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干依喀湖
坦干依喀湖 | |
---|---|
主要流入 | 魯濟濟河、馬拉加拉西河、卡蘭博河 |
主要流出 | 盧庫加河 |
集水面积 | 245,000平方公里 |
所在国家 | 布隆迪、 刚果民主共和国、 坦桑尼亚、 尚比亞 |
最大长度 | 673公里 |
最大宽度 | 72公里 |
表面积 | 32,826.65平方公里 |
平均深度 | 580公尺 |
最大深度 | 1,470公尺 |
水体体积 | 18,940立方公里 |
岸长1 | 1,900公里 |
表面海拔 | 774公尺 |
定居点 | 基戈马、卡莱米、布琼布拉 |
位置 | |
1岸长衡量标准不定。 |
坦噶尼喀湖(基隆迪语:Ikiyaga Tanganyika;林格拉語:Etímá Tanganyika;斯瓦希里語:Ziwa Tanganyika)是非洲中部的一個淡水湖,位于东非大裂谷西支艾伯丁裂谷南端,地處剛果民主共和國、坦桑尼亚、布隆迪和赞比亚四国交界处,面积32,826.65平方千米,最大水深1,470米,是非洲第二大湖,也是世界第二深湖。
地理
[编辑]坦噶尼喀湖位于东非大裂谷西支艾伯丁裂谷南端,由断层陷落而成[1],中部湖盆形成於900萬至1,200萬年前,北部湖盆形成於700萬至800萬年前,南部湖盆形成於200萬至400萬年前[2]。湖面海拔774米,平均深度580米[3],北部湖盆水深1,310米,中部湖盆水深655米,南部湖盆最深达1,470米,透明度约11米,面积32,826.65平方公里,容積18,940立方公里[4],是仅次於維多利亞湖的非洲第二大湖,也是仅次於貝加爾湖的世界第二深湖,蓄水量占全球地表液态淡水的17%,西岸的剛果民主共和國占湖泊总面积的45%,東岸的坦桑尼亞占41%,东北岸的布隆迪占8%,西南岸的赞比亚占6%,湖岸线长約1,900公里,湖體南北長達673公里[5],東西最寬處僅72公里[6],集水面積約245,000平方千米[1],有马拉加拉西河从湖的东面注入、鲁济济河从湖的北面注入、卡兰博河从湖的西北面注入,湖水經卢库加河西流注入刚果河[4],流域年降雨量在820毫米到1,600毫米之間,2到5月和9到11月為雨季,6到8月和12到1月为旱季,降雨主要集中在2到5月[7]。
水文
[编辑]坦噶尼喀湖年入湖水量14立方千米,年出湖水量2.7立方千米,水体滞留时间约为440年,换水周期达7,000年[3]。湖水呈鹼性,pH值從深度100米以上的9左右逐漸下降到最深處的8.3至8.5[8],表層水溫在8月初南部湖区的24°C和3到4月的28°C到29°C之間[9],水溫在深度大於400米後穩定在23.1°C到23.4°C之間[10]。湖泊深处存在缺氧条件,属永久分层深水湖,北部湖区70米深以上为有氧区,南部湖区200米以上为有氧区[3],5到9月由东南信风驱动的季节性上升流使得南部湖区生产力较高的温水层上湧和混合,繼續在风力吹动下携帶营养物质向北移动,是维持湖泊食物链的重要机制[7],而過去的一個半世紀中持续的氣候变暖影響了湖水的流動,造成藻类生产的停滞,並縮小了底栖动物的氧合栖息地[11]。
環境
[编辑]坦噶尼喀湖位於東非和西非植物區的分界線上,湖邊生長著西非植物區系特有的油棕,河馬和鱷魚的族群規模龐大,鳥類的物種多樣性亦很高[6]。沿湖有布隆迪的魯濟濟國家公園、赞比亚的恩桑巴國家公園以及坦桑尼亚的馬哈萊山脈國家公園和貢貝溪國家公園。湖區已發現的动植物超過兩千种,尤其是在形态、营养级、遗传及生态上丰富多样的鱼类,包含逾300种慈鲷科鱼类和150种其他鱼类,其中約600种鱼类為特有种,包含該湖約98%的棘鳍类热带淡水鱼物種與98%的慈鯛科物種,贝类、蟹类、桡足类和蛭类等无脊椎动物也具有高度的特有性[5],无脊椎动物包括环节动物28种;其中17种為特有種;线虫20种,其中7种為特有種;蛭类20种;其中12种為特有種;扁形虫11种,其中7种為特有種;海绵9种,其中7种為特有種;苔藓虫6种,其中2种為特有種,螺類68种,其中45种是当地特有种;双壳類15种,其中8种為特有种;兩百多种甲壳类其中約一半為特有种[4]。
開發
[编辑]湖中的鱼类是沿湖地区居民动物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渔业是周边居民的主要经济活动,湖區约有100万人靠捕鱼为生,约有45,000座渔场和800座渔港[5],渔业生产大多数仍采取传统的非机动独木舟方式,使用的主要渔具为打结网和围网,主要捕捞分布於湖水中上层的坦噶尼喀甲棱鯡和斯氏尖吻鱸[12],坦噶尼喀湖每年出产20多万吨鱼,为该地区的居民提供了近六成的动物蛋白[11]。湖區水运发达,布隆迪的大部分外贸物资和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一部分外贸物资由坦噶尼喀湖轉運到坦桑尼亚再經铁路出印度洋[1]。歐洲人對湖區最早的探險是於1858年為尋找尼羅河的源頭而到達湖東岸的烏吉吉的理查·波頓和約翰·漢寧·斯皮克,此後的探險家亨利·莫頓·史丹利於1871年於同一地點地找到了失蹤的大卫·利文斯通[6],此後隨著湖區的開發,流域内人口已超千萬,再加上氣候變化和低下的經濟開發程度,坦噶尼喀湖正面臨森林退化、水質污染、過度捕撈等問題,湖區的四個國家於2008年12月成立了坦噶尼喀湖流域管理局,总部位于布隆迪的布琼布拉[5]。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1.2 苏世荣; 桑广书; 吴超凡. 坦噶尼喀湖.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 (编). 中国大百科全书 第三版网络版.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23-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3) (中文(中国大陆)).
- ^ Cohen, A. S.; Soreghan, M. J.; Scholz, C. A. Estimating the age of formation of lakes: An example from Lake Tanganyika, East African Rift system. Geology. 1993, 21 (6): 511–514. Bibcode:1993Geo....21..511C. doi:10.1130/0091-7613(1993)021<0511:ETAOFO>2.3.CO;2 (英语).
- ^ 3.0 3.1 3.2 Bootsma, H. A.; Hecky, R. E. A Comparative Introduction to the Biology and Limnology of the African Great Lakes (PDF). Journal of Great Lakes Research. 2003, 29 (Supplement 2): 3–18 [2023-06-13]. doi:10.1016/S0380-1330(03)70535-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6-13) (英语).
- ^ 4.0 4.1 4.2 坦噶尼喀湖.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东非大湖与城市生态研究站. 2021-04-25 [2023-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5).
- ^ 5.0 5.1 5.2 5.3 高群; 陈爽; 余成. 非洲坦噶尼喀湖流域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管理研究.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5, (01): 62–70. doi:10.19687/j.cnki.1673-7105.2015.01.009 (中文(中国大陆)).
- ^ 6.0 6.1 6.2 Editors of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编). Lake Tanganyika.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Chicago: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Inc. [2023-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30) (英语).
- ^ 7.0 7.1 Podsetchine, V.; Huttula, T.; Savijärvi, H. A three dimensional-circulation model of Lake Tanganyika. Hydrobiologia. 1999, 407: 25–35. doi:10.1023/A:1003758003034 (英语).
- ^ De Wever, A.; Muylaert, K.; Van der Gucht, K.; Pirlot, S.; Cocquyt, C.; Descy, J.-P.; Plisnier, P.-D.; Vyverman, W. Bacter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in Lake Tanganyika: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Heterogeneity.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05, 71 (9): 5029–5037. Bibcode:2005ApEnM..71.5029D. PMC 1214687 . PMID 16151083. doi:10.1128/AEM.71.9.5029-5037.2005 (英语).
- ^ Edmond, J. M.; Stallard, R. F.; Craig, H.; Craig, V.; Weiss, R. F.; Coulter, G. W. Nutrient chemistry of the water column of Lake Tanganyika. 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 1993, 38 (4): 725–738. Bibcode:1993LimOc..38..725E. doi:10.4319/lo.1993.38.4.0725 (英语).
- ^ O'Reilly, C. M.; Alin, S. R.; Plisnier, P.-D.; Cohen, A. S.; Mckee, B. A. Climate change decreases aquatic ecosystem productivity of Lake Tanganyika, Africa. Nature. 2003, 424 (6950): 766–768. Bibcode:2003Natur.424..766O. PMID 12917682. S2CID 1637315. doi:10.1038/nature01833 (英语).
- ^ 11.0 11.1 Andrew S. Cohen; Elizabeth L. Gergurich; Benjamin M. Kraemer; Michael M. McGlue; Peter B. McIntyre; James M. Russell; Jack D. Simmons; Peter W. Swarzenski. Climate warming reduces fish production and benthic habitat in Lake Tanganyika, one of the most biodiverse freshwater ecosystems (113 (34)): 9563–9568. 2016-08-08 [2023-06-30]. doi:10.1073/pnas.1603237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30).
- ^ Mölsä, H.; Reynolds, J. E.; Coenen, E. J.; Lindqvist, O. V. Fisheries research towards resource management on Lake Tanganyika. Hydrobiologia. 1999, 407: 1–24 [2023-06-13]. doi:10.1023/A:100371270896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3) (英语).
外部連結
[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坦干依喀湖
- 坦噶尼喀湖流域管理局官方網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