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十二经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十二正经

十二經脈是手三陰經(心包)、手三陽經(大腸三焦小腸)、足三陽經(膀胱)、足三陰經()的總稱。十二經脈是經絡系統的主體,故又稱為正經[1]

在體表的分佈

[编辑]

十二經脈在體表左右對稱,分佈於頭面、軀幹和四肢。與五臟對應的經脈為陰經,分佈於四肢內側和胸腹;與六腑對應的經脈稱為陽經,分佈於四肢外側和頭面、軀幹。在四肢,陽經的位置為陽明在前,少陽在中,太陽在後,陰經的位置為太陰在前,厥陰在中,少陰在後(特例是足三陰經在足內踝上8寸以下為厥陰在前,太陰在中)。[1]

表裡屬絡關係

[编辑]

陰經屬臟主裡,陽經屬腑主表。一臟一腑、一陰一陽互相配對,形成表裡屬絡關係。手太陰肺經與手陽明大腸經相表裡,足陽明胃經與足太陰脾經相表裡,手少陰心經與手太陽小腸經相表裡,足太陽膀胱經與足少陰腎經相表裡,手厥陰心包經與手少陽三焦經相表裡,足少陽膽經與足厥陰肝經相表裡。互為表裡的經脈在生理、病理上關係密切,互相影響。[1]

循行、交接與流注

[编辑]

十二經脈的循行方向為:手三陰經由胸走手,手三陽經由手走頭,足三陽經由頭走足,足三陰經由足走腹胸。相表裡的陰陽兩經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的兩陽經在頭面部交接,相銜接的兩陰經在胸中交接。[1]

十二經脈的流注從肺經逐經相傳到肝經,再傳回肺經,周而復始,如環無端。[1]

十二經脈的交接與流注如下所示:

手太陰肺經 ————→ 手陽明大腸經 ————→ 足陽明胃經 ————→ 足太陰脾經 ————→ 手少陰心經 ————→ 手太陽小腸經
————————————————————————————————————————————————————————
足厥陰肝經 ←———— 足少陽膽經 ←———— 手少陽三焦經 ←———— 手厥陰心包經 ←———— 足少陰腎經 ←———— 足太陽膀胱經

地位

[编辑]

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组织结构重要的组成部分,肩负着运行气血、联络沟通的作用,把人体的五脏六腑、肢体官窍等组织器官紧密地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2]古代医家运用取象运数的思维方法,以十二月、十二经水、三阴三阳等象数模型来构建十二经脉体系并阐释理论,然后用之指导临床针刺方法、针灸禁忌的确立。[3]因此,从象数思维角度解析《黄帝内经》确立的以十二正经为主体的经络系统理论,不仅可立足于中医本身的内涵与特点,还对现代针灸学科的研究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4]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孙国杰 主编. 针灸学.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7: 8-9. ISBN 7-5323-4102-X. 
  2. ^ 魏, 新宇. 论音乐中十二平均律与人体十二经脉的联系. 湘南学院学报 (沈阳音乐学院音乐科技系). 2021-06-25, (03): 90-94. 
  3. ^ 杨, 凤. 从象数思维角度解析《黄帝内经》十二经脉理论.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0-07-01, 35 (07): 3400-3402. 
  4. ^ 杨, 凤. 从象数思维角度解析《黄帝内经》十二经脉理论.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0-07-01, 35 (07): 3400-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