書館都曾派人來台灣大筆蒐購文史書籍,其中亦不乏一些珍貴的書籍[7]。除了舊書之外,舊照片也曾是牯嶺街的一大特色。以臺北市文獻委員會為例,過去所蒐集的舊照片中,以牯嶺街的數量是最多的[8]。
參見
[编辑]參考資料
[编辑]- ^ 【專論】不只有舊書──牯嶺街. [2023-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3).
- ^ 龍應台主編. 臺北市地名與路街沿革史. 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2000年: 頁254–255. ISBN 9789570130195.
- ^ 3.0 3.1 陳威任. 特色化經營 買書像挖寶. 聯合報. 2012-04-10: A12 [2012-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12).
- ^ 臺北市政府改正街道名稱一覽表.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 1946-06-28: 頁820.[失效連結]
- ^ 臺北市新舊路名對照表(續).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 1947-01-17: 頁176.[失效連結]
- ^ 6.0 6.1 黄淑清、劉劍寒編. 臺北市路街史.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1985年: 頁133–134.
- ^ 傅月庵. 台北舊書街滄桑. 遠流博識網. [2012-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11).
- ^ 卞鳳奎.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徵集舊照片之途徑. 國家圖書館館刊. 2002年12月: 頁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