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贅生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新生物
贅生物、腫瘤
Neoplasm
又称tumor, carcinocytes、腫瘤
结直肠癌。此标本为包含恶性肿瘤的结肠,属侵袭性结直肠癌。此肿瘤类似火山口,带红色,不规则形状。
类型疾病
病因有絲分裂
分类和外部资源
醫學專科Oncology
ICD-112F7Z
ICD-10C00-D48
ICD-9-CM140-239.99
DiseasesDB28841
MedlinePlus001310.
MeSHD009369
[编辑此条目的维基数据]

贅生物[1][2][註 1]neoplasm),又译新生物[5][6]贅瘤[7][8],ICD-11称肿瘤[9],是指身體細胞組織不正常且过度增生,此过程称为贅瘤形成,简称赘生。贅生物的生长与周围正常组织的生长並不协调,即使最初诱发因素被移除,仍会持续异常增长。这种异常生长、不受控制的增生,通常形成一个块状物,此时即可称之为包块[10](mass)或肿块[11](lump)、肿瘤(tumor)[12][13](growth)。肿瘤分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生长速度缓慢,表面较光滑。并不侵入邻近的正常组织内。瘤体周围常形成包膜,因此与正常组织分界明显。除非长在要害部位,良性肿瘤一般不会致命,大多数可被完全切除,很少有复发。恶性肿瘤又稱癌症,分为上皮源性的和间质源性的肉瘤。在恶性肿瘤中,这一些增生的细胞,除了会集结成为肿块,还会扩散至其他部位增生。

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有结构、功能和代谢的异常,它们具有超过正常的增生能力,这种增生和机体不相协调。非肿瘤性增生和肿瘤性增生不同,前者常有明显的刺激性因素,且增生限于一定的程度和时间,一旦此因素消除,即不再增生,但如超越一定的限度,发生质变,则也可变为肿瘤性增生。

分类

[编辑]

ICD-10 将赘生物分为四大类别:良性赘生物、原位赘生物、恶性赘生物、行为未定或未知的赘生物。[14]恶性赘生物也简称为癌症,是肿瘤学的研究重点。

病因

[编辑]
  • 15%的人类肿瘤是病毒引起的,比较明确的有乙肝病毒与原发性肝癌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等。一般分为DNA、RNA肿瘤病毒;病毒还可通过整合其DNA、RNA到宿主细胞的DNA上发挥作用,使细胞恶化。
  • 核工业、核医学等人为使用的核素大大的增加了电离辐射的强度。
  • 长期接触煤烟煤焦油沥青多環芳香烴类致癌物质;作为合成染料中间体,作为润滑油的抗氧化剂等的芳香胺类具致癌性。人体的炎症、氧化应激反应、营养或激素失调、反复的组织损伤等,也可产生氧自由基等致癌物质。大多化学致癌物可形成亲电子的衍生物,极易与亲核的DNA反应,导致基因突变,诱发癌变。
  • 大约3%的恶性肿瘤是遗传的,遗传获得基因突变,导致、加速癌变的发生。

扩散

[编辑]

当实体瘤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瘤细胞粘附力降低,瘤细胞易脱离瘤体;相反瘤细胞与周围基质、细胞粘附增强。当瘤细胞伸出伪足与靶细胞接触后,开始向细胞间隙运动。

  • 瘤细胞侵袭血管壁,破坏基底膜进入血管腔,存活的瘤细胞运行到适宜部位,与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粘附;释放降解酶,溶解基底膜,穿出与实质器官细胞粘附,增殖形成与原发部位相同的继发瘤。
  • 瘤细胞从输入淋巴管进入淋巴结的边缘窦,滞留或继续向前运动,穿出进入其他淋巴结。一旦瘤细胞在边缘窦与窦内皮细胞作用后,增殖形成继发瘤,继续向中间窦、髓窦发展,占据整个淋巴结。

治疗

[编辑]

良性肿瘤、癌症早期一般以手术切除为主;生长在特殊部位的肿瘤(如垂体瘤),可放射治疗;除原发肿瘤外,应将淋巴结一并切除;癌症合并手术、放疗化疗,效果较好。骨肉瘤、小细胞肺癌等扩散明显的肿瘤,应先化疗,后手术。化疗对绒毛膜癌、睾丸肿瘤、恶性淋巴瘤等,已取得高治愈率;但是化疗对肿瘤细胞选择作用不强、全身用毒性较大。

对无法根治的巨大肿瘤进行部分切除以减少肿瘤负荷,称为减积手术(debulking operation)。此种术式亦可为放化疗创造前置条件。

备注

[编辑]
  1. ^ 关于心瓣膜表面附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团块,也译赘生物英语Vegetation (pathology)[3][4],但英语为 vegetation,因其与自然植被的相似性而得名。

參見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 赘生物. 术语在线.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简体中文)
  2. ^ 腫瘤;贅生物. 樂詞網. 國家教育研究院.  (繁體中文)
  3. ^ 赘生物. 术语在线.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简体中文)
  4. ^ 贅生物;增殖體. 樂詞網. 國家教育研究院.  (繁體中文)
  5. ^ 新生物. 术语在线.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简体中文)
  6. ^ 徐睿, 贾继娥, 乔晖, 等. 可视喉镜联合光棒应用于咽喉部新生物患者的临床可行性分析[J]. 复旦学报 (医学版), 2020, 47(3): 334-338.
  7. ^ 张沅昌,史玉泉,朱桢卿,等. 颅内赘瘤:二六六例临床分析[J].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58,04:(03):169-175.
  8. ^ 盧俊泰. 口腔及咽惡性贅瘤死亡分析: 1968-1979. Dis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 1981.
  9.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世界卫生组织). 02 Neoplasms 肿瘤 // ICD-11 for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Statistics 用于死因与疾病统计的ICD-11(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 [DB/OL], 2019 (2024-01) [2024-05].
  10. ^ 腹部包块. 术语在线.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简体中文)
  11. ^ 高静. 癌的生物学基础.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3: 11. ISBN 9787302063162. 
  12. ^ Cooper GM. Elements of human cancer. Boston: Jones and Bartlett Publishers. 1992: 16 [2015-04-07]. ISBN 978-0-86720-1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08). 
  13. ^ Taylor, Elizabeth J. Dorland's Illustrated medical dictionary. 29th. Philadelphia: Saunders. 2000: 1184. ISBN 0721662544. 
  14. ^ II Neoplasms.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 10th Revision (ICD-10) Version for 2010.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 June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