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州 (北周)
外观
(重定向自河中尹)
北周明帝二年(558年)以泰州改置,治所在蒲坂县(今山西省永济市西南蒲州镇)。隋朝大业三年(607年)改为河东郡,义宁元年(617年)复为蒲州。治所在桑泉县(今临猗县西南临晋镇)。
唐朝武德三年(620年)移治河东县(今蒲州镇)。辖境约当今山西省永济、河津、临猗、闻喜、万荣等市县及运城市西南部地区。开元元年(713年)曾升为河中府,旋仍为蒲州。乾元三年(760年)又升为河中府。属河东道。
金朝天会六年(1128年)改为蒲州。属河东南路。天德元年(1149年)复为河中府。[1]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复为蒲州,省州治河东县入州。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永济、河津、临猗、万荣等市县及芮城县西部地区。属平阳府。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蒲州直隶州,六年升为蒲州府。为晋、陕间交通咽喉,历为军事重地。
唐朝蒲州辖县 | |
---|---|
618年 | 桑泉县、河东县、芮城县、猗氏县、虞乡县[2] |
619年 | 桑泉县、河东县、猗氏县、虞乡县(芮城县改属芮州) |
620年 | 河东县(改治)、桑泉县、猗氏县、虞乡县(新增温泉县今山西省临猗县庙上乡城西村) |
626年 | 河东县、桑泉县、猗氏县、虞乡县(废除温泉县) |
634年 | 河东县、桑泉县、猗氏县、虞乡县(永乐县今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来属) |
639年 | 河东县、桑泉县、猗氏县、虞乡县(永乐县改属虢州) |
643年 | 河东县、桑泉县、猗氏县、虞乡县(安邑县、汾阴县来属) |
643年 | 河东县、桑泉县、猗氏县、虞乡县、安邑县、汾阴县(重设解县[3]) |
705年 | 河东县、桑泉县、猗氏县、虞乡县、安邑县、汾阴县、解县(永乐县来属) |
721年 | 河东县、桑泉县、猗氏县、虞乡县、安邑县、汾阴县、解县、永乐县(新设河西县) |
721年 | 河东县、桑泉县、猗氏县、虞乡县、安邑县、汾阴县、解县、永乐县(废除河西县) |
723年 | 河东县、桑泉县、猗氏县、虞乡县、安邑县、汾阴县(改名宝鼎县)、解县、永乐县 |
754年 | 河东县、桑泉县(改名临晋县)、猗氏县、虞乡县、安邑县、宝鼎县、解县、永乐县 |
757年 | 河东县、临晋县、猗氏县、虞乡县、安邑县(改名虞邑县)、宝鼎县、解县、永乐县 |
760年 | 河东县、临晋县、猗氏县、虞乡县、宝鼎县、解县、永乐县(虞邑县改属陕州,夏阳县[4]、河西县[5]来属) |
770年 | 河东县、临晋县、猗氏县、虞乡县、宝鼎县、解县、永乐县(夏阳县、河西县改属同州,新设河西县[6]) |
808年 | 河东县、临晋县、猗氏县、虞乡县、宝鼎县、解县、永乐县、河西县[7] |
808年 | 河东县、临晋县、猗氏县、虞乡县、宝鼎县、解县、永乐县、河西县(安邑县来属) |
827年 | 河东县、临晋县、猗氏县、虞乡县、宝鼎县、解县、永乐县、河西县、安邑县(闻喜县[8]来属) |
891年 | 河东县、临晋县、猗氏县、虞乡县、宝鼎县、解县、永乐县、河西县、安邑县、闻喜县(龙门县、万泉县[9]来属) |
898年 | 河东县、临晋县、猗氏县、虞乡县、宝鼎县、解县、永乐县、河西县、安邑县、闻喜县、龙门县、万泉县(稷山县来属) |
- 唐朝历代长官
- 王行本(618年—619年)
- 李琛(619年)
- 元神力(武德年间)
- 杨福(624年)
- 段纶(武德年间)
- 李世民(626年)
- 韦叔谐(627年)
- 鲜于明(贞观初年)
- 宇文士及(628年)
- 李袭誉(贞观初年)
- 杜楚客(630年)
- 于志宁(633年,未任)
- 独孤开远(634年—635年)
- 赵元楷(638年)
- 薛万彻(641年—643年)
- 窦衍(贞观年间)
- 窦逵(贞观年间)
- 李孝节(贞观年间)
- 李纬(649年)
- 李素立(永徽初年,未任)
- 李道裕(650年—651年)
- 贾敦颐(652年—653年)
- 李崇义(永徽初年)
- 崔义玄(656年)
- 程名振(660年)
- 刘祥道(661年)
- 窦智纯(龙朔年间)
- 李冲寂(666年)
- 蒋俨(总章年间)
- 李冲寂(675年)
- 张孝开(高宗年间)
- 吕整
- 郭子贱
- 卫文升
- 刘伯荣
- 弓彭祖(689年)
- 杨元琰(天授年间)
- 崔神基(武后年间)
- 裴思义(武后年间)
- 武嗣宗(武后年间)
- 李千里(702年)
- 窦怀贞(706年)
- 杜从则(中宗年间)
- 徐彦伯(709年)
- 裴谈(710年)
- 李成器(711年)
- 崔元综(711年)
- 萧至忠(712年)
- 韦安石(712年)
- 毕构(713年—715年)
- 程行谌(716年—717年)
- 李尚隐(719年)
- 姜师度(721年),河中尹
- 陆象先(721年)
- 韦抗(722年—723年)
- 陈宪(723年)
- 崔琳(725年)
- 桓臣范(开元年间)
- 李元纮(731年)
- 王琚(735年—736年)
- 裴宽(736年)
- 裴伷先(739年)
- 韩朝宗(739年)
- 刘希逸(开元年间)
- 薛兼金(开元年间)
- 薛纮(开元年间)
- 李延辉(唐玄宗时),之前为蒲州刺史
- 河东太守
- 颜真卿(758年),蒲州刺史
- 赵泚(758年),蒲州刺史
- 王玙(759年),蒲州刺史
- 崔㝢(760年),蒲州刺史
- 萧华(760年),之后为河中尹
- 王昂(760年)
- 李光弼(761年)
- 王昂(762年—763年)
- 崔㝢(764年)
- 畅璀(764年—765年)
- 郭子仪(765年—779年,768年之后系遥领)
- 高武光(768年)
- 赵惠伯(779年之前)
- 王翃(779年)
- 李怀光(779年)
- 张镒(779年)
- 杜亚(779年—780年)
- 赵惠伯(781年)
- 关播(781年)
- 李承(781年)
- 李齐运(781年—783年)
- 吕鸣岳(783年)
- 李怀光(784年)
- 李晟(784年)
- 唐朝臣(784年,不掌权)
- 浑瑊(784年—799年)
- 杜确(799年—802年)
- 郑元(802年—807年)
- 杜黄裳(807年—808年)
- 王锷(808年—810年)
- 张茂昭(810年—811年)
- 张弘靖(811年—814年)
- 赵宗儒(814年—817年)
- 吕元膺(817年—819年)
- 李绛(819年—820年)
- 韩弘(820年—822年)
- 郭钊(822年—824年)
- 李愿(824年—825年)
- 薛平(825年—830年)
- 史宪诚(829年,未任被杀)
- 李程(830年—832年)
- 王起(832年—833年)
- 王智兴(833年—835年)
- 李程(835年—836年)
- 李听(836年—839年)
- 郑肃(839年—841年)
- 孙简(841年—842年)
- 李固言(842年)
- 陈夷行(843年)
- 崔元式(843年—844年)
- 石雄(844年)
- 韦恭甫(845年)
- 崔铉(846年—849年)
- 崔璪(849年—851年)
- 郑光(851年—853年)
- 徐商(853年—856年)
- 崔玙(856年—859年)
- 令狐綯(859年—861年)
- 蒋伸(861年—863年)
- 毕諴(863年)
- 崔慎由(864年)
- 夏侯孜(864年—869年)
- 杜审权(870年—873年)
- 曹确(874年—876年)
- 刘侔(876年—877年)
- 窦璟(877年—878年)
- 李都(878年—880年)
- 窦潏(880年)
- 王重荣(880年—887年)
- 王处存(885年,未任)
- 王重盈(887年—895年)
- 王珂(895年—901年)
- 崔胤(895年,未任)
- 王瑶(895年,未任)
- 王珙(895年,未任)
- 张存敬(901年)
- 朱溫(901年—907年)
注释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唐代卷》
- 《唐刺史考全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