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光遠
于光遠 | |
---|---|
英文名 | Yu Guangyuan |
本名 | 郁锺正 |
出生 | 中華民國上海市 | 1915年7月5日
逝世 | 2013年9月2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 | (98歲)
墓地 | 上海市嘉定區長安墓園 |
居住地 | 北京市 |
国籍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民族 | 汉族 |
母校 | 清華大學物理系 |
职业 | 经济学家 |
机构 |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科委 |
研究领域 | 经济学、哲學 |
政党 | 中国共产党 |
运动 | 一二·九运动 |
于光遠(1915年7月5日—2013年9月26日),原名郁锺正,男,上海人,中国經濟學家、哲學家、教育家、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參與者和見證人。[1]
生平
[编辑]1915年于光遠生於上海。少年時期,于光遠自設化學實驗室,曾研製出一種“土耳其紅油”媒染劑,色澤鮮艷,經久不褪,亦曾代授其他中學的物理課,補貼家用。[2]1932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學。1934年入清华大学,師從葉企孫、吳有訓、周培源,與錢三強、王大珩、何澤慧同窗。與他同學但不同屆的還有比他年長的核物理學家施士元、钱伟长,和比他晚一屆的力學家林家翹、金屬物理學家葛庭燧、地球物理學家秦馨菱。據後來回憶,于光遠進入清華後“有了想成為牛頓那樣的大科學家的意識”。[2]然而,時值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于光遠成為學生領袖,投身革命,逐漸擱置了物理研究。1936年,于光遠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同年,他的論文導師、物理學家周培源先生訪問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將于光遠的論文交給愛因斯坦批改。于光遠本與錢三強競爭考居里實驗室的名額,此時二人約定,一人革命救國,一人科學救國。于光遠的論文最終于1997年由他的清華師兄、物理學家彭桓武完成。[3]
1936年至1937年,于光遠參與發起組織“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民先),成為早期領導人。1936年1月5日,于光遠帶領平津學生南下宣傳團先遣隊,從清華、燕京二大學出發,尚未至盧溝橋,路遇美國記者採訪,于光遠與李昌、楊學誠(後為新四軍第5師鄂皖兵團指揮部政委)、張載的合影登在第二天的北平日報英文版上。美國記者稱此四人為“四學生先鋒”(Vanguard of Four Students)。同年6月,于光遠與艾思奇、章漢夫在上海組織自然科學研究會。8月,赴廣東嶺南大學(後中山大學)教書,在當地繼續發展民先隊。1937年在廣州從事地下工作時,組織中許多成員被捕,于光遠曾冒險挨家挨戶通知尚未被捕的同志避難,之後趕往香港營救被捕人士,自己也險些在廣州被捕。1937年1月,回北平領導民先隊全國總隊工作。1937年3月,經清華同窗、作家黃秋耘介紹,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七月底北平陷落,當日于光遠在北平西郊田村,遭遇日軍坦克部隊,匍匐在玉米地中,因身體消瘦,夾在坦克兩條履帶之間倖存下來。[2]1937年初到1939年5月,于光遠在保定、石家莊、太原、武漢、鄂西、長沙、南昌、粵北等地來回奔走,發展和擴大民先隊組織。1938年,他擔任中共中央長江局青委書記,負責組織青年的工作。
在山西時,改名于光遠。據本人後來回憶,“改為于光遠並沒有甚麼特別的原因,只因當年在山西信手一寫就寫了這麼個名字,因為郁和于接近,就姓于了,没甚麼道理和寓意。”[2]
1939年從北平轉赴延安,沿路騎驢翻譯恩格斯《自然辯證法》。抵達延安後,領導中共中央青委工作。1940年起任延安中山圖書館主任。1942-1943年,任中共中央西北局調查局研究員,研究陝甘寧邊區的農業累進稅、農村互助合作等問題,與柴樹藩、彭平合著《綏德、米脂土地問題初步研究》。1943-1945年,在延安大學財經系任教,主持校務工作。在延安期間,于光遠繼續翻譯德文版《自然辯證法》,籌建陝甘寧邊區自然科學研究會。1946年被派往北平,創辦《解放》(三日刊)。國共談判破裂後返回延安,任《解放日報》言論部副主編。1947年3月,參加中央土改工作團,在晉綏、河北、山東等地参加土改,進行經濟學調查研究。
1954年当选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1956年:當選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64年任國家科委副主任。
文革期間遭受批鬥,被送往寧夏五七幹校。历任中共中央图书馆(從延安、西柏坡遷入香山小白樓和北京市區,後併入中共中央宣傳部圖書館、中國革命博物館)主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系教授、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宣传处副处长、科學处长、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常委,科学规划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顾问。
1975年,鄧小平復出,任國務院副總理職務。隨即成立“政治研究室”,避開四人幫,設在國務院,由自己直接領導。其中共有七個負責人:胡喬木、于光遠、鄧力群、胡繩、吳冷西、熊復、李鑫,胡、于、鄧三人為主要負責人。龔育之稱之為鄧小平的“秀才班子”。[3]
1977年後,擔任計委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顾问,馬列主義、毛澤東研究所首任所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北京民族大学名誉校长。于光遠長期任中顾委委员。
1978年,于光遠為鄧小平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起草講話稿,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參與者和見證人。[4]
1982年,作为國家科委副主任的于光遠和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主席团执行主席李昌联合发表《李昌、于光远在科学院召开的科学报告会上批评“人体特异功能”的研究和宣传》的讲话,内容被发表在1982年2月25日《人民日报》上,受到人体特异功能的支持者张震寰、钱学森等人的回击。
1990年代,于光远和李锐等人每个月都会聚会一次。在政治和经济上,于光远紧随胡耀邦,“是真正赞成开放的人”。[5]
2006年8月19日查出罹患腦血栓。2007年一半以上時間都在醫院度過。起初左半身完全不能動,現在左手能力明顯改善,但仍然不能站穩。2008年1月22日,接受紀碩鳴的訪問,訪問內容发表於《亞洲周刊:第二十二卷第八期》:《他為鄧小平起草講話稿》。
2013年9月26日凌晨3点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98岁。[6][7][8]
著作
[编辑]于光遠著作豐富,一生著述近百部,涉獵學科包括經濟學、哲學、中共黨史、教育學等,以及具有高度史料價值的回憶錄、隨筆、散文等文學作品,被稱為“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于光遠著有《論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1985)、《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1988)和七卷本《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探索》(1984-2001)。回憶錄包括《我憶鄧小平》、《改變中國命運的41天 : 中央工作會議、十一屆三中全會親歷記》、《1978我親歷的那次歷史大轉折: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台前幕後》、《文革中的我》。《于光遠選集》曾被譯成英文,由Routledge出版:Collected Works of Yu Guangyuan。[9]美國中國問題研究學者、哈佛大学教授傅高義曾採訪于光遠,并翻譯出版其回憶錄:Deng Xiaoping Shakes the World: An Eyewitness Account of China's Party Work Conference and the Third Plenum。[10]
經濟學
[编辑]- 《綏德、米脂土地問題初步研究》于光遠、柴樹藩、彭平,人民出版社(1979)
- 《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部分》于光遠、蘇星,人民出版社(1978)
-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主體論》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2)
- 《我的市場經濟觀》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3)
- 《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探索(共七卷)》人民出版社(1984-2001)
- 《經濟改革雜談》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
- 《从“新民主主義社會論”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人民出版社(1996)
- 《中國理論經濟學史1949-1989》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
- 《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廣東經濟出版社(1998)
- 《政治經濟學》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
- 《漫談競賽論》中國文聯出版社(2000)
- 《經濟學札記》廣東人民出版社(2000)
- 《經濟大辭典》(補編本)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
- 《于光遠短論集》(1977-2001共4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 《于光遠經濟學文選》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
- 《于光遠改革論集》中國發展出版社(2008)
- 《于光遠經濟文選》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10)
- 《經濟學問題的哲學探析》科學出版社(2013)
- 《于光遠經濟論著全集》(全集共75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5)
社會與政治理論
[编辑]- 《“新民主主義社會論”的歷史命運》(韓鋼詮注)長江文藝出版社(2005)
哲學
[编辑]- 《中國的科學技術哲學——自然辯證法》科學出版社(2013)
- 《一個哲學學派正在中國興起》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
- 《自然辯證法百科全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5)
- 《現代公民知識讀本》希望出版社(2006)
- 《哲學論文、演講和筆記,1950-1966》人民出版社(1982)
教育與學術方法論
[编辑]- 《怎樣進行調查研究》中國青年出版社(1981)
- 《論社會科學研究》(1981)
- 《教育思想文選》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 《我的教育思想》河南教育出版社(1991)
- 《于光遠馬惠娣十年對話:關於休閒學研究的基本問題》重慶大學出版社(2008)
編譯
[编辑]- 《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恩格斯作,于光遠、曹葆華編譯,人民出版社(1949)
- 《自然辯證法》恩格斯作,于光遠等編譯,人民出版社(1984)
散文、回憶錄
[编辑]- 《古稀手跡》中國華僑出版社(1993)
- 《窗外的石榴花》作家出版社(1997)
- 《酒啦集》湖南文藝(1998)
- 《東方赤子.大家叢書:于光遠卷》華文出版社(1999)
- 《細雨集》重慶出版社(2003)
- 《碎思錄》重慶出版社(2003)
- 《青少年于光遠》華東師範大學(2003)
- 《我是于光遠》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3)
- 《我的編年故事》大象出版社(2005)
- 《于光遠自述》大象出版社(2005)
- 《我眼中的他們》時代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5)
- 《我憶鄧小平》時代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5)
- 《我親歷的那次歷史大轉折》中央編譯局(2008)
- 《文革中的我》廣東人民出版社(2011)
講稿
[编辑]-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鄧小平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的講話稿)
關於于光遠的書籍
[编辑]- 《任仲夷點評于光遠超短文》于光遠、任仲夷,海天出版社(2000)
- 《改革黃金年代:我們眼中的于光遠》胡冀燕、于小東、劉世定、韓鋼鐵等著,人民出版社(2016)
社會活動
[编辑]于光遠曾發起成立世界麻將組織(World Mahjong Organization),并于2006年任第一任主席。次年,該組織正式開創麻将世锦赛。[11][12]
家族
[编辑]于光遠出生在上海嘉定南翔郁家。道光五年(1825年)清廷開放海上漕運,郁家經營沙船運輸,成為上海首富,人稱“郁半城”。杭州“紅頂商人”胡雪岩與郁家聯姻,曾將女兒、孫女前後許配給郁家。李鴻章亦常赴郁家聽戲。1853年上海爆發“小刀會”起義,除佔據豫園外,亦將城南指揮所設在郁家大院前廳。小刀會向郁家“強要飯”,要求一次性贊助10萬兩,每日加100兩作為義軍伙食費。據估算,此次郁家損失約15萬兩。1855年清軍平叛起義,郁家因“通匪”之嫌,又遭清政府“敲竹槓”,被迫交付二十萬兩白銀,修補城墻。至今上海老城墻小北门遺存一段明代城墻,其甬道間城磚刻有“咸豐五年,上海縣城磚”字樣鈐記,即郁家斥資所鑄。因此“郁半城”之說不僅在‘富抵半城’,亦在‘出資修城’。據《同治上海縣志》、《黎陽郁氏宗譜》等記載,此時執掌郁家的是郁潤桂子姪輩。其長子郁彭年(1796-1853),字尧封,號竹泉,去世不久。次子郁松年(1799-1865),字萬枝,號泰峰,“素好讀書,手不釋卷”。郁松年勉力斥資修繕城郭後,婉謝官爵之賞,但堅持提出:上海縣每年秀才名額自20名增至30名,廣文化而開賢路,獲朝廷恩准。此後,上海第21名至30名的秀才稱之“郁家秀才”,必先至郁家謝恩。[13]
同期,郁家曾領導上海幣制自救運動。咸豐年間,上海市面上通行的西班牙銀圓(西班牙文:Real de a 8,國內舊城“本洋”)銳減,價值高漲。1821年後,西屬美洲脫離西班牙,漸次獨立。墨西哥獨立鑄造以鷹為標記的“鷹洋”,二者的重量成色一樣。但一直到1850年代,上海金融界只承認傳統的西班牙“本洋”。為壓低“本洋”市價,當時拥有80多艘沙船的大船商——上海商船會館總董郁彭年的郁森盛沙船字號,於咸丰六年(1856年)鑄造並發行了每枚重一兩、五錢的“郁森盛足紋銀餅”,金融界稱之為“上海銀餅”,開創了沪上商號自鑄銀元、流通市場之先河。上海銀餅分壹兩、五錢兩種,六個版式。正面為“咸豐六年上海縣號商×××足紋銀餅”,背面為“朱源裕監傾曹平實重壹兩(或五錢)銀匠××造”。當年沙船商自鑄、發行銀餅除郁森盛外,還有王永盛、經正記兩家。鑄造銀匠分别是萬全、豐年、平正、王壽。後因偽幣橫行,最終“自救”運動失敗。[14]
同治九年(1871年),朱其昂奉李鴻章之命創辦輪船招商局,下令將一半漕運業務劃歸招商局承運。加之輪船逐漸替代了沙船,郁家船业漸漸衰亡。及至民國初年,郁家已然中落。于光遠是郁泰豐的曾孫。曾祖郁兆年,字望岩(1817—1873),祖父郁熙咸,字礪卿(1845—1894)。郁母蔣文英(1892-1982),常州人。父郁礽培,字隽操(1890—1969),號溫凡人,就讀於上海江南製造總局附設工藝學堂、上海兵工專門學校,在校期間接受民主思想,反對滿清,維護共和,畢業後授少校軍銜。清政府本欲送郁礽培這一屆畢業生去英國留學,成為炮兵專家,卻因辛亥革命爆發,未能成行。[2]江南製造總局附設工藝學堂於光绪二十三年(1898),由總辦林志道奏准成立,依照日本大阪工業學校章程,分設化學工藝及機器工藝等課,招收五十名學生。郁礽培師從數學家華蘅芳、近代化工學先驅徐華封、軍工實業家王欽軒(王世綬)、筆述《兵船汽機》之華備鈺。上海兵工學堂系原上海廣方言館(亦稱“學習外國語言文字同文館”、“上海同文館”),於1863年由晚清文學家馮桂芬(1809-1874)倡議、李鴻章支持成立,一度培養出詹天佑、唐紹儀、汪凤藻、陸徵祥、吴宗濂、劉鏡人、唐在复等人,創中國官派留學生之先河,1906年改組為兵工學堂,1913年受“二次革命”影響停辦。求學期間,郁礽培與中國近代工業化學家吴蕴初(1891-1953)師出同門。清末民初政治家曹汝霖是于光遠之表舅。于尚在繈褓中時,曹汝霖曾抱著他說:“這孩子將來一定有出息。”[15]
父郁礽培,母蔣文英。弟郁鐘德:畢業於人民大學工業經濟系,曾任職共青團中央、《學習》雜誌社。
前妻孫歷生:1953年與于光遠結婚。文革中遭受迫害,1968年去世。與于光遠育有于小紅、于小康、于小蓓。
妻子孟蘇:經濟學家孟用潛(1905-1985)之女,曾留學布拉格捷克理工大學,研究精密機械,歸國後擔任高級工程師。1962年與于光遠結婚,育有于小東、于小慶。
- 大女兒于小紅:美國早期光纤科技創業者。
- 二女兒于小康:畢業於中科院,研究數學、計算機。
- 三女兒于小蓓:從事醫學,推廣、開發微創手術,參與慈善和綠化。
- 四女兒于小東: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教授,經濟學術雜誌《经济科学》副主編。
- 五女兒于小慶:康奈爾大學經濟學博士,任世界銀行戰略與運營部主任。
- 侄郁鸿勝: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
- 侄郁鸿元:上海市發改委價格監測監督處處長、高級經濟師。
紀錄片
[编辑]《老馬嘶風:于光遠》山東電視台齊魯頻道《數風流人物》上集[16]、下集[17]。
纪念馆
[编辑]首都圖書館設有于光遠工作室,還原了于光遠史家胡同家中的書房,陳列其用過的桌椅、沙發、電腦、2000餘個鉛筆頭等物件及部分藏書。[20][21]于光遠求學時期和建國後都常至首都圖書館讀書,曾言“首都圖書館是我真正的大學。”[22][23][24]
参考资料
[编辑]- ^ 于光远追思会暨于光远经济理论研讨会在京召开. 人民网. 2013-10-21 [2013-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1).
- ^ 2.0 2.1 2.2 2.3 2.4 于光远佛眼通—通晓科学. 北京晚報. 2006-10-22 [2021-01-26].
- ^ 3.0 3.1 《数风流人物》往期人物之于光远《老马嘶风》. 山东电视台齐鲁网. [2017-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18).
- ^ 經濟學家於光遠逝世 曾參與起草鄧小平三中全會講話稿. 大公報. 2013-09-27 [2013-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1).
- ^ 于光远:“他是真正赞成开放的人”-搜狐新闻. news.sohu.com. [2023-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7).
- ^ 前中顾委委员、经济学家于光远今晨去世(图). 凤凰网. 北京青年报. 2013-09-26 [2013-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3) (中文).
- ^ 逝者于光远. [2013-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3).
- ^ 徐庆全. 我所了解的于光远. 中华读书报. 2013-10-09 [2021-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3) (中文).
- ^ Yu, Guangyuan. Chinese economists on economic reform. Collected works of Yu Guangyuan. London: Routledge. 2018 [2020-12-12]. ISBN 9781138595903.
- ^ Yu Guangyuan; Ezra F. Vogel; Steven I. Levine. Deng Xiaoping Shakes the World: An Eyewitness Account of China's Party Work Conference and the Third Plenum。 (November-December 1978) (Voices of Asia). 2004. ISBN 978-1891936531.
- ^ 世界麻將網. [2017-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30).
- ^ 姜浩峰. 《麻将申遗之争》. 《人民文摘》. 2013, (2) [2017-11-12]. ISSN 1009-595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3).
- ^ 于光远的家世. 中国论文网.[失效連結]
- ^ “上海银饼”自救未果. 上海金融报. [2020-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3).
- ^ 郁青; 郁继强. 《上海船王》. 上海: 上海文艺. 2007-11-11. ISBN 9787532131891.
- ^ 《老马嘶风: 于光远》于光遠紀錄片(上)Yu Guangyuan Part I. Youtube. 山東電視台齊魯頻道. [2020-10-13].
- ^ 《老马嘶风: 于光远》于光遠紀錄片(下)Yu Guangyuan Part II. Youtube. 山東電視台齊魯頻道. [2020-10-13].
- ^ 陈坚坚; 陈启宇. “于光远同志生平陈列展”在嘉定开展. 上海檔案信息網. 上海市嘉定區檔案館. [2021-01-26].[失效連結]
- ^ 王丽君. 于光远亲属等参观于光远同志生平陈列展. 上海市嘉定區檔案局. 上海市嘉定區檔案館. [2021-01-26].[失效連結]
- ^ 馬惠娣. 于光遠學術思想研討會近日在北京召開. 中國休閒研究. 2015-07-05 [2021-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31).
- ^ 肖亚楠. 于光远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京举行. www.csote.org.cn. 中國國土經濟學會. 2015-07-06 [2021-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31).
- ^ 李洋. 首都圖書館過百歲生日,前身由魯迅打造. 北京日报. 2013-10-17 [2021-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2) (中文).
- ^ 王京山. 首图百年,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新京报. 2013-10-18 [2021-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3) (中文).
- ^ 罗皓菱; 张嘉玉. 首图百年 馆长先谢大先生鲁迅. 北京青年報. 2015-10-14 [2021-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30).